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撇开君臣关系,李世民和徐茂公那绝对称得上是铁杆朋友了。李世民对徐茂公高度信任,徐茂公对李世民绝对忠诚。

可是,在公元649年,李世民离开人世前夕却把徐茂公降为叠州都督,说穿了就是突然贬官了。

徐茂公到底犯了什么错?

话还得从徐茂公说起。

出身富豪家庭的徐茂公早年投身瓦岗军,跟随李密一路征战。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徐茂公和李密一起给唐军投降。因为他对大唐的忠心耿耿而被高祖李渊赐予了“李”姓,名为“勣”。

武德四年(621年),在跟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战斗中,李勣表现神勇,屡战屡胜,先后抓获王行本,平定窦建德,降服王世充,打败刘黑闼,被李渊任命为左监门大将军。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李渊命令李绩与赵郡王李孝恭一起讨伐辅公祏,平定江南。武德八年(625年),突厥侵犯并州,李渊又让李绩担任行军总管,击退突厥。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他很是满意李勣的忠厚和仗义,任命他为并州都督,并封邑九百户。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身为通汉道行军总管的李勣和定襄道大总管李靖联手,大败突厥,俘虏五万人马。李世民曾经对身边大臣说过:隋炀帝是一个糊涂蛋,放着人才不用,光知道修筑长城预防突厥,你们看看我,用力一个李勣,突厥便闻风丧胆,这难道不如隋炀帝修筑长城吗?

的确,在李世民的眼里。李勣是一个靠得住、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才。贞观十一年(637年),他封李勣为英国公,世袭蕲州刺史。贞观十五年(641年),李世民雕李勣任兵部尚书,在即将上任的当口,薛延陀入侵,李勣奉命迎战,大获全胜。当时李勣生病,相传用胡须烧的灰可以救急,李世民二话不说剪下了自己的胡子为李勣疗疾。这件事情把感动得李勣痛哭流涕,连忙跪地叩谢。

有人说,忠义、诚实、可靠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我想这句话用在李勣的身上是十分恰当的事情。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把李治立为太子后,便让李勣做了太子詹事兼左卫率,专门负责辅佐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有一次,李世民在宴席上给李勣说:我把年轻的太子托付给你,是因为觉得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你当年对李密的忠义让我记忆犹新,我现在把太子托付给你,你不会辜负我吧?一听皇帝这么说,李勣立马咬破手指,喋血起誓。

贞观十八年(644年),李世民亲征高丽,李绩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克盖牟、破辽东、占白崖,屡建奇功。

但是,李世民对李勣的防范心理并没有消除,在他看来,将来儿子李治当上皇帝后,未必能够驾驭得了这个位高权重的人物。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病榻上的李世民一方面给太子李治传授治国之道,另一方面要为儿子扫清执政道路上的障碍。

他给李治交代,李勣是一个经国纬世的人物,但是他没有受恩于你,恐怕将来不好驾驭。我先把他贬职,在我死亡之后,你再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出任仆射。这样,他受恩于你,就会为你尽力尽心。

作为忠君忠国之人,李勣毫无怨言。在接到李世民任他为叠州都督的诏令后,李勣立马上任。

李世民驾崩之后,高宗李治登上皇帝位子没几天,立马召李勣入朝,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命他任同中书门下,参与执掌机要事务,不久拜为尚书左仆射。

在李治一朝,李勣依旧心不二用,尽职尽力。在李治废王立武、征讨高丽等重大事件上,李勣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李勣去世的时候,李治下令废朝三日,追赠他为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谥贞武。而且“给东园秘器,陪葬昭陵”,并亲自登楼送葬。

常言道,忠诚比能力重要。李勣正是用忠义书写了自己的光彩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