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許多人一說起清朝的歷史貢獻,必然會提到清朝給中國留下了更多的領土。不過,很多“明粉”卻對這個說法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爲明朝時期的版圖和今天已經非常接近了,怎麼能算做清朝的歷史貢獻呢?有鑑於此,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明朝和清朝到底是誰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

明朝前期疆域: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西到新疆哈密;西南到孟加拉灣。不過這些領土卻並非全部都處於明朝的實際掌控、統治之下。

明朝在東北設立了奴兒干都司、在西藏設立了烏斯藏都司。對這兩處地廣人稀的地區實施行政管理。但這僅是明朝對此兩處領土擁有名義上的主權而已,可是實際控制力卻很弱。

比如在東北,女真各部首領纔是真正的統治者。他們接受明朝皇帝的任命,擔任名義上的明朝地方官員,並定期嚮明朝進獻地方特產做爲貢品;朝廷會賞賜他們更多的禮物以表彰其“忠心”。但這些女真首領也經常是一言不合就反叛。明朝在遼東地區設有駐軍,但更遠的黑龍江、外興安嶺地區則完全處於明朝中央的權力真空狀態下。至於西藏地區,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明朝的控制力就更加薄弱了。

至於蒙古和新疆大部分地區,明朝一直未能成功將其收復,所以就更加談不上有效的統治和掌控力了。

到了清朝時期,東北作爲其“龍興之地”,自然就成爲毫無爭議的固有領土了。而清朝對西藏的控制力,也是中國曆代王朝種最強的了。清朝設有居於從一品的駐藏辦事大臣一職,專門負責總攬西藏各個方面要務。同時清朝還在拉薩部署有駐軍,進一步強化了對西藏的有效管理和統治。

此外清朝對蒙古的政策也處理得非常成功。清朝統治者通過雙向聯姻的方式,讓蒙古人徹底消除了敵意,因爲清朝皇帝身上也流淌着蒙古人的血液。同時,清廷還採用分旗制度將原本從屬於一位蒙古部落首領的大部落劃分爲好幾個旗。而每個旗都有各自的札薩克也就是執政官,他們直接向清政府負責。如此一來,就大大消除了原來那些大部落首領的實力。所以,自清朝於1757年打敗準葛爾部落征服所有蒙古部落後,蒙古地區的情況一直非常穩定。

最後再來說說新疆。新疆地區原本處於多個蒙古部落控制。清朝建立後,些蒙古部落聯名歸順清朝,這些蒙古部落首領準備像明朝的奴兒干都司和烏斯藏都司那樣從名義上成爲了清朝的領土,接受封官,實際上卻由自己統治。

到了十七世紀後期,一位名叫噶爾丹的蒙古準葛爾部首領異軍突起,相繼征服了新疆地區的蒙古其餘諸部,建立了準噶爾汗國。爲了懲治這種反叛行爲,從清朝的康熙到乾隆三代皇帝連續對準葛爾汗國用兵,最終如前所述,於1757年成功平定準葛爾汗國,將整個新疆都重新納入了中國版圖。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清朝後期不斷割地賠款,丟失了很多領土。但事實上清朝所保留下來的領土,卻也是非常多的。

1912年2月12日,清朝的國運到期,統治結束。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頒佈了《清帝退位詔書》,宣佈退位。其中有一句話非常的關鍵:“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爲一中華民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將清朝最終所轄的全部領土和人民都交付於中華民國。所以,到底是誰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答案也就毋庸置疑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