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成長的過程中,要把企業做大和做強,必須不斷提升企業的內在素質,形成企業管理的五大核心能力,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走的四平八穩。今天認我行集團小編就爲大家分享企業管理的五個方面!

概括的講,企業的管理內容包括:計劃管理、流程管理、組織管理、戰略管理、文化管理。這五項內容是一個遞增的梯度關係,要求企業需要依次實現這些管理內容,換句話說,就是第一先解決計劃管理的問題,之後解決流程管理的問題,依次是組織管理,然後是戰略管理,最後是文化管理。

這個順序不能夠顛倒,不能夠打亂,也不能夠只作一個而忽略其他,一個好的企業管理,是需要這五個內容和諧發展,協同作用的,而這五項內容的協同就是企業的系統能力。一個具備了系統能力的企業纔有希望具有核心能力。

1、文化管理

文化是企業全體員工一致的價值觀念和行爲準則,企業文化決定了企業的內部凝聚力和外部感染力。文化和理念是企業經營的基本思想,在持續經營和長期發展過程中,是打造優秀團隊的堅實向心力。

2、流程管理

提高企業效率的關鍵是流程,實現流程管理需要改變傳統管理的一些習慣。首先要打破職能習慣:大家都只關注部門的職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門之間的職能行爲往往缺少完整有機的聯繫。

其次要培養系統思維習慣:學會運用思維調理工作排序,安排合理的時間進程,限定目標數量以及完成時間,這樣才能高效的完成工作。

3、戰略管理

企業管理戰略是一種企業管理方式,基於資源的觀點認爲,公司內部環境同外部環境相比,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對企業創造市場優勢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企業不斷地積累戰略制定所需的各種資源,需要企業不斷學習、超越和創新。

有三個基本特徵組成了企業核心競爭能力:

1、核心競爭力提供了進入多樣化市場的潛能;

2、核心競爭力應當對最終產品中顧客重視的價值作出關鍵貢獻;

3、核心競爭力應當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能力。

顯然,這三個特性都反映出核心競爭力的最關鍵要素是從顧客需求的角度定義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符合顧客需求、不能爲顧客最重視的價值作出關鍵貢獻的能力不是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首先應當是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市場和顧客需求的能力;

爲此,企業必須站在戰略的高度上從長計議。企業自己需要審察經營的業務、所擁有的資源和能力,觀察市場需求和技術演變的發展趨勢;通過運用企業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獨具慧眼地識別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發展方向,並界定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技術有哪些,這些就是戰略管理需要回答的問題。

因此簡單的講戰略管理就是爲得到核心競爭力所作的獨特的管理努力,在企業核心競爭力要素的整合過程中,需要相關的機制與環境條件加以支持。戰略管理包括:有利於學習和創新的組織管理機制,以團隊管理爲中心的分權化扁平狀網絡組織;創造充滿活力的創新激勵機制;如:海爾的“賽馬”機制和“市場鏈”機制(市場效應的內部化)。

基於這些,我們認爲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樣是一種以企業資源爲基礎的能力優勢,而且是異質性戰略資源,如技術、品牌、企業文化、營銷網絡、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管理模式等。只有在這些方面進行強化突出,建立互補性知識與技能體系,才能使企業獲得持續性差異競爭優勢。

4、組織管理

權力與責任一直是管理中需要平衡的兩個方面,讓這兩個方面處於平衡狀態是組織管理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實現組織管理需要兩個條件:專業化與分權。

所謂專業化是個人具有哪一塊專業領域的技能知識,在哪些方面經驗豐富,讓這一類人就負責管理那個部門的工作,專人管理專事,高效的完成工作。

分權則是什麼樣的權利就做什麼樣的事,負責好自己範圍內的事情,避免由於自己的不專業引來一些不必要的事端和問題。

5、計劃管理

無計劃不成序,計劃管理要解決的是目標和資源之間關係是否匹配的問題。這是衡量計劃管理好壞的標準,當所擁有的資源能夠支撐目標時,計劃管理得以實現。當資源無法支撐目標或者大過目標時,要麼是"做白日夢",要麼是浪費資源。

小結

計劃管理、流程管理和組織管理和稱爲基礎管理,這是企業生存的關鍵。戰略管理和文化管理是更高一個層面的管理,不要把戰略管理和文化管理放在企業管理的基礎上來作,這樣會適得其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