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長得像小南瓜的野果,你認識嗎?相信很多農村朋友都見過吧!此爲“野南瓜”,藥用價值珍貴,若出現在你家路旁,請別忽視,它可不是普通的小南瓜。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野南瓜是多見於江南山上的一種小灌木,它的果實扁扁圓圓,一棱棱,毛絨絨,嫣嫣的紅色,很像一個個小南瓜綴在枝丫上,人們也叫它算盤子。春天,一片一片綠葉冒出尖尖的黃芽來。一場雨過後,滿樹竟生出長長短短的枝條,每一片橢圓形的葉子在陽光下閃耀着柔和的光芒,葉背生着柔密的絨毛,像青春期男孩兒嘴上稚嫩的鬍鬚。


到了初夏,枝頭開出細細密密的粉黃花朵,一團團緊緊擁簇着,多像一張張小小的甜甜的嘴脣,朝着陽光索要香吻。待到花落後,一棵棵淡青色的果實冒了出來。那果實,圓圓的,從頂端到末端生出一條條均勻的線條,像極了算盤子,所以這樹也叫“算盤子”。深秋,青果漸漸轉紅,由粉紅變成桔紅,再變成大紅,還披着一層若隱若現的絨毛,外形像極了微小的南瓜,村裏人都喜歡叫它“野南瓜樹”。


果實成熟後,村裏有些調皮的小孩喜歡從野南瓜樹上摘下一顆顆通紅的果實,用手使勁一捏,裏頭堅硬的籽便滾了出來,也是紅色。記得村裏有個土郎中,他經常扛把鋤頭上山採藥,也見過他挖出整株的野南瓜樹做藥,將其根洗淨切片,放在太陽底下曬,說是可作消腫解毒用。


有一年,村裏有個農民因打農藥中毒,皮膚青一塊紅一塊,看着可怕,緊接着呼吸有些急促。於是叫來土郎中醫治,見其尋出一把野南瓜根,一塊陰黃筍,也就是受蟲害沒出土的竹筍,加水煎了一碗湯,再灌到已不省人事的患者口中。服藥後不久,患者上吐下瀉,最後,土郎中用嫩茶葉煎了一碗濃茶給他,吐瀉竟然好了。從那時起,我對這種常見的野南瓜樹就另眼相待了。


野南瓜,其分佈也廣泛,主產於我國中部及南部各省,多生於山坡林邊灌叢中,或砍伐跡地上,以及荒山草地,別稱也多,如:雞婆紫、算盤珠、饅頭果、山金桔、雞目椒、面頭果、柿子椒等等,至少有幾十個。其全株均可入藥,根與果實有小毒,具有行血活血、散寒、解毒、破瘀止痛功效。可用於治療痢疾、瘧疾腹瀉、消化不良、閉經、牙痛、小便不利、淋症、咳嗽胸脹等症狀,以煎劑服用。


這種野南瓜,它有一種很特別的生長習性,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其中有很多似乎被蟲子齧噬過,小南瓜的種子就會迸裂外露,看似是以爲壞了,其實不是,它是依靠一種蛾子進行傳粉,這種蛾子屬於頭細蛾屬,蛾子在傳粉時也把卵帶進了“小南瓜”,孵出的幼蟲依靠裏面的種子成長髮育,一種蛾子對應着一種“小南瓜裏面的種子”,它們的共生可是專一得很呢。


野南瓜花分雌雄,雄花正常開放,雌花卻很特殊,它的花柱合生成一個圓環,柱頭凹陷在圓環裏,這樣一來,除了高度特化的頭細蛾有本事幫它授粉外,其他昆蟲對此都是束手無策。而且,爲了避免招蜂引蝶,減少花粉的損失,確保頭細蛾能採集到足夠的花粉幫自己繁衍生息,野南瓜的雄花還不分泌花蜜,着實是費盡了心思。


頭細蛾的傳粉也很有趣,它們先到野南瓜雄花那裏扒拉一個花粉球,把這個球運到雌花的那個凹陷的花柱圓環裏,順帶把自己的子孫也送進了這個“育嬰堂”,造物微妙,往往如此。好了,關於小南瓜就介紹到這了,告訴家鄉人,此爲“野南瓜”,若遇見,請別忽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