曹吉岡作品展

主辦單位:上海八號橋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八號橋藝術空間1908糧倉

策展人:鮑穎

開幕時間:2019年10月26日 10:00

展覽時間:2019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

9:30-17:00(週一閉館)

展覽地點:八號橋藝術空間1908糧倉

(上海市黃浦區南蘇州路1247號)

曹吉岡的石如雲動

夏可君

曹吉岡選擇了坦培拉這種古典油畫的材質,但這種材質卻又最好地回應了水墨滲染與暈化的觸覺與味覺感知訴求,因爲坦培拉的畫法在技法上要求反覆做底,不斷打磨,讓每一次的痕跡都餘留下來,因此形成了一層層透明的痕跡,如同水墨暈染留下的痕跡,似乎每一次打磨都是對消失之物的挽留,僅僅是餘痕的不斷覆蓋。因此,當曹吉岡去畫一幅看似風景的作品時,面對一堆山石時,在繪畫上卻僅僅留下一種餘象,這就是他獨特地把山石風景以水墨暈染的筆法加以虛化,有時候看到的就似乎是一幅古典宋代的水墨畫,畫面上大量墨痕流淌下來,整體的氣象上保持風景與山水的恢弘氣勢,似乎就是水墨畫經過時間的風化之後留下的一些抽象性的墨痕與墨影,還在呼吸,還在蠕動。

這種餘象化的觀照方式,讓石塊有着虛化與厚實的觸感,有着滲染與塑造之間的張力:一方面,看似虛化,因爲反覆的沖淡,以及局部的抽象化處理,畫面似乎被一種蒼茫而渾然的氣息所籠罩,恢弘而沉着;但另一方面,石頭質地的觸感卻又在反覆罩染中得以保留,山石有着明確的輪廓與形態,有着強烈的雕塑感,因此虛化並不簡單是薄化,也是虛厚,有着內在的厚度,這也是坦培拉帶來的強度,與水墨材質不同的地方。但曹吉岡卻不可思議地結合了二者。曹吉岡對坦培拉的使用,保留了西方古典繪畫技術的細膩與造型,讓顏料沉浸進入到布面裏面,不同於油畫比較注重強烈的表面光感,曹吉岡發現坦培拉更爲沉靜內斂,更爲對應於自己對中國古代審美精神的那種品質,而且在坦培拉的透明與光滑的觸感中強化水性與滲染的水墨性,既能滲化又能造型,在回應着塞尚所面對的疑惑——古典造型的持久堅固性與印象派視覺的模糊變化性,而找到了他自己的解決方式,而且有着溫潤的玉質感,又是與西方的琺琅觸感不同的。

讓自然的石塊在保持自身的氣骨時,還自然地飄散,堅硬的石頭開始離散,如同被風吹散,在一片零落的素白中,活化了傳統“石如雲動”的氣感,如絲如縷,化實爲虛,化石爲雪!這是自然的活化。

部分作品欣賞

平遠2 亞麻布坦培拉 80×200cm 2007年

雲臺山 亞麻布坦培拉 240x200cm 2011年

藍山 木板坦培拉 30×30cm 2013年

華山之象4 亞麻布坦培拉 30×35cm 2014年

華山之象6 木板坦培拉 30×30cm 2014年

石如雲 木板坦培拉 30×35cm 2015年

林慮山寫生 木板坦培拉 30×40cm 2017年

秋山靜月 亞麻布坦培拉 120×120cm 2017年

空寂 亞麻布坦培拉 100×210cm 2017年

冷境1 亞麻布坦培拉 100×160cm 2018年

冷境4 亞麻布坦培拉 150×50cm 2018年

2019 No.1 亞麻布坦培拉 100×160cm 2019年

畫家簡介

曹吉岡

1955年 生於北京

1984年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

2001-2015年 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基礎部

展覽:

2018年 十五章·曹吉岡作品展 築中美術館

2015年 曹吉岡小作品展 築中美術館

2014年 空寒——自然的虛託幫 索卡藝術中心

2013年 墨以象外——中美藝術家聯展 中國美術館

2011年 付出與獲得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美術館

2008年 ‘象’之中國——曹吉岡階段回顧展 中國美術館

2007年 對應·應對——2007中美藝術家作品交流展 中國美術館

2001年 歲月之聲——李天祥、趙友萍、趙友蘭、曹吉岡、何衛、何寧六人家族聯展 上海美術館

1992年 曹吉岡畫展 中國美術館

1990年 何孔德、曹吉岡、何衛、何寧四人家族油畫展 新加坡

獲獎:

1991年 《深谷淺溪》獲新鑄聯杯中國畫、油畫精品展銀獎

1999年 《蒼山如海》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銀獎

獲北京市慶祝建國50週年美展銀獎

2014年 《獅子林》獲法國美協沙龍展金獎

出版:

《一片遠山》 外文出版社 2011年

-END-

我們尊重原創,所推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

聯繫我們

地址:北京市宋莊國際藝術區龍吟雅風

官網:http://www.art579.com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