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湖北日報》全面推介,鄂州這個區牛!

鄂州梧桐湖新區形象宣傳片

梧桐湖社區農民市民化探索之路

幾年時間,大壠、六十、月山、鮓洲這些村名在鄂州市梁子湖區版圖上漸成歷史。伴隨這一進程,是梧桐湖新區這座“生態健康科學城”建設的日新月異,是基層黨建新模式——村社聯合黨委的應時而生。

四村並一區,梧桐湖新區在全省率先探索基層黨組織聯手,共同化解城鄉融合發展中的種種難題。記者近期走訪一線,探尋這一黨建聯合體“紅色拼圖”合力路徑。

區域聯動,黨建握手聚人心

2009年4月,鄂州市政府與省聯合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共同開發梧桐湖新區。與此同時,4個村1.5萬餘村民集中安置在新區梧桐湖社區,轉向市民化管理。“如何讓不同村的人和諧聚居?”原大壠村村支書羅休勇一接手社區管理,便感到“棘手”。

經反覆研討,新區提出成立村社黨建聯合體——梧桐湖社區聯合黨委,因大壠村最早徵遷,便由羅休勇牽頭,擔任聯合黨委書記,而其餘村尚未拆遷前,其村支書兼任副書記,所有被徵地黨員納入聯合黨委管理。

最初,大多數被徵遷村民鄉土難離,遲遲不願搬。聯合黨委注意到這一現象後,即刻會同商議,制定“先搬多受惠”政策,鼓勵部分有意願的村民帶頭示範。

不到兩年,建設中的新區樓墅成排,街道整潔,花草廣植,綠樹列立。在聯合黨委引導下,各村未搬遷的村民陸續到社區新居參觀。

羅休勇還常帶三位副書記回訪各村,爲待遷羣衆分憂解難。他們協力爭取參建公司支持,在被徵地拆遷補償基礎上給每戶增加宅基地補償1.5萬元。

六十村村民董才金說:“新區建設讓先搬的鄉親嚐到了甜頭,我們現在都盼着搬呢!”眼下,近7000名村民已在新區開始生活,還有8000多名鄉親和董才金一樣盼着早搬新居。

梧桐湖新區管委會主任黃曉明說:“社區聯合黨委以一拖四,互聯共建,打破了村和村之間、村和社區之間的壁壘,形成了獨特的黨建氣場。”

轉型謀遠,發展牽手同步走

“村民變市民,既有身份的轉變,更有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對社會治理提出了高要求。”梁子湖區委組織部長徐輝說,大多數徵遷村民一度對社區生活感到困惑。

去年底,在聯合黨委推動下,梧桐湖社區第一經濟股份合作社成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先從大壠村起步,清人分類、清資核產,在此基礎上成立聯壠投資公司,參與新區土木工程、綠化保潔、物業管理等項目。截至目前,全村集體經濟總量已達2300餘萬元,3339名“新市民”享有配股權,過去簡單的貨幣分紅轉爲穩定的股份分紅。

“這一做法讓我們也喫了定心丸。”聯合黨委副書記、鮓洲村支部書記龔細紅說:“產權制度改革使大壠村集體資產的歸屬更明晰、管理更規範,解除了徵遷後入住社區村民的後顧之憂。下一步我們要借鑑大壠經驗,儘快啓動改革!”

“進了社區就是一家人,大壠人富還不算富,全社區富纔是真的富!”羅休勇說。聯合黨委整合四村集體經濟資源創設聯誠投資公司,搭一站式就業援助服務平臺,建立創業扶持基金和創業孵化基地,讓越來越多的徵遷村民各施所長,變就業爲樂業。

從部分人,到所有人,“紅色拼圖”的領航作用日益凸顯。徐輝說:“做好‘黨建搭臺、改革唱戲、發展聯動’的系列文章,既補齊了集體經濟發展短板,也凝聚了區域共同發展的共識。”

安居樂業,服務援手一家親

剛搬入社區時,由於生活習慣一時難改,環境衛生問題頻現。如何解決?李效林、尹家福等6名黨員主動申請擔任樓棟長,參與社區環境治理;在網格員推選上,葉宗英、楊啓如等4名黨員報名,時刻關注社區“風吹草動”,及時調解矛盾。

爲幫助徵遷村民儘快適應新區生活,聯合黨委還成立黨員志願服務隊,推行羣衆事務黨員代辦制。

社區幫農村,黨員幫羣衆,扶貧路上不落一人。黨員尹大橋、龐光明等8名同志主動與12個社區貧困戶結對幫扶;黨員“女能人”吳世明放下農具,辦起“姐妹花家政公司”,就近優先吸納貧困戶就業,少時十來人,多時數十人……

自2013年起,聯合黨委還成立“黨員愛心基金”。一些黨員出資有困難,就通過組織介紹做義務工,再將報酬捐出。至今,“愛心基金”共籌集資金近10萬元,幫助了50餘名困難、殘疾或重症的居民、村民。

生活富足了,農村羣衆對精神生活也有品質追求。幾個村的老支書、老黨員籌資金、找場地、請老師,相繼成立梧桐湖社區楚劇團、腰鼓隊、舞蹈隊等文娛社團。他們自導自演、自娛自樂,每逢節慶都會到社區及周邊各村演出。“原來談及黨建聯合體,很多人覺得和自己沒關係,可現在大家都明白,村社黨建擰在一起爲城鄉融合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梁子湖區委書記夏帆說。(文中航拍圖爲何景星同志拍攝)

來源:湖北日報

點贊分享更多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