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極致攝影”,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優秀的攝影師遠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技術人員,他們也是深諳世事、懂得如何研究和談判的大師。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Standing Still Early Settler - Past Years - EP

一個農婦扛着農具從田埂走過,一羣年輕小夥在天安門前合影,海邊有人鍛鍊、有人看書,還有人只是那樣路過…

1978,北京

1981,山東青島

1982,河南鞏縣

欣賞久保田博二的照片時,我其實不太能意識到這是我出生前的中國,是我沒有見過的中國。

1979,廣西桂林

1982,雲南西雙版納

久保田的照片對拍攝對象不做評判,清白如水,不需解釋。比起同時代更多攝影師對準的富有典型的中國時代變革意義的場景,久保田博二更多是興趣盎然地把鏡頭對準了一個日常的、平靜的中國,並無意於用鏡頭髮表演講。

1979,上海

久保田說,中國是每個日本人都想去走走看看的國家。他前後花了7年時間,45次進入中國,終於踏遍了中國所有的省和自治區——最冷的是在佳木斯的森林地帶,零下50攝氏度;最熱的是夏天的吐魯番,45攝氏度。

1979,新疆吐魯番

1981,黑龍江佳木斯

即使在今天看來,這仍然是一個龐大的攝影計劃,更何況在大多數地方都沒有對外國人開放的30多年前。

1980,寧夏中衛

1981,內蒙古巴音烏拉浩特

1983,福建泉州

那時的世界不是今天的世界,那時還沒「全球化」,世界也沒變成托馬斯·弗裏德曼所說的「平的」,很多地方還看不到麥當勞、玻璃牆、摩天大樓,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每一座島嶼、每一個民族都有獨特的傳統和風情——這種源自歷史和地理的差異,讓世界有一種自然而然的整體感,不像現在這般——表面上全球化,實際上卻碎片化、虛擬化、空心化、美國化。「久保田們」生逢其時,在世界消失之前,他們看到了,拍過了。

1981,吉林延吉

1982,甘肅蘭州

不要說當時中國人還沒有多少人擁有相機,即使有相機,想要做到這樣也不容易,經費就是一個大問題。從拍攝到展覽、畫冊,七年間久保田花費了約50萬美元。有次拍攝的膠捲用完了,久保田直接讓妻子從日本送了過來。所以當時在中國攝影人中間還流傳着「久保田博二是個娶了日本富婆的紈絝子弟」的傳聞。

1983,天津

娶了富婆是傳聞,但是久保田當時的確得到了中國官方「非同尋常」的大力協助才得以完成攝影計劃。

1981,遼寧鞍山

1983,江西南昌

出身平常的久保田,是如何做到的?在一次專訪中,他親自揭露了其中奧祕: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我有機會結識了政治家西園寺公一。他委託我製作贈送給中國訪日代表團的禮物——攝影集。直覺告訴我,見到這位先生就可以幫我打開去往中國的大門。於是,我決定即使自費也要接下這個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我提出了想要前往中國的想法,但沒有音信。沒想到1978年的夏天,他的祕書聯繫我說:「公一先生讓我問問你,是不是還想去中國?」我回答:「當然。」就這樣,事情又有了新的進展。首先是去北京,用大約一週的時間商議細節,新華社幫忙安排了那次的行程。新華社攝影局局長問我:「您想拍點兒什麼樣的照片?」我回答:「全部的省。」這讓對方大爲喫驚。西園寺公一先生,是與天皇家族交情匪淺、兩度擔任過國家首相的西園寺公望的孫子,與周恩來總理也有過交往的人物。雖然周恩來總理當時已經過世,我還是在當時受到了如同周恩來總理的友人般的接待,真的非常幸運。

1981,西藏拉薩

1982,廣東中山

1983,浙江杭州

「不論是與誰打交道,博二都展示出與生俱來的政治技巧,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建立人脈關係網。」攝影大師馬克·呂布這樣評價久保田。

1981,江蘇東山

1983,福建惠安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在中國現代史中也算是一個特別的時期… 「文革」也結束了,人們對世界充滿了純粹的好奇心。許多人經歷過了戰爭,也經歷過了戰後長時間的貧困。因爲都有過從戰爭中被解放出來的經歷,努力生活向前的生存意義是大家共有的。所以,那個時候的人們都有着積極美好的表情。我想,久保田最初看到的中國便是如此吧。

極致有約:【助力國協積分 全國獨家首發】黔之祕境苗年親情團

行程亮點

1、極致攝影獨家將苗年與多個鮮爲人知的拍攝地濃縮在同一行程裏,您將擁有極致深度的文化創作之旅。

2、探祕古村文化,尋找古老文明的基因,開啓極致鄉愁模式,爲全國獨家。

3、由多次在全國頂級媒體報道貴州,資深著名的攝影家、民俗學家貴陽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喬啟明指導。

4、行程科學縝密,力爭讓團友的作品“留得住、傳得開、叫得響”。我們團友在全國比賽上多次獲得佳績,並且我們推薦17位團友的作品榮登國家級和省級媒體,詳見【極致--交流】如何讓您的作品“留得住、傳得開、叫得響?”

5、追求極致,純粹攝影,內容豐富,行程濃縮,注重學習,意在提高,專家同行,快樂出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