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胡勇謀 楚天都市報

觸景生情,睹物思人

清明節,想問問你:

逝去的親人給你留的遺物還在嗎?

武漢有一個家族,

把一份遺物當成了傳家寶

激勵後人不斷努力奮鬥……

清明•載滿思念的遺物

追憶對象:

舅爺爺李殿宏

(1931.10——2014.8)

講述人:

楊凱,29歲,

中國鐵路武漢局武南機務段火車司機

因爲68年前的一張“紙”,這一家四代11口人都成了……

楊凱的家族,早在一百年前就與火車結了緣。1908年出生的曾外祖父李崇德,最早在江岸機務段工作。如今,一家四代共出了11名鐵路人,包括4名火車司機,舅爺爺李殿宏、爺爺楊富忠及父親楊業志,再到楊凱。

直到今天,他們家仍保存着祖輩留下的傳家寶——1951年頒發的一張立功喜報,歷經68年變遷,鎏金的字體仍清晰可見。

因爲68年前的一張“紙”,這一家四代11口人都成了……

因爲68年前的一張“紙”,這一家四代11口人都成了……

圖爲李殿宏1951年獲得的立功喜報

飛機空襲轟炸

舅爺爺獨自開火車進隧道

因爲68年前的一張“紙”,這一家四代11口人都成了……

提起舅爺爺李殿宏,我從小就很自豪,他也是我心中的英雄。央視六臺播放過的抗美援朝志願軍電影,有一段就是按舅爺爺的經歷改編的。

抗美援朝時期,舅爺爺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鐵道兵。一次護送援朝物資時,列車駛入朝鮮境內,空襲警報響起,司機們都跑進了防空洞,舅爺爺當時是司爐,一直在低頭剷煤,等他抬頭時,機車已進入美軍轟炸的範圍了。舅爺爺堅守在機車上,冒着生命危險,獨自將火車開進隧道,將火車和物資安全送達!這張立功喜報,就是對他的嘉獎。

2014年舅爺爺去世,享年83歲。他的這一遺物成了我們家最寶貴的遺產,時刻提醒着鐵路人的責任、忠誠和擔當!

我們這個鐵路世家的前兩代火車司機一輩子只開過蒸汽機車,從司爐幹起。幹司爐要求10分鐘鏟280鍬煤,投入爐膛要均勻準確。那時當好火車司機不容易,既要有技術,還得喫大苦。一年四季,都是光着膀子在爐前揮汗如雨。

爺爺楊富忠退休後總容易忘事。去年8月,爺爺在家中突然摔倒頭部血流不止,送醫搶救甦醒後,被診斷爲老年癡呆。醫生讓爺爺說幾句話,爺爺嘴裏就不停唸叨他多次在單位獲獎發言時的開場語:我叫楊富忠,是個火車司機……

那一刻,所有在場的家人淚流滿面!

家屬院裏小國旗

記載兒時鐵路子弟共同家訓

因爲68年前的一張“紙”,這一家四代11口人都成了……

1985年,當時20歲的父親楊業志進入鐵路系統,後來成爲了貨運火車司機。我小時候總認爲父親是個“騙子”,大了才知道他的工作真是很忙。

作爲鐵路家庭,我們家的作息和其他家庭是“顛倒”的。即使是春節,鐵路人的家也只有一個主題——堅守崗位。從我出生到現在,一家人從沒在除夕夜喫一次團年飯,每次父親總說他能到,讓我們先喫,但他總是缺席或遲到,沒有一次兌現。

我從小住家屬院,小時候放學回家,只要看到誰家門口豎着一面小國旗,就表示這家的鐵路職工晚上要值晚班,正在休息,我和小夥伴就會繞道去遠處玩。要是有小孩玩得忘形吵吵嚷嚷,就會被大人一頓教訓。那時候起,父親就常叮囑我“要做好每一件小事”,這是我家的家訓。後來,我們給爸爸打電話前,都會習慣性算算他是否在上班。

在我心裏,父輩留下的最寶貴財富就是“愛路愛崗的工匠精神”。如今,我在武南機務段開着最新型的和諧型電力機車,司機室內不僅有空調、廁所等,操作也更簡便,但我時刻如履薄冰,細緻謹慎。開火車,講究的是安全、正點和平穩。舅爺爺、爺爺、父親開車一生平安,很了不起!我也要努力,早日考上動車司機!用奮鬥和傳承,跑出新時代的幸福感!

說出你的懷念故事

我們幫你寄哀思

時間無情,

總會帶走一些我們所珍視的人與事;

時間亦有情,

在帶走它們的同時

把最珍貴的記憶留在了我們心間。

清明節,

你有什麼值得懷念的人和事?

爲了寄託哀思,

本報爲你搭建思念的平臺。

點擊

因爲68年前的一張“紙”,這一家四代11口人都成了……

清明•懷念故事

寫下你的故事,

這裏會將您的思念定格。

也可以在將你的故事寫在下方留言區

我們將摘選部分留言和故事

刊登於楚天都市報全媒體平臺上

因爲68年前的一張“紙”,這一家四代11口人都成了……

記者:胡勇謀 通訊員 周凱 李一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