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市場中再也沒有哪一部影視劇會如《陳情令》一般,具有如此強勢的“長尾效應”。距離《陳情令》收官已有71天,71天內,《陳情令》儼然已經從一部傳統的影視劇轉變爲致力於C端經濟的IP打造。目前,它的最後一場《陳情令》線下活動——南京站國風演唱會門票已在貓眼平臺全部售出。

傳聞,這場搶票之戰粉絲僅用了5秒就結束“戰鬥”,黃牛更是將原價1980元的票價炒至15萬/張。當問及出品方之一的新湃傳媒,對該現象有何看法時,公司COO、也是《陳情令》的總製片人楊夏表示,團隊很早之前就已經將票務總代全權交給了貓眼。但對於當前這樣的市場亂象,自己和合作方也沒辦法控制。“我們不僅拿不到黃牛們賣出的一分錢,還需要揹負着一些莫須有的市場罵名”。

事實上,自2016年《陳情令》項目啓動以來,這種“困擾”便不斷圍繞在楊夏周圍。從網傳劇中演員孟子義“加戲”,到《陳情令》書粉集體抵制電視劇改編,再到劇集上線初期不被觀衆看好.......楊夏與團隊一直處於“被質疑”的狀態,久而久之,她漸漸習慣了這種“高壓”模式。以至於,後期在面對《陳情令》的異軍突起,楊夏也顯得過於冷靜。“反正就是按部就班,我們不會說因爲它火了就多幹一點;它不火,我們就少幹一點”。

可對於公司新湃傳媒而言,這卻是一次爲之不易的“市場檢閱”。新湃傳媒是成立於2015年4月,彼時還是依靠韓國藝人代理業務起家,這幾年已經逐漸發展成綜合型平臺公司,旗下有藝人經紀、演唱會、影視、遊戲等多業務板塊,已經於2017年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由前海興旺領投、泰有基金共同投資。

雖然在業務鏈上,涵蓋較爲廣泛。但CEO王鑫三年前在接受娛樂獨角獸採訪時卻坦言自己是一家做內容的互聯網娛樂公司。不同於傳統影視公司,新湃在商業模式,始終堅持着以IP爲主導,做全產業鏈經濟。未來它們要做的是致力於“娛樂領域內的BAT”。《陳情令》是其旗下的第一個IP項目,也是初步驗證其商業模式的重要一步。

以IP爲主導,致力於全產業鏈佈局

毫無疑問,電視劇《陳情令》是今夏最爲火爆的項目之一。究竟有多火爆?數據可以證明:

《陳情令》播出期間,共計上榜次數190+;兩位主演肖戰、王一博微博超話從“小透明”逆襲至TOP10,肖戰超話如今長期位居第二,排在其後面的有朱一龍、鄧倫、TFBOYS等此前霸屏藝人;收官期間,該劇在騰訊視頻上的網播量突破50億大關,豆瓣評分從播出初期的4.8逆襲至如今的8.2,超62萬豆友在線打分,打分人數超過此前豆瓣排名第一的爆款影視項目《琅琊榜》。

內容的異常火爆,也直接反饋至該劇的後續衍生品開發。記者瞭解到,目前除了大結局提前點播和賣至版權於日韓等其他國家屬於騰訊視頻操盤以外,其餘有關該劇的一系列線下衍生品開發,包括同名OST音樂專輯、泰國南京兩場線下演唱會,均屬於新湃傳媒開發。

當問及爲何會有此戰略部署?楊夏坦言,這並不是一次如外界傳言般的“割粉絲韭菜”行爲,而是基於公司商業模式上的一次長線部署。目前,觀衆在市場中所見的有關《陳情令》的一系列影視劇衍生品開發,實際上是公司基於《陳情令》這個品牌部署的“第一階段”。未來,觀衆即將在市場中看到的《陳情令》同款手遊,以及院線電影,都是其商業模式下的“第二、第三階段”。

目前,《陳情令》的同名卡牌遊戲,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即將在下個月與觀衆見面;而同名院線電影以及基於該產品開發的一系列其他衍生品,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在不久的將來都會與觀衆一一見面。

“我們並不是基於《陳情令》這個電視劇在做一系列開發,而是基於《陳情令》整個IP在進行戰略部署”,換言之,於新湃傳媒而言,IP是源頭,電視劇只是產業鏈佈局中的一個環節。未來,新湃傳媒旗下的其他項目儲備,也可能是或遊戲、或動漫先行,目的並不在於打造某個板塊,而是基於該項目的全產業鏈開發。

“就像是蘋果公司,旗下雖然有手機、電腦、ipad等不同類型電子產品,但其核心本質還是立志於打造「蘋果」這個品牌,新湃傳媒也是如此。”楊夏說道。

以“服務意識”深耕C端用戶

儘管內容公司大部分的商業模式,還是趨向於以平臺、或視頻網站爲主導的B端生意,但楊夏卻坦言,公司內部的商業模式卻是致力於以用戶爲主導的產品運營思維,換言之,則是在B端經濟裏,爲C端用戶提供服務。楊夏將這種行爲稱爲“服務意識”,這也是老闆王鑫日常掛在嘴邊的一句“玩笑話”。

那麼,要如何與C端用戶打成一片,瞭解並前瞻到其未來的喜好。這就需要前期做大量的市場調查。楊夏表示,《陳情令》這個項目前期“沉沒成本”,大部分就花費於此。除此之外,她還在“開工”前期,多次和編劇與導演溝通,希望將從用戶方得到的反饋儘可能全的傳遞過去。

“我們前期做的大部分工作,就是與合作方、與主創人員進行大規模探討。儘量讓大家按照我們總結的用戶喜好向前推進”,在她看來當前市場已經很難打造出具有“萬人空巷”的全民爆款,只有明確用戶劃分、瞭解其所需,才具備成爲爆款的可能性。

基於此,團隊對其未來項目的規劃路線,依舊是以用戶主導爲劃分路徑。目前,公司正在籌備的另外一個全新項目《你微笑時很美》,是晉江文學城上的知名電競文,楊夏坦言,該類產品線在用戶受衆上雖有部分用戶與《陳情令》用戶重疊,但更多的是致力於爲喜歡少女心、甜寵向的年輕女性受衆所準備。

至於公司目前正在規劃中的另外一條重要產品線,則是依託於一批海外劇向“城市新中產”發力。但不同於市場上當前已經存在的一批“新中產”影視項目,新湃未來的發力點則更爲年輕化,致力於90、95乃至於00後這批“新新中產”。

“中國未來可能也不會再有一批用戶差距如此巨大的兩代人,我們也想給當下的年輕人提供一批他們所需要的精神文化”。雖然公司所有產品線定位較爲年輕化,但並不代表團隊就是主動放棄70、80後等老一批受衆,只是基於龐大用戶羣中,優先主攻核心用戶。

“《陳情令》播出期間,也有一批像我爸媽這個年齡的受衆在看”,楊夏坦言,這或許也會是團隊未來致力於用戶導向的一個發力點。

未來要做娛樂領域內的“BAT”

從整個公司層面和戰略部署來看,楊夏坦言,整個公司的戰略部署與自己做劇的思路較爲一致,即以IP爲主導,做產品聯動效應。目前,公司內部已經有影視、藝人經紀、演唱會、遊戲等其他業務板塊,主要收入來源目前還是以演唱會、影視兩大業務線爲主,遊戲開發將會是接下來較爲重要的一大環節。

“我們還是希望把它打造成一個綜合性的平臺型公司”,區別於以往所有影視公司,新湃傳媒未來的行業目標是要做“娛樂領域內的BAT”。這裏的BAT有兩個意思,其一,是指像互聯網公司一樣,以用戶主導爲產品運營思路;其二,則是像阿里、騰訊、百度一樣做成業內的頭部公司,只是新湃要做的是娛樂領域的BAT。

目前,公司內部已經嚴格按照互聯網企業所持有的OKR管理模式,進行運營。楊夏坦言,公司內核的業績考覈標準並非像傳統內容公司一般,以“承製費用”爲考覈標準,而是基於該項目所得到的用戶分析和體量規劃等市場性總結。

“現在市場中大部分項目承製費用盈利點,大抵相似。如果按照傳統型公司業績考覈爲標準,公司每年想要達到一定的業績增長,就只能加強項目產出,今年做一個,明年做兩個,後年做三個...導致的結果,也很有可能會是質量得不到保證”。

可對於新湃傳媒而言,公司是立志於IP全產業鏈開發,這也就意味着需要前期投入更多精力與心力。“我們每一個產品前期投入一定是不計成本,哪怕在某個板塊少掙一點,也要力保其產品質量”,IP的聯動性也讓新湃傳統在未來所有項目開發上,必須要力保拳頭產品的一炮而紅。

“娛樂是存在的形式,優質的內容纔是核心。能否把新湃傳媒打造成帶有美學標識的內容平臺,這一點至關重要。”一年前,王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談到此觀點。如今來看,《陳情令》的單個產品項目已讓觀衆初步看到新湃傳媒內部的“美學標識”,未來能否讓觀衆看到更多的品牌化效應,還有待考量。

但基於新湃這種較爲創新的商業理念而言,未來正如王鑫當初立下的行業目標一般,具有無限大的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