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最早的國產盜墓題材大IP題材影視作品,一些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可能是李易峯飾演的吳邪和楊洋飾演的張起靈,另外一些人腦中想到的可能是陳寶國。

三十年前,陳寶國主演了電影《夜盜珍妃墓》。當下盜墓冒險題材所具備的所有元素,這部電影都有:靈異鬼怪,歷史傳說,情感戲,動作戲,情感動作戲,知名演員,冒險元素,各方勢力明爭暗鬥。對於今天的觀衆而言,這部電影可謂充滿了讓人意想不到的元素,大膽,寫實,發人深省。

不過相傳上映當年嚇死過觀衆,次年又在全國轟轟烈烈展開的“掃黃打非”運動中有浙江籍作者撰寫題爲《銀幕也應注意“掃黃”——從影片<夜盜珍妃墓>看銀幕的“黃色”污染》指責電影“大肆渲染色情,提倡亂搞兩性關係……影片格調低俗、庸俗、低下……思想傾向也不夠健康……”

現在能夠在電影頻道看到的版本已經經過了“淨化”,驚悚片中慣用的“突然驚嚇”以及電影中數次出現的裸露場景皆已被刪減乾淨。

總的說來,《夜盜珍妃墓》也算得上是一部“大IP作品”。1985年,河北省政協編輯出版了一部文史資料集,第一篇資料的名稱就叫《夜盜珍妃墓》,珍妃確有其人,盜墓確有其事,這個標題對讀者很有吸引力,於是便被拿來做資料集的標題。由於內容是文史資料,正經文獻,因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和高度關注。

1986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就依照這篇史料爲紅線,出版了十萬八千字的章回小說,小說名仍然是《夜盜珍妃墓》。

1989年7月26日起8月17日止,《北京晚報》連載紀實文學,標題也叫《夜盜珍妃墓》。

由於影響力很大,《夜盜珍妃墓》這個素材被電影人相中。澳門蔡氏兄弟執導了同名電影,電影九月在北京同其他十六部中外電影一起上映,提前半個月開始宣傳。8月17日上海《文匯報》第三版上打廣告,介紹電影故事梗概。

三十年前的故事,和眼下買入非虛構文學版權搞影視化改編的操作大同小異。《夜盜珍妃墓》從這個層面上看就是貨真價實的“大IP作品”。

陳寶國飾鄂世臣

電影故事根據1985年那篇文史資料的內容改編。1938年11月初,河北省易縣清西陵附近華北村中,一個名叫鄂士臣的人密謀盜墓,組織了一支十八人的隊伍,找了幾桿槍,湊了二十多發子彈,帶上鎬頭、鐵鍬等工具往光緒妃子陵寢方向去,崇陵原有兩座墳墓,分別葬者珍妃、瑾妃姐妹。盜墓賊使用炸藥在地宮開了一個洞。史料之後的內容主要描述墓葬內部形態和珍妃的屍首,其中有珍妃死不瞑目、屍身不腐等記述。

後經他人考證,認爲這篇資料記述的墓葬可能是瑾妃墓。然而更正的時候,電影已經上映且被批判過一圈了。

1990年那篇題爲《銀幕也應注意“掃黃”——從影片<夜盜珍妃墓>看銀幕的“黃色”污染》的文章認爲電影“思想傾向不夠健康”,認爲盜墓賊說的“精忠報國”純粹是爲了通過審查打的幌子,影片欠缺教育意義。可是從劇情的安排上,這部電影也可以說展示了“盜墓賊都沒有好下場”的社會共識,有一定的警示意義。

《夜盜珍妃墓》截屏圖

陳寶國飾演的男主人公鄂世臣膽子大,有想法,從酒館裏聽到有人傳珍妃墓裏有寶藏,便起意想奪寶買槍拉隊伍保家衛國。和他相好的酒店寡婦老闆娘告誡他不要這樣做,盜墓賊都沒有好下場。鄂世臣沒有聽,找來六個人炸開珍妃墓,下墓奪寶。

寶藏現世後,鄂世臣還沒來得及買槍拉隊伍便經歷了分寶、藏寶、失寶的歷程,其他盜墓賊或失去生命或受盡折磨,或眼睜睜地看着心愛的女人被人凌辱。鄂世臣臨死之前還喫了同伴的肉做的菜,最後以被槍斃作爲人生結局。這個悲慘的故事告訴現代觀衆,千錯萬錯都是世臣的錯,致富千萬種,守法第一條。

作爲一部澳門影人執導的內地電影,《夜盜珍妃墓》裏有許多那個年代特有的獵奇感,無論是詐屍鬧鬼還是頻繁(對推動劇情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親熱戲,都力求呈現視覺衝擊和視覺刺激,在當時的環境下看確有爭議性,如今回頭大概只能一窺當時電影的膽色。

電影中匯聚了一批知名演員,主演陳寶國、雷恪生都有大膽演出,飾演光緒皇帝的楊立新雖然沒有太多戲份,但與愛妃死別的場景也令人印象深刻,1998年因《還珠格格》中“令妃”一角爲觀衆所熟知的娟子在電影中飾演了決定盜墓賊命運的妓女,戲份多且重。

如今談及《夜盜珍妃墓》時,大多想到的都是它的獵奇感,很少有人將這部電影與當下的盜墓冒險題材聯繫在一起。可從這部電影中的確能夠看到盜墓冒險題材所具備的元素,它未能開啓一個類型的紀元,或許是因爲當時獵奇向的影片並不稀奇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