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微不至的愛是沉重的枷鎖

看到一個短視頻,感嘆萬分。

未通過審覈,視頻無法播放

只見視頻中的小男孩,有模有樣的切着菜、倒着油、炒着菜,那熟練的樣子,真是讓人看不出他纔剛滿六歲。

菜切啥樣、倒啥調味、何時翻炒,“小廚師”都了明於心中,一步一步拆解着做飯的步驟。

而男孩這一技巧聽男孩的媽媽說,都是男孩看着爸爸做飯學的。

不少網友都大聲感嘆:“沒想到要跟着小孩學做菜”。

這位媽媽放手讓孩子獨立學習如何做飯,而自己則在一邊注視着孩子的安全問題。

媽媽肯放手,孩子的表現肯定不會差到哪裏去!

但像這位媽媽肯放手,把愛有所收斂的父母真的太少了。

在《不好說特想聽》節目中的天天母子兩個卻是一對令人窒息的存在。

即使天天已經27歲了,但卻依舊逃離不了媽媽的控制。

小時候房間沒有門鎖,門鎖孔用來媽媽隨時窺視他的一舉一動;日記、手機等帶鎖帶密碼的,媽媽都能破譯。

而長大之後,他又被逼着在自己的門禁鎖裏輸入媽媽的指紋,方便媽媽隨時“不請自來”,睡覺、喫飯、工作媽媽都曾“闖”入過。

他從小時開始透明的生活,到現在媽媽成他生活的隨時出入者。

媽媽只用了一句“你要成熟一點,媽媽都是爲了你好”便辦到了一切,擊垮了他逃離媽媽的決心。

而父母總是習慣以愛爲名,打着爲孩子好的旗幟,對孩子進行着無微不至的關愛,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殊不知這份愛早已超載,孩子也早已承受不起。

就如伍綺詩在《無聲告白》裏寫道:“父母越是關注你,對你的期望越高,他們的關心像雪一樣不斷落到你的身上,最終把你壓垮。”

父母的愛,對於孩子來說已成爲沉重的枷鎖,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裏走?也不知道下一刻自己是否還承受的起?無微不至的愛根本源於不信任

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看似是孩子依賴父母,離不開父母。

實則卻是父母離不開孩子,對孩子有着濃濃的不信任感。

週末,到朋友家做客,一進門就聽朋友抱怨。

他家鵬鵬三歲了,還不會自己穿衣服、繫鞋帶,喫飯又總是弄得到處都是的。她可非常生氣。

但是,在朋友家待了半天,我才發現事實其實不是這樣的。

當鵬鵬穿衣服不小心穿反了,朋友不給孩子任何機會,立馬就一邊抱怨孩子衣服都不會穿,一邊就搶過來親自給孩子穿衣服。

而當鵬鵬喫飯喫得慢,不小心把湯汁弄到了嘴角,朋友看到之後也是十分的煩惱。她一邊搶過孩子的飯碗,一邊喂孩子喫飯。

總而言之,只要孩子有一點做的不符合她的心意,她都會一把包攬過來,替孩子做了。

這看似是省去了孩子的麻煩,幫了孩子。但其實,無形中卻剝奪了孩子在試錯中成長的能力。

3歲時孩子喫飯弄得渾身都是,但孩子20歲時肯定已經會了喫飯這一技能。

一個時間節點的錯位,那本應他20歲會的工作掙錢這一技能,又該何時學會呢?

父母無微不至的愛,只會阻礙孩子試錯過程中的能力的提高,妨礙孩子進一步的成長。無微不至的愛只會換來不懂感恩的孩子

或許這部動畫小短片已把無微不至的愛會帶來什麼樣的孩子告訴了我們。

男主一天到晚只負責打遊戲,大喊一聲“媽”,媽媽就幫他把衣服穿上、鬍鬚剃好,喫飯也全靠媽媽喂。好似家中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而爸爸只負責掏錢,但不幸的是爸爸車禍,死了。

家中沒了經濟來源,但爲了生活媽媽不得不變賣傢俱,來滿足男主的各項需求。

但直到男主看中了電視機上的“VR眼鏡”要媽媽買時,媽媽拒絕了。

男主怒摔遙控器,媽媽卻還指望靠唱兒歌安撫男主,但卻一點用也沒有。

最後,媽媽無奈之下,把自己的腎掏了出來。

男主高興的換了錢,買了心愛的VR眼鏡,玩了一會後,他感到肚子咕隆咕隆餓了,大喊“媽媽”,卻發現媽媽早已經死了。

最後,他扒開了媽媽的傷口,鑽了進去,再次成爲了一個嬰兒。

媽媽費勁千辛萬苦,原以爲會養出一個謙虛有禮、懂得感恩的孩子,卻沒想到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他們心安理得的享受父母爲他們做的事,卻又不心存感激之心,甚至最後還會反咬父母一口。

甘肅蘭州,24歲男子在街頭持菜刀瘋狂追砍父親,小夥被警察制服之後,父親反而當場求情,“別那麼狠,他是個孩子。”

而問其爲什麼要追砍父親時,他卻說。“不滿父親將他扔在外面一年,不給生活費”。

《特別狠心特別愛》中寫道:

“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向父母索要。”

而這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不也是父母無微不至的愛使得孩子認爲一切的好都是理所當然的嗎?

其實,錯不在孩子,而是父母本身的教育出了問題,愛的太多。愛是有界限的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且毫無保留的。

對孩子事事包辦,對孩子無限寬容,對孩子無限耐心,攬下一切本該他們擔負的責任。

這種愛,愛的窒息,愛的沉重,愛的無力。

而真正的愛,應該是有距離,有界限的。

不是不愛,也不是全愛,而是在愛上爲彼此都留有一些空間。

正如周國平先生說過,“愛,可以親密,但不能無間。”

否則,孩子長大了,父母就永遠只會是孩子的“背鍋俠”,背下所有的責任。

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自然不可能把這些愛視爲理所當然。

而若想孩子真的明白愛的含義。

不如像《愛彌兒》裏言:“培養一個自然的人是相當困難的,具體來說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事實上,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少做些事情。”

不覺得孩子全部的人生規劃都應該父母做,不覺得孩子走彎路就是錯誤,而是應該讓孩子自己嘗試,讓他的人生自己說了算。嗯哼一直都很被人喜歡,男女老少通殺的那種。

但是,問到爸爸杜江是怎麼對嗯哼教育時,他卻說:

“其實我也真的不知道怎麼去教育一個孩子,我也不是教育專家,也是第一次做父親,我只能把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和普世的價值去給他做一個基礎。”

孩子犯錯時,我們冷靜剋制;實在控制不了時,也請做好分內的事情,其餘的事情就交給孩子解決吧。

當父母真正的愛上自己,不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時,這纔是父母愛的正確打開方式的第一步。

接下來,只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對待便行了。

孩子的一生,父母只能陪着走一段,接下來更長的道路只能靠孩子慢慢去探索、去成長。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