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已經換了尿布和餵奶,寶寶卻仍然不斷哭鬧,讓很多父母都非常煩惱、不知所措。3個月大男嬰皓皓哭鬧不停後,他的母親在其尿布上發現有黃色的分泌物,而且尿液有腥臭味,於是馬上帶他求醫。醫生檢查後,發現皓皓的尿道口有些紅腫,從顯微鏡下,也看到膿尿和血尿症狀,證實是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
兒科主治醫師表示,泌尿道感染在嬰兒身上很常見,而且男嬰患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是女嬰的3-5倍,男嬰在1歲以下時,包皮過長也比較緊,因此會出現包著G頭的狀況。如果大便後擦不乾淨的話,陰部會藏着細菌,加上造成悶溼環境的尿布,最終導致大腸桿菌感染泌尿道。

1歲前的泌尿道感染髮生率,男嬰的確比女嬰高。但在1歲之後,由於女性生理結構尿道比較短,因此患病機率是男嬰的10倍。事實上,統計發現1.8%的男嬰跟6.6?女嬰曾在6歲前發生過至少一次泌尿道感染。
由於皓皓媽媽發現得早,他在治療後已經康復。細菌感染泌尿道的方法,通常是從尿道到膀胱和腎臟,患者有可能出現排尿疼痛、夜尿、腹痛、發燒和腰痛等病症。因爲嬰兒無法講話,所以症狀不明顯,家長在這方便一定要多加註意。如果反覆發作,有可能導致腎臟慢性損傷,甚至需要洗腎。
醫生建議家長,預防方法就是在嬰先尿尿或大便後,不但要換掉尿布,也要以不刺激皮膚的肥皂清洗屁股,以免讓細菌藏在陰部。如果是女嬰的話,使用衛生紙時千萬不要由下往上擦,以免肛門細菌感染尿道。

哪些寶寶更容易患尿路感染:任何年齡的寶寶都可能患尿路感染,2歲以下寶寶發病率尤高。通常,女孩發病爲男孩的3~4倍。
明顯症狀:對大部分寶寶來說,不明原因的發燒可能是唯一的症狀。在只出現發燒而沒有其他症狀的寶寶中,大約5?生尿路感染。其實寶寶尿路感染也有尿頻、尿急、尿痛的症狀,只不過他們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果能仔細觀察寶寶,你還是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寶寶經常哭鬧、不喫奶、煩躁不安可能就是尿道內不適、疼痛的表現;
寶寶的尿布需要不斷更換,而每次排尿量卻不多,可能正是尿頻尿急的表現;
寶寶的會陰常見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有感染的特徵。
嚴重的併發症:嬰兒的尿路感染會沿尿液逆行腎臟造成感染;即使較大的孩子尿路感染遲遲未能對症治療,有時也會上行演變成腎盂炎、腎盂腎炎、腎膿瘍等。雖然,這些嚴重疾病出現的比率不高,但專家提醒大家,還是要及早發現寶寶的尿路感染,及早帶他去做治療。

寶寶得了尿路感染該如何護理?
發燒的護理。可採用物理降溫(冷敷寶寶額頭、或給寶寶做溫水擦浴),當寶寶體溫達到38.5℃時,要按照醫生的指導給他喫退燒藥。
讓寶寶多喝水或其他喜歡喝的飲料。這是爲了讓寶寶的尿量增多,有利於沖洗尿道,不利於細菌生長繁殖,並且可以促進細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多數寶寶通過多喝水、多排尿就可以使尿路感染的症狀逐漸減輕。
要勤換尿布,而且保持寶寶會陰部清潔乾燥。使用布制尿布時,需用先用開水燙洗再曬乾,或煮沸消毒。
寶寶需要使用抗生素時,一定要按醫生指導的療程喫藥。注意藥物的副作用,口服抗生素可能會讓寶寶出現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現象,所以最好在飯後服用,這樣可以減輕胃腸道副作用。如果副作用仍明顯,可遵照醫囑減量或更換其他藥物。通常服藥後,寶寶尿痛、尿急等症狀會較快消失,尿化驗也會逐漸正常,此時最重要的是仍需要按醫囑繼續服藥,不能看到寶寶沒什麼症狀了就擅自停藥,以免反覆發作,導致慢性尿路感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