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沒有阿姨爺叔和小編一樣,喫水果時,覺得吐籽太麻煩,乾脆連同果肉一併吞進肚子,省事兒!但萬萬沒想到,就是這麼一個“偷懶”的行爲,居然還有意想不到的養生功效!那麼,喫果蔬不吐籽的你,到底比吐籽的人“賺”了多少營養呢~這9類“籽”的營養價值其實很高!

冬瓜籽

預防心血管疾病

冬瓜籽含有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能有效減少血液中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對防治心血管病有一定效果。

怎麼喫?

★烹飪冬瓜時,可以把籽摳出來,晾乾後炒着喫;

★另外,還可以連皮帶籽將其打成汁喝掉。

山楂籽

增強心肌收縮力

✔山楂籽有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減慢心率的作用,並能擴張冠狀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氧利用率另外,山楂能消症瘕,化血塊,用治肝脾腫大亦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它對腎盂腎炎、肝炎等感染性疾病亦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還可用於絛蟲病、骨骾、凍瘡、月經延期以及閉經等病症。

怎麼喫?

可以用將其研磨成粉,泡水服用即可。

西瓜籽

清肺化痰

✔西瓜籽味甘、性平,可清肺潤腸、化痰止渴,對咳嗽痰多和咯血等症狀有輔助療效;

✔西瓜籽富含油脂,有健胃、通便的作用,因此,沒有食慾或便祕時不妨食用一些西瓜籽。

怎麼喫?

★西瓜籽可以單獨用料理機打漿,煮熟後加蜂蜜喝;

★也可以直接跟西瓜瓤一起榨汁喝。

南瓜籽

預防前列腺癌

✔南瓜籽中含鋅和一種特殊的固醇類物質,這兩種營養素可以減少前列腺病變的風險;

✔另外,南瓜籽中含有亞油酸和植物蛋白,對調節血糖、血脂有一定功效。

怎麼喫?

★南瓜籽可以放在涼菜裏、米飯裏或是麪包上;

★當然,炒着喫也是不錯的選擇。

石榴籽

護關節

✔石榴籽中的多酚類物質和類黃酮可幫助皮膚抵抗自由基傷害,有助預防皺紋過早形成,還有幫助淡化老年斑的功效;

✔多喫石榴籽還有助保護關節,其中的營養物質有促進關節潤滑液分泌的功效。

怎麼喫?

★石榴籽可以直接嚼着喫;

★牙口和腸胃功能都不太好的人,可以選擇將其與石榴肉一起榨汁喝即可。

獼猴桃籽

有助降血脂

檢測顯示,從獼猴桃籽提取到的獼猴桃籽油中富含黃酮類、微量元素硒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質,其中亞油酸、亞麻酸等不飽和脂肪酸佔75%以上。因此,獼猴桃籽具有輔助降低血脂和軟化血管等功效。

怎麼喫?

獼猴桃籽由於體積很小,且裹有一層堅硬的外殼,所以直接吞嚥難以將其消化,在喫獼猴桃時最好多咀嚼,將籽嚼碎,更有助營養的吸收。

葡萄籽

延緩衰老

✔葡萄籽中的白藜蘆醇具有極強的抗氧化、防癌、防心血管病、抗輻射、抗炎、抑菌等作用;

✔其中還含有大量單寧和類黃酮物質,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延緩衰老。

怎麼喫?

葡萄籽直接喫容易造成口舌發麻,所以可以選擇將其與葡萄肉一起榨汁喝即可。

苦瓜籽

防治糖尿病

苦瓜中的生物鹼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尤其對糖尿病人效果顯著,被譽爲植物胰島素,苦瓜籽粉可降血壓、降血脂,同時服用黑南瓜籽粉效果更佳,還有減肥瘦身的食療效果。

韭菜籽

促進排泄

韭菜籽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鉀、鈣、鐵等人體必須的營養素,這些物質結合後的最大功效就是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可以預防便祕,排除腸道中過多的脂肪。

這類人羣

要儘量少喫籽類蔬果!

籽類水果中的膳食纖維含量高,能夠加快腸道蠕動,減少食物殘渣通過的時間,促進排便,可能使腹瀉更加嚴重,所以腹瀉人羣一定要儘量避免或適量地喫這類水果。常見的籽類水果有獼猴桃、火龍果、桑葚、柿子、草莓、百香果。

喫法有講究:

★胃腸比較敏感、平時容易腹瀉的人每次可以喫草莓3~5個、獼猴桃1個左右,或火龍果半個左右;

★容易腹瀉的人最好能做到少食多餐,把水果作爲上午9點和下午3點的加餐,能避免腹瀉;

★除了籽類水果,還有一些膳食纖維比較多的蔬菜,比如韭菜、芹菜,這類人羣也要儘量少喫。

有些水果籽能喫,水果核可別亂喫!

除了能喫有營養的水果籽,果核也是水果中的一部分,但需要提醒的是,他們倆可不一樣!

有的果核中是有毒素的,例如:櫻桃、蘋果、梨、桃、杏子、李子、枇杷,這些水果的果核或種子中含有氰苷,水解後會產生有毒的氫氰酸,所以不能食用!

說簡單點,它們和氰化鉀的中毒原理類似,也是和鐵離子牢固結合,使細胞失去能量來源而致人中毒,所以,果核和種子你可不能亂喫!

溫馨提示

★這些果仁中所含的氰苷有多也有少,但畢竟不是提純的毒藥。核的毒性並不高,只要你不是刻意咬碎核喫,偶爾咬碎了一般都不用擔心中毒;

★果仁中氰苷所產生的毒性是不會積累的,所以,如果幾小時內如果沒什麼事,過後就永遠沒事了;

★一個水果中,果仁所佔的比例很小,其含有的氰苷數量也不是非常多,所以也不必擔心連帶果核榨汁會有中毒的危險;

★我們當零食喫的巴旦木和甜杏仁,是人類專門篩選出來的低毒果仁。而用來喫水果的品種,和用來喫果仁的品種是不同的,所以,可不是什麼桃仁杏仁都能敲出果核隨便喫的。

資料來源:生命時報、丁香醫生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