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底,英國與歐盟就“脫歐問題達成共識”——英國要正式脫離歐盟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截止到2020年12月底)爲過渡期,雙方將就最後一些細節問題來協商。在此期間,英國不參與歐盟內部表決,但享有之前的其他各項優惠政策。


英國似乎已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沒想到英國人的速度這麼快!就在確認脫歐後不久,英國官方就宣佈了多項新的經濟刺激方案,扭轉並提升由之前“脫歐問題導致的經濟放緩問題”。其中一條就是英國將大力支持自由貿易,並在英國新建10個自由貿易港。

網友們,英國的國土面積本來就不大,而且是一個島國。如果真的建設了10個自由貿易港,那基本就可以認爲“全部英國”都是一個“自由港”,這簡直就是一個“放大型的新加坡嘛”。


只不過英國的位置似乎沒有新加坡的優越,不知道這個方案的最終效果如何。但不論怎麼樣,預計英國即便脫歐後,英國與歐盟的關係也應該比其他國家與歐盟的關係更緊密——利用這個跳板,英國的“自由貿易港”經濟的前景英國是不小的。

此外,英國加大了國內的交通建設,尤其是要新建高鐵,促進英國的交通物流建設。第三就是加強人民幣的國際業務,搭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列車”,把倫敦打造成“全球第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第一大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

看樣子,在之前就“脫歐”問題爭吵不休的時間裏,英國當局並未閒着,不然不可能出臺“前瞻性這麼強的經濟刺激方案”。而且英國或將利用其與美國的特殊關係,出臺新的政策,使其在美國與歐盟之間充當更加有利的角色。


歐盟,正在爲100多億的預算缺口而苦惱

2020年2月20日到21日,歐盟剩下的27國領導人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協商英國離開後導致的預算缺口問題——歐盟整體的預算由各成員解決,其中大國主要是出錢,小國實際上屬於“收錢”的角色。

由於英國是歐盟內部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以前每年要拿出約150億歐元,其中大約50億又通過歐盟的各項政策返還到英國,英國真正拿出來的錢大約是100億歐元/年。但英國離開後,這個預算缺口由誰來填補呢?


一些經濟規模較小的國家不願意出這筆錢,希望保留歐盟對他們之前各個產業的支持力度,提出由歐盟其他大國來分攤,但是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大國也存在分歧。比如法國因自身財政困境而無力多出錢,希望終結“返還”機制。

而德國、荷蘭等國則要求保留該機制,避免歐盟各成員國出資進一步失衡,減少歐盟的“離心力”。對此,歐盟官員表示,如果各成員國繼續不能達成協議,會使得歐盟多項政策無法落實,而且這些分歧也將對歐盟以後的決策力和執行力產生較大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