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召来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的褚遂良。之所以召来褚遂良,只有一个目的,能否看下起居注的内容。

一般来说,皇帝是不会观看起居注的,唐太宗要看是因为他内心的纠结,尤其是“玄武门之变”带来的道德包袱实在是太大了。如果能在史书上做一点手脚,掩盖一些事实,或许就能让内心安定。

褚遂良根本不给唐太宗这个机会,直接让他碰了一个大钉子,“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记人君言行,善恶毕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想看?门都没有。

那么,唐太宗想修改什么,这里面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有一点不可否认,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确实对史书进行了一些修改,最明显的地方在对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的抹黑上,可谓不遗余力。

可仔细查阅史书,从中我们得知了一些李世民在那场流血政变中隐瞒后人的行为。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早晨,当李世民在玄武门杀掉李建成、李元吉时,太极宫内发生了什么,真的是“时帝泛舟海池”?

显然不可能,都什么时候了,李渊还有心情诗情画意?因此,“泛舟海池”一定是被篡改的。就像曾经一位读者做出的假设:有没有存在这种可能,李世民已经派兵进入太极宫控制了李渊,然后埋伏在玄武门里,一举击杀李建成、李元吉。

在官方史书的刻意篡改下,要得到这个真相难度极高。试想,如果李渊“泛舟海池”,说明他大权在握,根本不会等李世民的手下前来逼宫。退一步来说,即便李渊真的是“泛舟海池”,当玄武门激战时,他不可能得不到关于战斗的信息。

一旦李渊获悉玄武门激战,正常情况下他会立即命令贴身侍卫进行一级战备状态;其次,命令大臣去玄武门宣旨,让战斗停止;最后,立即调集大军巩固皇城。

如果局势发展到这个局面,李世民能否获胜,就很难预计了。为防万一,行动前是否李世民做了两手准备,先是控制住李渊,后诛杀建成元吉。从《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以及《旧唐书·长孙无忌传》中,我们发现了 “流矢及于内殿”、“矢及宸闱”等字眼。

简都射到了皇帝面前,李渊怎么可能“泛舟海池”?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李世民“囚慈父于后宫”。当真的当上皇帝后,弑君要比诛杀兄弟影响更为恶劣,于是李世民篡改史书,让父亲“泛舟海池”,这才是真正的李世民。

参考资料:《贞观政要》、《旧唐书》、《资治通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