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印象中,很多人认为张三丰是活得最久的人(可信的)。然而并非如此,据据史书记载:他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永淳元年(682年),享年142岁。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更是在他临终前呼吁世人:务必将这个药方毁掉,那么这个药方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秘密。

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唐朝的药王孙思邈。孙思邈一生钻研医学著作,并且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再加上他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千金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圣典”。正是他在医药学上的卓越成就,因此后人尊称他为“药王”。

其实孙思邈从事医药学只是个副业而已,他的主业是个道士。孙思邈从小聪慧,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个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精通道家典籍。《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他一生不爱仕途,热衷于道学和医药学,整天隐居在大山之中,并且自己也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养生理论,最后他就创纪录的活到了142岁。

今天,我么所要说的药方并非是什么关于孙思邈的长寿药方,而是一个很古老的药方——五石散。五石散又名寒食散,钟乳石、紫石英、白英石、硫磺、赤石脂五种石药构成,其药方为道士练不老药的产物。虽然历代关于五石散的药方各不相同,但其药性都燥热绘烈,服用后使人全身燥热,并且可以短暂的迷惑人心,但是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

三国时期,魏国的驸马何晏是五石散的狂热的喜爱者,他以身试药,并且改良了药方。他服用后,就痴迷于此物,并且对外宣称五石散是个好东西,不仅可以治病,而且可以令人神清气爽,体力增强。于是,在他的带动下,五石散风靡全国。后来,药王孙思邈在研究了五石散的药方后,发现经常服用此药就会产生幻觉,很容易上瘾,并且是一种慢性毒药,甚至长期服用会中毒而亡,实乃害人的毒药。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作为一个医生,孙思邈在发现了五石散的有毒的秘密后,他决心要销毁这害人的药方,但这是一件艰巨的事情,直到孙思邈142岁去世的时候,他也没有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在他临死前呼吁世人:”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后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最终将五石散的方子真正的销毁,这也算药王孙思邈的一件大功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