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皇儲之爭

道光皇帝一生共有九個兒子。長子、次子、三子均早亡,皇四子奕詝爲孝全成皇后所生。按道理,根據皇室“立嫡爲長”的慣例,奕詝應順理成章成爲皇太子的繼承人。

但是歷朝歷代都是這樣,在諸多的皇子中自然有能力品德都超越太子的人。道光帝的第六子奕訢就是這樣具有潛質才華出衆的人。因此,在選誰爲太子問題上,道光帝始終難以決定。

康熙皇帝在位時發生了諸皇子爲爭奪皇位而骨肉相殘的事件。從那以後清歷代皇帝都不在明立皇太子,而是由在位的皇帝暗中挑選一位皇子,親筆寫下預立皇太子的御書後,密封於楠木製成的箱子之中。在木箱三面開啓處,都貼上封條,封條上有皇帝的親筆簽名和日期。然後把木匣存放在乾清宮內的正大光明牌匾後面。當皇帝病危之時,再由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等當面取出。擁立密鹼中指定的皇太子即爲皇帝,這就是清代祕密的建儲方法。

皇長子奕詝忠厚,有學識、善察人心、很會說話,道光皇帝非常疼愛他。

皇四子奕訢通文史、善騎射,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是九個孩子中最聰明的一個,自幼也得到道光帝的寵愛。比如他第一天去書房聽他的老師卓秉恬講課,課文是一篇一千多字的古文,他讀了幾遍就能背誦如流,老先生十分驚訝,讚賞其有“曹子昂”的才氣。卓秉恬跟道光皇帝講起奕訢的才華,皇上更加喜歡他,在考慮繼承皇位時,曾想到過奕訢。

在民間傳說道光帝在密定皇太子時,爲了防止走漏消息,將宮內所有太監全部趕出殿外候等。也夠嚴密的了,但事後不久宮中就傳出奕訢已被暗中立爲皇太子的流言。這是因爲侍候皇上的太監從殿外隔窗窺視道光帝的舉動,看他起筆書寫皇太子名字時的手腕動作,最後一筆好像很長,故揣摩其皇太子爲奕訢無疑。道光帝見此事已經泄露,便想改動,再行祕密建儲,但是在立誰爲皇儲的問題上,始終猶豫不決,頗費心思,久難決定。於是就利用每件事來考察他倆的才學品德,這兄弟倆都有爭儲之心,其老師也都告誡要盡其量博得皇父的歡心。

二、二師鬥智

轉眼冬去春來,道光便想借去南苑行圍打獵之際看二子的行爲和武藝如何,於是就派人通知二位皇子跟隨,奕詝接到通知後就向師傅杜受田請假。這杜受田可不是一般人,其家世顯赫,有七人爲進士出身,世代爲當朝高官,其自幼跟隨他父親到蒲臺縣讀書,遍讀諸子百家經典,精通文韜武略、善權謀、深研帝王之術。 17歲回家鄉參加秀才考試就奪得第一名;後來鄉試又高中舉人;殿試時賜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咸豐即位時說:“朕自八歲入學讀書,仰蒙皇考特諭杜受田爲朕講習討論。十餘年來,啓迪多方,恪勤罔懈受益良多。允宜特沛殊恩,以崇碩學。可見杜受田的學識有多深。

作爲師傅的杜受田早就爲奕詝當選太子做好準備了,平時在教授奕詝帝王之道時說:“口才,不一定博學,但不能缺乏常識,事不一定會做,但一定要會用人,善於招攬人心”。他經常告誡奕詝說:你要做到在你父皇面前永遠表現出忠孝之心,對你的諸弟,特別是奕訢,不管做什麼都要表現大度謙讓。道光爲考察兄弟倆,常常把精美的食物和玩具拿來讓倆兄弟選,每次奕詝都是讓奕訢先選,奕訢當仁不讓,把好喫的好玩的,都挑得一乾二淨,剩下的歸奕詝了,奕詝謹記老師的話,從來沒有怨言,道光很欣賞奕詝這種謙讓,厚道的品質。

奕訢的老師卓秉恬,也是一位大學士,三朝元老,"官場上稱爲不倒翁"。19歲中秀才, 20歲參加鄉試中舉,並聯捷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並任鄉試考宮。自嘉慶年後,由山東道監察御史、大理寺少卿而至內閣大學士,後來任兵部、戶部、吏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要職,其人秉性剛直、清正廉潔,不貪圖名聲,頗有才學。卓秉恬主張爲帝王,必須有治國之道的能力,主張“強權政治、依法治國”的思想,做人要坦蕩正直、反對陽奉陰違,奕訢深受他的影響。

再說杜受田告訴奕詝說:你跟隨皇上到獵場後,少說話,只在一旁觀看別人騎射打獵,千萬不要發一槍一箭,並且告訴手下隨從,不許捕殺任何動物。等皇上打獵回來後,他一定會問你爲何緣故,你就如此這般回答。

而卓秉恬則對奕訢說:“你祖上都是驍勇善戰之人,在你兄弟中,你文武雙全,才能第一,在圍獵時一定要表現出勇敢的氣勢,讓衆人刮目相看,贏得皇上的喜愛。”

到了圍場後,諸皇子們人人奮勇爭先,舉槍搭箭、追逐獵物。唯獨奕詝和手下隨從牽着馬都在一旁觀看,奕訢策馬回來,很是奇怪,就問:“阿哥爲何不上馬射獵?”,奕詝隨即說道;“我近日身體不太好,所以不敢縱馬馳騁”。 當日落西山後,道光和諸皇子回來分享戰果,奕訢所獲獵物最多,而奕詝則兩手空空依舊站在一旁,道光非常詫異,詢問奕詝爲何一無所獲。奕詝答道; “現在正是春暖花開,禽獸繁育生息之時,皇兒不忍心傷害生靈以幹天和,更不願在騎馬射箭上與諸帝爭能逞強。”道光聽完,非常高興,誇獎奕詝有君子之度、仁王之心。

三、兩種結局

道光26年,道光帝體衰多病,急欲確立皇儲人選,於是召見奕詝、奕訢,再次考察二人的品行。

奕詝、奕訢也都認識到此次父親召見非同一般,必將決定立爲皇儲的大計,於是各向其師傅請教應對之策。奕訢的師傅卓秉恬鼓勵奕訢說:“當今民生疾苦、官員腐敗、你要把依法治國之策講出來,你要對你父皇所問的問題一定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要充分顯示出你自己的治國之策、才幹和謀略,以贏得皇上的信任。杜受田則告誡奕詝說:“若論說治國安邦、勤政愛民之策,你是絕對說不過奕訢的,必將處於下風。現在只有一個辦法,即若你父皇自言年老多病,將不久於人世之時,你不可多言,而應伏地痛哭,以表示孺慕忠孝之心。

二人於是去宮中見道光皇帝,道光就開始詢問二人治國之策,先問奕訢,他就按照提前準備的治國方略滔滔不絕地講述起來,事情果然不出杜受田所料,等到奕詝時,他跪倒聲淚俱下的盡數父愛的忠孝之情,使道光皇帝極爲感動和滿意,而奕訢滔滔不絕的治國之道,沒有一絲孝順之意,咸豐哪有心思去聽,遂心中已定,提起硃筆用滿漢文親書“皇四子奕詝封爲皇太子。皇六子奕訢爲親王”。

道光30年,奕詝繼位,是爲文宗皇帝,年號咸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