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李白是一位偉大的天才詩人,他一生創作了大量詩作,詩風雄奇豪放,想象奇特,極具浪漫主義色彩。李白愛喝酒和賞月,無論他走到哪裏,身處何方,總會留下有關美酒與明月的興會淋漓之作。如“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李白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帶有些許悲涼的境界,而把這種酒月情結髮揮到極致的,就是他的千古絕唱《月下獨酌其一》了。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將:與,和。

相期:相約會。

雲漢:銀河。

這首詩是《月下獨酌》四首中的第一首,約作於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載),時李白在長安,正處於官場失意之時,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表現了李白借酒澆愁的孤獨苦悶心理。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在花叢中擺上一壺美酒,我自斟自飲,身邊沒有一個親友。開頭兩句突出了一種單調,清冷的場面。正值花好月明夜,詩人卻一人獨從。詩人自覺寂寞,卻也不甘寂寞,於是舉杯邀明月共飲,明月與我和影子成了三人。然而月亮不可能與我共飲,而影子隨着詩人的移動而移動,亦不能對飲。正在惆悵之時,詩人忽然又豁然開朗了,與其孤身一人,不如就暫且把月亮和影子當作伴,趁着美景良辰及時行樂。

於是詩人自斟自飲,慢慢醉了,酒意大發,載歌載舞起來。歌唱的時候,月亮彷彿在徘徊聆聽;舞時,影子跟着自己的步伐,似乎在搖擺共舞。醒時有月和影相伴共樂,醉了之後,又免不了各自離散,再也找不到你們的蹤影。最後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遊,並相約在邈遠的銀河邊,再見。

詩人不拘於傳統,大膽想象,多次在“獨--不獨--獨”間轉換,體現了詩人雖表面上看似及時行樂,但內心深處依然寂寞,極度淒涼。全詩既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也表現了他孤傲不羈的性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