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這個戰略計劃實施後,尤其是唐、回紇和親後,回紇確實開始在西域和吐蕃死磕,而南詔國也如願脫離了吐蕃的控制,重新成了唐朝的盟友。尤其是玄宗即位後,開元盛世讓唐朝的國力急速提高,在與吐蕃的邊境戰爭中也開始扳回一城,高仙芝、封長青、哥舒翰多有勝績,尤其是哥舒翰硬拔石堡城的戰例,足以說明天寶初年,唐朝已在河西九曲之地居於強勢。

唐朝和吐蕃這兩個國家可以說是幾乎同時興起又同時滅亡,互相征戰了二三百年,雙方互有勝負。從唐太宗時的松州之戰開始,直到玄宗天寶年間,唐蕃兩國基本處於均勢,吐蕃並沒有取得絕對的戰略優勢地位。雖然吐蕃軍神論欽陵確實很能打,平生未嘗一敗,在“大非川、承鳳嶺、虎山”等地痛擊唐軍,數十萬唐軍戰歿,唐史記載:唐軍“屍骸高與天齊”。

但對於唐朝這種體量巨大的國家來說,一城一地之敗並不足以讓其傷筋動骨。這一點從唐早期,西域安西四鎮率廢屢建便可見一端,唐朝並不是全無還手之力,武后朝唐將王孝傑、婁師德、黑齒常之都曾讓吐蕃軍隊喫過很多苦頭。

尤其是玄宗即位後,開元盛世讓唐朝的國力急速提高,在與吐蕃的邊境戰爭中也開始扳回一城,高仙芝、封長青、哥舒翰多有勝績,尤其是哥舒翰硬拔石堡城的戰例,足以說明天寶初年,唐朝已在河西九曲之地居於強勢。

但安史之亂的爆發逆轉了兩國之間的態勢,之後唐朝只有捱打的份了。
但唐庭朝野也沒閒着,他們也在時時刻刻琢磨如何削弱吐蕃的戰略強勢地位。德宗朝大臣李泌,便給皇帝獻上了一條“北和回紇,南通南詔,西結大食、天竺,如此,則吐蕃自困”的妙計。
難能可貴的是,居於中原的李泌,居然能夠準確地判斷黑衣大食的實力,並清楚認識到大食和吐蕃的國家矛盾,他對德宗說道:“大食在西域爲最強,自蔥嶺盡西海,地幾半天下,與天竺皆慕中國,代與吐蕃爲仇,臣故知其可招也。”
當然,我們現在已經沒法知道,這個戰略聯盟究竟是如何洽談和協調的。但這個戰略計劃實施後,尤其是唐、回紇和親後,回紇確實開始在西域和吐蕃死磕,而南詔國也如願脫離了吐蕃的控制,重新成了唐朝的盟友。
從此後,雖然唐蕃交手,吐蕃依舊處於進攻者的優勢地位,但向關中拓展的態勢,不論是強度還是烈度都開始逐漸削弱。公允地說,雖然吐蕃東擋大唐、西拒大食、北抗回紇、南迫南詔確實很豪邁,但雙拳難敵四手,再好的身板也架不住一羣餓狼上來撕咬,可以說吐蕃是被唐朝、黑衣大食、回紇、南詔拖垮的。當然了,上述四個國家都和吐蕃有國家結構性的矛盾,因此,李泌的合縱連橫之計,纔是不折不扣、堂堂正正幾乎無解的陽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