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聞一多對廣州灣的地望、區位價值做了很形象描述,“東海和硇洲是我的一雙管鑰,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東海”是東海島,“硇洲”就是硇洲島,它是我國第一大火山島,廣州灣是是湛江的歷史符號,今天它被標註在南三島和東海島之間的湛江港出口處,算是存留了古蹟。“七子”中,旅順大連、威海衛、香港、澳門、臺灣、九龍島對原名都有所保留,它們一直在那裏,而被湛江取而代之的廣州灣,不少年輕人感覺很陌生了,加上湛江的城市影響力比較弱,會讓人覺得廣州灣是廣州附近的珠江口某處海灣,就像杭州灣之於杭州、泉州灣之於泉州。

地名是一個地方的文化、歷史、地理綜合體,“廣州灣”作爲湛江的老地名,蘊含着湛江的文化、歷史脈絡,值得挖掘、宣揚,否則隨着時間的流逝,以後提起廣州灣,越來越多的人會認爲它是廣州南面珠江口的某一個港灣。

湛江的海景

《七子之歌》組詩中有個廣州灣,今天不少人對它已經比較陌生了,可能會以爲它是廣州的,其實這個廣州灣距離廣州七八百里,地處雷州半島東面,是今湛江的舊稱,而且廣州灣並非只是一個海灣,是包含了海域與陸地的地理實體,它與廣州沒有地域上的關聯,爲何會有“廣州灣”一名呢?

“廣州灣”之名

公元216年就有“廣州”一名了,是指廣闊的地區——“州”,而不是城邑、城池,番禺城是廣州的治所,明清時廣州府是廣東的省治,廣州府治所在的城纔是廣東的省城,這習慣上的叫法一直到近代,1921年置廣州市,廣州成了一座城市的專名,與“廣州”一詞相比,“廣州灣”成爲地名是比較晚近的事了,但不等於廣州灣來源於廣州。

廣州和湛江在廣東的位置

“廣洲灣”或“廣州灣”最早出現在輿圖、志書是明代,明嘉靖年間的《嶺海輿圖》,高州府輿地圖標有“廣洲灣”字樣,是輿圖中廣洲灣的最早出處;此後的《廣東通志》寫道:“吳川縣廣州灣,在南三都地方,東南濱海,離縣四十里”,是廣州灣最早的文字記載。

明萬曆年間的《高州府志》和清嘉慶年間的《雷州府志》都把“廣洲灣”標在海島上,但清光緒年間的《吳川縣誌》把“廣洲灣”標在海面上,而府志及縣誌的文字記載多寫作“廣州灣”,指海域和海島均有,如明嘉靖年間的《廣東通志》、清嘉慶年間的《雷州府志》;“廣洲灣”與“廣州灣”一字之差,難道是兩個地方嗎?

清代輿圖中的廣州灣

原來,“洲”與“州”在古代可以通用,《康熙字典》已寫明:“洲,《說文》水渚也……水中可居曰洲……本作州,後人加水以別州縣字”、“《說文》水中可居曰州……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與洲通”,既然如此,“廣洲灣”與“廣州灣”就沒有孰是孰非的區別了,後來的文獻中“廣州灣”或“廣洲灣”均有出現。

湛江新貌

最早的廣洲灣應是指一片港灣,由於重要的海防價值,它的含義在後來延伸,它所依託的海島因這個港灣的名字而得名,坐落於島上的村莊又因島的名字而得名,而“廣州灣”是等同於“廣洲灣”的,它包含了港灣、海島及陸地,是海域和陸地的綜合。

所以“廣州灣”或“廣洲灣”就是這裏的原生地名,不是來源於廣東的省城廣州,也不是由法國人取的名,它本來就是這個名稱。

何處是廣州灣

“七子”中,旅順大連、威海衛、香港、澳門、臺灣、九龍島對原名都有所保留,它們一直在那裏,而被湛江取而代之的廣州灣,不少年輕人感覺很陌生了,加上湛江的城市影響力比較弱,會讓人覺得廣州灣是廣州附近的珠江口某處海灣,就像杭州灣之於杭州、泉州灣之於泉州。

杭州灣及跨海大橋

明清輿圖中的廣州灣,位置變化無常,有時被標在南三都東南面,有時標在南三都西南面或西面,有時則標在南三都西北靠近麻斜炮臺,廣州灣的含義由港灣名稱延伸到涵蓋港灣與陸地。

幾百年來,海陸變遷滄海桑田,當年南三都的一羣海島在今天已合爲一體,光緒年間的《吳川縣誌》曾寫到“過龍起滘,出廣州灣”,其水道現已消失,這就造成了廣州灣的位置模糊。

今天湛江的南三島,由原來的北顏島、田頭島、南滘島、鳳輦島、地聚島、巴東島、五里島、黃村島、調東島、北涯島、蟛蜞墩島等島嶼組成,這裏原先就是小羣島,有衆多港灣,易於船隻停靠,1953年至1958年,人們修堤築圍羣島聯成一個大島——南三島,古代的南三都不復舊貌。

廣州灣的位置應分時期看,早期的廣州灣指海域,位置是原北顏島、田頭島、南滘島、鳳輦島、巴東島、地聚島圍成的海灣;因爲它有顯著的海防價值,明清時期就有駐兵在此防守,此時的廣州灣包括了早期的廣州灣和周圍的海島,但僅限於南三都地區。

近代廣州灣地圖

清末,法國強行租借廣州灣,此時的廣州灣包含了今赤坎區、霞山區、坡頭區南部沿海、麻章區南部沿海、南三都的羣島、東海島、東頭山島、硇洲島及其之間的海域,總面積多達2000平方公里,這纔是《七子之歌》中的廣州灣位置。

法國強行租借廣州灣時,因語言差異,讀音相同的“洲”與“州”在法語中顯示不出區別,所以法國與清廷交涉時只使用“廣州灣”,從這以後,“廣州灣”完全取代了“廣洲灣”。

神州後門的鐵鎖

嶺南有幾個海上門戶,廣州灣便是其中的一個,這裏海島密佈、灣港汊衆多,利於船隻停泊,加上地勢險要,容易成爲盜匪的盤踞地,顧炎武就提到:“廣州灣等處皆可札船,賊每寄椗其中,窺伺貨艘徃來,即爲掩襲剽掠之事”,從明代起,廣州灣就有重兵守衛,以防倭寇和盜匪盤踞,清代也有駐兵防守,以防走私與海盜。

對於當時的嶺南,乃至我國西南,廣州灣有重要的戰略區位,所以法國侵佔越南後,廣州灣被法國所覬覦;1898年4月,法國以“躉煤”爲藉口,要求清廷將廣州灣租借給法國,廣州灣的人們遂掀起了抗法鬥爭,但清廷還是在1899年11月與法國簽訂了《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把2000平方公里的陸地和海域租借給法國,租期99年。

法國在廣州灣盤踞了47年之久,期間與日本有過易手,即1943年日軍從法國手中佔領了廣州灣,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收回廣州灣,其租借地歷史終結,廣州灣隨後被設置爲廣東省轄市,定名“湛江市”,“廣州灣”一名成爲過去。

聞一多對廣州灣的地望、區位價值做了很形象描述,“東海和硇洲是我的一雙管鑰,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東海”是東海島,“硇洲”就是硇洲島,它是我國第一大火山島,廣州灣是是湛江的歷史符號,今天它被標註在南三島和東海島之間的湛江港出口處,算是存留了古蹟。

湛江港上的軍艦

曾經的廣州灣,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今天的湛江,是我國南海艦隊的主要軍港,守護着我國的南大門、守衛着我國的藍色海疆。

“廣州灣”蘊含着湛江的明、清和近代歷史、地理及文化,無論是一段段歷史故事,還是深刻的歷史教訓,都值得湛江去深入挖掘,不然它就失去了原來的意涵,還會讓更多的人認爲它在廣州附近,這就可惜了。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