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於是立刻和改裝店聯繫,做了四輪定位,還是沒法完全解決,因爲原廠後上臂是無法調整傾角的,老闆和我說,很多車都是這樣的,如果要調整完美就要裝傾角調整器才能把左後輪調正,本着強迫症的原則狠下心買了臺灣品牌hardracing的傾角調整器。很快我就已經開始着手考慮其他品牌了,比如BC,bilstein啊,那款街道運動風的BC-BR着實讓我有點心動,但又怕硬過頭家人不舒服,個人改裝理念是希望按照原車的性格來加以改裝到極致,像我這臺馬三,原本就是注重運動的,那我就想讓它再往這個方向進行提升,如果是老凱美瑞或天籟的話,那肯定就是要改成舒服到撲街啦~~~。

玩模型的我,最後肯定都會慢慢接觸到真車。隨着經濟上的獨立和發展,我也有了自己的車。這是2018年底提車的馬自達 昂克賽拉2.0兩廂運動版 2017款,一輛駕駛樂趣挺不錯的家用小車。

爲什麼選這款車呢?其實也有考慮過銳志,思域這兩款,但那時銳志已停產,二手水深不敢碰;思域的1.5t目前處於風口浪尖,不太敢入手….

其實現款的馬三兩廂運動版更爲吸引,原因有:①這款車優惠近2萬還有0利息貸款;②這車有很多運動基因和氛圍:中置的轉速錶,自動升起的抬頭顯示,鐵灰色18寸運動輪轂(和普通版銀色18寸輪轂形狀都不一樣),雙出排氣,高亢的引擎聲浪和2.0L自吸+超迅猛換擋的6AT等;③魂動紅Soul Red很個性,外形很sharp,2.0自吸的兩廂版還是相對少見,比較凸顯個性...

我吹了那麼多,其實我是託,哈哈。我選擇了它就代表了我接受了它所有的缺點,比如長安做工、後排小、噪音大、尾箱小、新車甲醛超標異味重(第一次開回家路上快被燻死)….

但是買車不就是這樣嗎?喜歡它的優點大於它的缺點的話買就是了,考慮那麼多青春都沒了~,好了有點偏題了,說改裝前,大家先看看我原廠車的樣子

車身左低右高,一邊輪上三指,一邊四指…這不是逼死強迫症的我嗎?從左邊看車身懸掛高度還能忍忍。

右邊就無法忍了,講真,再好看的外形最終都會毀在避震高度上

在對懸掛高度追求完美一致的強迫症下,我提早考慮要換避震了,但當時的我對避震的品牌也不怎麼了解,稀稀疏疏就知道個Tein,KYB。但上網查找了一下案例,發現出現車身左低右高的情況換了避震套裝也會照樣存在,於是果斷略過諸如KYB黃桶的套裝避震。

後來考慮Tein Street Advance Z了,當然也是做了點功課,這套絞牙設定偏家用,後座如果坐滿人容易塌屁股,而且怕換了後操控不升反降,所以也讓我擔心。

很快我就已經開始着手考慮其他品牌了,比如BC,bilstein啊,那款街道運動風的BC-BR着實讓我有點心動,但又怕硬過頭家人不舒服,個人改裝理念是希望按照原車的性格來加以改裝到極致,像我這臺馬三,原本就是注重運動的,那我就想讓它再往這個方向進行提升,如果是老凱美瑞或天籟的話,那肯定就是要改成舒服到撲街啦~~~

不過因爲最近窮,所以一直拖着沒改,但最終讓我立即改避震的動力是:BC-BR搞特價了……雖然優惠也不多,但着實是誘惑我掏錢買買買的導火線,什麼家人舒服不存在的,大不了搭人的時候開慢點,畢竟是我自己掏錢買的車,想改啥就改啥家人也不好說啥,年輕就要有年輕衝動的樣子吧,哈哈

避震配件圖一覽,避震拎起來和原廠對比是真的輕不少,至少輕了三分之一吧

馬三的底盤密封性和平整程度真的是同級車裏爲數不多的

裝了絞牙避震後的前懸掛和後懸掛

前後阻尼調整旋鈕,前10後12,到現在我都沒再調過,可能比較滿意這種感覺

裝上輪子後,看着懸掛高度比原長要低不少了,非常期待降下來的樣子!

降下來了,經過一系列調整,前後左右均爲兩指,高度引起極度舒適

按照常規,裝完要做四輪定位,店家從頭到尾都非常專業的

調整完後,是不是非常的和諧舒適?十足的鋼炮性能車的既視感!此刻,輪子還是有點內凹的,不怎麼飽滿,但由於店家當時沒有合適的法蘭盤,因此我又等了兩天然後就去安裝了,牌子是縱天,臺灣品牌。

法蘭盤是鍛造的,拿在手上輕得我不敢相信~

看着一個一個裝上去很開心,以爲已經很完美了,然而並沒有,還有麻煩事呢~

裝完後,開了幾百公里吧,然後我發現車子有點跑偏了,然後洗車的時候仔細地看了一下,發現左後輪有點內八,而右後輪沒事;於是立刻和改裝店聯繫,做了四輪定位,還是沒法完全解決,因爲原廠後上臂是無法調整傾角的,老闆和我說,很多車都是這樣的,如果要調整完美就要裝傾角調整器才能把左後輪調正,本着強迫症的原則狠下心買了臺灣品牌hardracing的傾角調整器。

你沒看錯,改的所有改裝件都是臺灣品牌的….

也有國產的傾角調整器,但看了樣品,廉價的一批,無比嫌棄,還是這個好看耐用

傾角調整器和原廠後上臂對比,感覺輕量化和緊緻了不少

裝上去檔次高級感都來了哈哈哈,只是意淫意淫~

傾角調整器只買了後輪部分的,改裝店說前輪原廠的就可以調整,所以沒必要購買。裝完還是做了一輪四輪定位,不過這次調整了一整天。。因爲後輪有偏磨的緣故加大了調整的難度,店家說如果調整那麼久,人工就遠遠不止了,不過價格開都開了價了就算了。

感謝大佬...此刻的車,懸掛降低,輪子飽滿,沒有內八,個人覺得已經相當完美了

現在說說我改裝後的開車感覺,原本我以爲我的車已經夠運動了,但改裝後我發現還有這麼大的提升潛力,真的很驚喜!車身反應更加靈敏直接,輪胎緊緊抓住地面,過坎堅硬(自己想象一下…這不是褒義詞= =)又幹淨利落,大腳油門的時候再沒有明顯抬頭了,全力剎車也沒有明顯點頭了,過急彎的時候能以更快的速度過了,側傾很小,只是…..座椅撐不住人了……路感極其細膩,有什麼就給你反饋什麼,哪怕只是看着只有幾毫米的落差井蓋,因此我再也不敢小看各種井蓋了,看到各種坑能避就避,不能避就減速慢過,不然“咣”的一聲足以讓你心疼幾天…..

另外說一下通過性,輪上2指,我開了1000+公里只刮過一次前脣,那次還是在外面有極大的斜坡落差才刮到,其他下地庫什麼的都還算正常,畢竟我調整成比較保守的前後兩指的高度。PS:開了一段時間後懸掛的高度都沒有下降(至少肉眼和神之兩指沒感受到),自行想象一下那種硬度….

在很多人眼裏,改裝車就是不良社會青年(廣東話叫“爛仔”)乾的事情,不否認中國改裝車的形象是被那些人帶壞的,但事實是大部分真正喜歡車的人只是想要一點點個性化空間而已,從平凡中尋覓不平凡,他們並不想擾民或者做馬路殺手,只爲的就是在巨大的各種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下,有一個能讓自己安心,放鬆,開心的玩具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