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策略丨序章】一場定價體系認知的“革命”方興未艾

  來源:分析師徐彪

  開篇名義,本文是天風策略A股“定價體系”研究系列報告的序章。過去兩年,天風策略主要圍繞ROE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並最終落地了以ROE爲核心的選股模型。(我們的roe選股模型和財務造假模型11月線上公測,具體網址和登陸信息歡迎與我們聯繫)向前看,在經濟波動率下降、產業結構轉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宏觀背景下,A股正在進行着三個層面的變革,這些變革可能看不到顯著的拐點,但是似乎每天都在發生:——利潤向頭部公司集中、消費升級和科技創新、外資流入和估值定價重塑。對於投資來說,傳統的“週期規律”、“均值迴歸”等分析方法都可能弱化,因爲資產價格的影響因子及彈性都有本質的變化。對此,我們將陸續推出一個系列報告,本系列報告旨在從中觀及微觀角度入手,結合國外發達經濟體資本市場的行業結構、估值體系及投資收益,同時儘量避免過多歷史層面的宏大敘事,核心在於剖析及推演A股的估值結構變遷及未來長期投資機會。本篇作爲系列報告的開篇,簡單的從穿越週期的投資邏輯、估值定價的重塑以及定價因子的變遷、不同賽道的消費品行業的定價體系等角度,闡述我們的思路,在後面的系列報告中將一一展開更深層次的分析,包括但不限於這幾個層面。

  1、穿越週期的投資邏輯:ROE的三個維度當前,隨時宏觀增速持續走平走低,有投資者認爲不管是費舍還是歐奈爾的成長股投資思路,可能效果會弱化,轉向低估值或盈利穩定的投資思路;也有投資者認爲隨着經濟結構轉型,不管是傳統行業的集中趨勢,還是科創企業的突圍,都依然會有許多成長股冒出。對於同一個事物,樂觀者看長遠空間,悲觀者看當期增速,得出的結論也許並不一致。在以往的ROE系列報告中,我們較爲詳細的闡述了ROE定價及對漲幅影響的邏輯,ROE趨勢向上的行業或個股,通常市場表現也更好。對ROE的判斷,不管是一個公司,還是一個細分行業,大致可以分爲短中長期三個維度:(1)短期維度:利潤增速和淨資產增速短期看主要淨利潤增速。ROE的分子是盈利、分母是淨資產,也就是意味着,如果分子盈利的增速比分母淨資產的增長速度要快,那就意味着短期來看,一個行業或者公司的ROE可以繼續提升。分子盈利的增速就是淨利潤同比增速(g),在可持續增長模型下,分母淨資產的增速就是前一年的ROE減去ROE乘以分紅比例d,即ROE*(1-d)。因此,如果一個公司或者行業的g大於ROE*(1-d),那麼短期來說ROE就可以繼續提升;其中,g是核心變量,主要g足夠高,ROE大概率趨勢向上。全市場看,短期漲幅大小與增速高低強正相關。如下圖,將個股年度漲幅分組,漲幅TOP10%的分組其淨利潤增速也是最高的,且漲幅越低的分組,其淨利潤增速也相應越低。若我們以季度間的盈利變化作爲擇股的核心思路,是可以穿越週期的,因爲市場的短期漲跌更依賴於短期的業績變化,詳細可參考ROE選股模型系列報告。

  (2)中期維度:經濟週期和產業週期中期看淨利率趨勢,以及背後的產業週期。中期來看,根據ROE的杜邦三項分解,ROE的變化由淨利率、週轉率和槓桿率三個變量所決定。大部分行業的ROE由淨利率所主導。而導致淨利率變化的因素,可能來自不同的變量,比如與傳統經濟週期關聯度較高的行業,其淨利率由PPI決定;與傳統經濟關聯度不高的行業,往往有自己的產業週期,比如科技產業週期、地產竣工週期、政府投資週期等等。

  (3)長期維度:分紅和回購可強化ROE長期維持高位的能力初創行業或成長行業通常ROE和估值的波動都較大,高估值面臨的更多是隨之而來的殺估值困境。對於代表未來趨勢的新興產業,市場通常會給予樂觀的預期,但能最終經歷時間考驗並用盈利“說話”的行業並不多。隨着時間推移,很多成長行業都面臨殺估值的困境。成長階段的高估值,比如06-07年的銀行股(35-40倍PE)、15-16年的電子股(65-80倍PE),甚至是09-11年的食品飲料(30-40倍PE),之後都面臨着較長時間賺利潤不賺股價的殺估值階段。

  反而是步入成熟階段、集中度持續提升的行業,有較穩定的ROE,且易出長期牛股。投資收益最好的階段往往不是都不是發生於初創期或成長期,而是在行業經歷過“混戰”開始步入成熟期、行業內部集中度提升的階段,比如白酒、調味品、空調、工程機械、安防、水泥、光伏、手機產業鏈等行業等經歷過類似的發展歷程,這個時候投資龍頭股是最佳選擇,一般這些行業的龍頭公司都有相對較高且穩定的ROE。然而,企業長期維持高ROE水平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可持續增長假設下,維持ROE不變所需要的增速g=ROE*(1-d)。成熟企業爲了維持較高水平的ROE,還可以通過提高分紅比例或回購股份來實現,此時,可降低對增速的要求。從實際的情況來看,也印證了這個觀點。一方面,2019年以來上市公司回購金額和數量都明顯上升;另一方面,從近些年來看,白酒、調味品、水泥、機場、旅遊等相對成熟的行業,ROE水平穩中有升,其分紅比例的中樞也有所抬升。往前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以ROE爲經營目標,適時採用調整分紅政策或回購政策,來實現較高且穩定的ROE,也是可以獲得市場對估值的認可。長期來看,不斷增加的分紅和回購(註銷股票),很大程度可以使得公司的ROE水平抵抗住更大的短期盈利增速波動,從而市場對盈利的關注點可能會更偏向於持續穩定的ROE,而忽視中短期的增速變化。這也是我們下面將講到的“定價體系”的重塑。

  2、定價體系的重塑及估值因子的變遷延續上文思路,我們認爲對盈利的關注點可能會更偏向於持續穩定的ROE,而忽視中短期的淨利潤增速變化,這是涉及到兩個觀點,一是“定價體系”的重塑,二是“定價因子”的變遷。第一,“定價體系”的重塑。這裏我們想再解釋的一個關於研究ROE重要意義的核心結論在於——在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轉型、外資持續流入的過程中,對於A股市場來說,迎來的將是“定價體系”重塑的長期過程。所謂“定價體系”的重塑,要從一個教科書上常見的估值模型說起。在可持續增長模型假設下,PE和PB估值均可由ROE和增速G推導得出。其中,股息支付率d,貼現率r。再由PB=P/BV、ROE=EPS/BV、P=EPS*d*(1+g)/(r-g),可推導得(一階段永續增長):

  另一方面,可持續增長率(不增發新股但可增加債務)的極限速度是由ROE和股利分配政策決定的,以期初權益計算:可持續增長率g=ROE*(1-d)。這就意味着,不管是PE、還是PB的定價模型,都由ROE和g兩個變量所決定。在A股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我們一直給短期業績增速的爆發力(g)的權重太高,而給長期穩定的ROE的權重太低。而更通俗一點來講,過去A股市場的投資者更加喜歡尋找和研究“跑得快”的公司(自然就給會短期g的爆發力以更高的估值權重),而忽略了“活得穩定”的公司(也就是降低了長期穩定的ROE的估值權重)。但是,這種傳統的理念正在被顛覆,“定價體系”重塑的長期過程已經開始。在這裏,我們將上方的模型擴展爲三階段增長DDM股利折現模型,假設:g1增長T1年,分紅率d1;g2增長T2年,分紅率d2;g3永續增長。同樣,列舉出十種不同ROE增長趨勢的情形假設。不僅是個股,估值模型的分析同樣適用於指數或行業。下圖的模型中,可以看到,長期ROE的變化趨勢,比短期的增速g,對於估值的影響要顯著的多。

  第二,“定價因子”的變遷。這裏,我們要講兩點:一是估值定價的焦點由短期的增速g到長期穩定的ROE及紅利再投資收益率。而企業的長期ROE能否維持穩定,除了自身內生增長外,還可通過加大分紅和回購(註銷股票),來抵抗短期盈利的波動。事實上,提高分紅比例,除了能夠平滑ROE的波動之外,還能夠帶來長期可觀的股利再投資收益率。具體來說,資本市場的投資回報率來自兩部分:資本得利和股利再投資收益,前者取決於盈利增速或ROE,後者取決於分紅比例。我們以上文的情形一爲例,假設以38倍價格買入,且未來15年都維持38倍的估值水平,則15年的投資回報率爲494%,其中369%來自資本得利(即股價上漲),125%來自紅利再投資收益率,即有四分之一來自紅利再投資收益率。但事實上,隨着盈利水平的回落,未來的估值水平很難維持在38倍的水平,資本得利要低於模型測算的結果,也就是說紅利再投資收益率的佔比要更高。另外,美股市場的歷史表現,也證明了穩定的股利再投資收益是值得給估值溢價的。在美股市場,從1871-2003年,除去通化膨脹因素後97%的股票收益率來自用於股利再投資的收益,僅3%來自資本收益(資料來自《投資者的未來》)。

  二是定價模型中的貼現率,利率的下行以及外資的流入都會拉低迴報率要求,可能進一步使得高盈利或高分紅的行業和公司的估值體系往上遷移。貼現模型對貼現率相當敏感,這裏以9%作爲貼現率,主要是與當前的名義GDP水平一致。隨着國內經濟增速回落,利率的長期趨勢走低,以及外資流入對回報率要求也降低,兩個因素共同使得定價模型的貼現率趨於下降,這將有利於估值的提升,或者資產價格的上漲。關於估值定價的討論是個複雜的問題,海外發達經濟體歷史上的行業和龍頭個股的估值變遷及背後邏輯,都是後面我們可能會展開討論的話題。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可用的投資模型,但我們儘量從理論原理角度出發,對其核心影響因子的變化原因及變化趨勢進行剖析,以期對當前A股的走勢有一個前瞻的指導作用。

  3、消費時代與不同賽道消費行業的定價邏輯

  上文兩部分,我們簡要闡述了我們對估值定價體系的認識。事實上,理論模型並非對所有行業都適用,或者說對某些行業的模型假設難度要更高,比如科技行業和週期行業。因此,它更適合於消費行業的定價。這也是我們後面要討論的重點,毋庸置疑,中國進入了消費時代已是共識。首先,美股市場的長期投資回報率,就給我們一個最好的指引,消費行業長期領跑市場,其中以日常消費和醫療保健最爲突出。證據之一,從美股市場1957-2003年標普500指數成份行業的市值佔比變遷及投資收益率來看,投資某行業的收益率與該行業的擴張或收縮沒有必然聯繫。其中,市值佔比擴張最大的兩個行業爲金融和信息技術,但投資收益率最高的行業爲衛生保健(14.19%)和日常消費品(13.36%)。非必需消費品的收益11.09%也要遜於日常消費品,這是由於非必需品容易由於新產品的競爭和更迭,而難以建立長期的聲譽和消費者忠誠度。另一個證據是,1957-2003年標普500成份股中表現最佳的20家公司,有11家消費品牌公司和6家生物醫藥,合佔85%份額。(資料來自《投資者的未來》)

  進一步,美股市場的消費行業長期跑贏的背後邏輯,盈利起到核心作用,既有高且較穩定的ROE也有較高的股息率。另外,我們統計滾動三年的盈利、指數和估值變化,發現美股日用消費品行業的漲幅大部分時候是由盈利貢獻。消費品行業有天然的優勢,在於其資本開支較低、市場需求相對穩定、能漲價等因素。事實上,這個結論在A股市場也成立。我們統計,從2008年至今,食品飲料、家電和醫藥,在大部分年份滾動三年的收益都是正的,這意味着從2008年至今,在任何時候買入持有三年,大概率能賺錢;而這些行業滾動3年的盈利增速貢獻也都是正的。關於消費品行業的盈利、分紅和估值變化以及上漲邏輯,我們後面會再結合海外內情況展開討論。

  最後,我們講一下最爲核心的問題,即消費行業估值定價模型中的永續增長率的確定。這裏主要也是針對消費行業來講。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我們認爲:

  一方面,可對照美股市場消費行業的長期增長率和ROE中樞。由上文可看到,美股日用消費品股息率在1990年後下一個臺階,但ROE長期維持在20%附近;另外,近30年美股日用消費品行業EPS的平均增速爲7.3%。另一方面,可通過不同類型消費行業的長期CPI水平來確定永續增長率。消費品行業在競爭格局穩定後,盈利的增長主要體現在價格的增長上。從各國的CPI及CPI細分領域的長期增長率,並非所有的消費行業CPI都能跑贏整體CPI,一般來說,必需消費品長期增速高於整體CPI,而可選消費品的長期增速低於整體CPI。這與美股市場上必需消費品長期跑贏可選消費品的邏輯是一致的,必需消費品容易有品牌和客戶忠誠度積累,且若有行業集中趨勢的行業,則增長率還能有加成。因此,長期來說,選擇漲價能跑贏CPI的行業更好,而這類行業主要集中在必需消費品行業。

  風險提示:海外不確定因素,宏觀經濟風險,公司業績不達預期風險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