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以來,我們的士兵忍受千難萬苦,爲了這個國家英勇奮戰。我之所以寫這封信,只是因爲我不能眼睜睜地看着他們走向毀滅卻不做努力,我不應該爲了迴避個人風險而選擇明哲保身。這是不應該的,也是不道德的!”

——美國第2騎兵旅指揮官西奧多·羅斯福上校

01.解職克羅澤爾:一石激起千層浪

2020年3月30日,“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艦長克羅澤爾海軍上校因爲艦上爆發新冠肺炎,爲了解救4800名官兵於水火,全然不顧個人安危仗義執言,給上司寫了一封長達4頁的請願書,認爲眼前不是戰時,水兵們沒必要犧牲生命,懇請上司能夠准許他的艦員們上岸緊急隔離。結果,這封信竟然神奇般地被《舊金山紀事報》獲取並公開發表,隨即激起軒然大波,美國海軍部長雷霆震怒,於4月2日下令解除克羅澤爾艦長職務,並誓言追究泄密者的責任。

一時之間,這起事件全球矚目,國際社會輿論譁然。美國普通民衆爲克羅澤爾奔走呼籲,數百萬人聯名上書要求恢復其職務。美國高層也不乏良知之士紛紛站出來爲克羅澤爾發聲站臺。美國政府面臨空前壓力,總統特朗普本人在媒體面前反覆強調,解除克羅澤爾職務的做法與己無關,他從來沒有下過此類命令。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也強調,國防部將徹查此事給民衆一個交代。

02.瘧疾和黃熱病:西奧多·羅斯福面臨的困局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有的時候,甚至相似得令人恐懼!

其實,與“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相關,美國曆史上還曾發生過一件極其相似的事件,那就是這艘航空母艦的命名者——西奧多·羅斯福(1858-1919,美國第26任總統)本人,當年也曾遭遇了和克羅澤爾艦長同樣的難題,也陷入了幾乎同樣的困境,也做出了和艦長同樣的抉擇,也曾因激起高層震怒而差點斷送了大好前程!

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1898年夏天,美西戰爭接近尾聲。駐紮在古巴聖地亞哥省的美國陸軍第5軍團(裏面就有西奧多·羅斯福上校和他著名的“莽騎兵”騎士們)遇到了一個最嚴峻的挑戰:瘧疾和黃熱病流行。在第5軍團的4270名軍人中,將近4000人患上了嚴重的瘧疾熱,許多人處於死亡邊緣。

流行病萬分肆虐,包括羅斯福在內的第5軍團的8名師旅長們確信,如果繼續留在古巴,第5軍團必將全軍覆沒。面對嚴峻形勢,這些高級軍官不得不前去求見第5軍團司令威廉R.沙夫特少將,懇請他立即從古巴撤軍。然而,至於沙夫特是否同意了他們的請求,迄今仍是歷史之謎。

身穿美國第1志願騎兵團(莽騎兵)制服的西奧多·羅斯福

03.聯名上書:沒有任何意義非要我們留在這裏!

情況萬分緊急,指揮官們不得不把他們的強烈請求寫出來。最終,這項任務落在了西奧多·羅斯福身上,因爲他是這羣高級軍官中唯一的非現役人員,即便面臨上級打壓,對其職業生涯的影響肯定要比其他人小。於是,這位未來的美國總統奮筆疾書,起草了歷史上那封著名的聯名信:

尊敬的陸軍少將沙夫特閣下:

今天上午,您在官邸裏召集諸位將軍和醫療軍官開會。在如何應對當前危機的問題上,所有的師旅長們都認爲:如果非要把我們留在這裏,必將導致數以千計的人員毫無意義地死去。

沒有理由不把整個部隊立即撤往北方。我所在的騎兵師——我是其下屬的兩個旅長之一——很少甚至沒有真正的黃熱病病例。除了被送往西波尼醫院的那些人,我相信他們是在那裏感染了黃熱病的。然而,我們師已經有了1500例的瘧疾熱病例,目前雖然還沒人死於這種病,但整個部隊已經虛弱不堪,就像一隻慢慢等死的病羊。一旦到了8月份和9月初,流行病的高發季節,一場真正可怕的黃熱病疫情將會徹底摧毀我們。

我們確信,一旦華盛頓當局充分了解到我部目前的真實處境,就會立即把我們撤運回國。如果我們被繼續關在這裏,對所有人都是一場可怕的災難。這裏的外科醫生已經給出了他們的預判:如果在疾病多發季節耗在這裏,將有一半以上人員死亡。

美國正規軍的主力部隊都和您一樣呆在這裏。所以,一旦出現不可抗拒的重大疫情,我們不僅面臨非常可怕的人員死亡率,部隊戰鬥力也將毀於一旦。目前,病員已經超過4000人,部隊極度虛弱不堪,能夠擔負有效作戰的人員不到10%。

相反,如果我們能夠往北撤到緬因州海岸或其他黃熱病細菌不能繁殖的地方,在那裏呆上6周時間,就不但可以像鬥雞那樣保持戰鬥力,還可以在對哈瓦那的秋季戰役中繼續勇當先鋒。

所以,我們應當往北撤離,最好馬上就撤,而且確保絕對安全地撤。如果我們兩週前就撤到北方或波多黎各去,情況就會比眼下好出許多。當然,如果把我們留在這裏是爲了實現某個特定目標,我們完全可以像面對子彈那樣毫無畏懼地面對黃熱病。但是,沒有任何目標需要我們必須留在這裏。

奉命駐守在此的4個防疫團足以防衛這座城市和周圍村鎮。我們大部隊呆在這裏實在無所事事,自這座城市投降以來就一直無所事事。鑑於目前部隊極度虛弱的情況,每移動一次營地,患病人數就會增加一倍。我們也不可能撤到內陸地區,因爲內陸比沿海地區更糟糕,這是我通過實際偵察發現的真相。

戰爭以來,我們的士兵們忍受千難萬苦,爲了國家英勇奮戰。我之所以寫這封信,只是因爲我不能眼睜睜地看着他們走向毀滅卻不去努力,我不應該爲了迴避風險而明哲保身。這是不應該的,也是不道德的。

此致

——第2騎兵旅指揮官西奧多·羅斯福上校。

最後,聯名信在所有指揮官簽字後送到謝夫特少將的手上,並希望最終送到華盛頓的陸軍總部。也許是擔心謝夫特將軍不作爲,這封信的副本同時被送到了一名美聯社記者手中,據說由羅斯福親手交給對方,這名記者立即給美聯社總部拍發了電報。

8月4日當天,這封聯名信被美聯社公開發表。

04.突破指揮連:拯救了4000生命。

前線官兵因疫情瀕臨生死邊緣的消息,猶如重磅炸彈一般在美國國內迅速傳開,時任總統威廉·麥金利異常憤怒,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必須查清究竟是誰泄露了此事。”當時,麥金利即將與與西班牙達成和平談判,他試圖在古巴尋求軍事存在。然而,這封信的意外公開使他意識到,如果強行把軍隊留在古巴,將激起美國公衆的強烈反對。爲消除這封信的不利影響,第5軍團被緊急召回紐約長島。

時任美國戰爭部長拉塞爾A.阿爾傑堅稱,這封信與第5軍團的奉召回國沒有任何關係。然而,有記錄表明,此前阿爾傑曾經聲稱沒有船隻將這些軍人從古巴運回美國。

與海軍部長莫德利在新聞發佈會上的說法類似,第5軍團指揮官沙夫特少將也猛烈譴責了這起泄密事件,“這封聯名信的影響被惡意誇大了,這是一場充滿痛苦和憂慮的瘟疫,折磨着我們這個國家。”

不過,西奧多·麥羅斯福在他的回憶錄《莽騎士》中堅持認爲,如果讓美軍部隊“留在聖地亞哥,就意味着讓他們毫無意義地死亡”。事實上,人們普遍認爲,正是由於羅斯福越過指揮鏈送給美聯社的那封被公開的聯名信,最終打破了美國軍事當局官僚主義的繁文縟節,拯救了4000名士兵的生命。

被解職的克羅澤爾艦長離去時所受到的英雄般的歡送表明,未來歲月里人們將會多麼敬重這位船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