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中的财富都集中在门阀士族的手中,但是这些门阀士族大多数并没有真才实学,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他们不能够很好的利用起手中所拥有的财富,反而是将财富进行炫耀,以此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九品中正制的发展,使得门阀士族能够稳定的获得权力,政权被各个家族垄断。

本期导读

我国古代的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相对较短的王朝,为典型的传统小农经济下的封建社会。由于受到九品中正制的影响,一些贫寒之门的学子根本没有机会进入仕途。相反,门阀士族在这一时期却发展的十分迅速,逐渐在政治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垄断局面,使得社会的各阶级贫寒差距极大。

社会中的财富都集中在门阀士族的手中,但是这些门阀士族大多数并没有真才实学,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他们不能够很好的利用起手中所拥有的财富,反而是将财富进行炫耀,以此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

并且,最令人感到惊叹的是,就连当时的皇帝也加入其中,喜欢奢靡享乐。上行下效,下面的大臣便也随之效仿,门阀士族们纷纷将自己拥有的财富用来奢侈性的消费。

一时间,“奢侈之风”在西晋刮起,财富成为了他们炫耀的资本,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那么,有人会问,这场“奢侈之风”具体是怎样的呢?

(一)酗酒、挥霍、斗富——西晋门阀士族之日常

门阀士族的代表人物司马炎建立了西晋。随着西晋的建立,以司马氏家族为代表的门阀士族所获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权固定化。制度上的保障和限制,门阀士族在规定好了的等级界限内享受该阶级等级应该得到的政治、经济利益,不得超出这个既定的尊卑等级秩序,不得僭越贵贱森严的社会身份规定。

因此,无所事事的门阀士族挥洒自如的最佳方式选择就是推波助澜,大兴奢靡之风。门阀士族通过奢侈放荡的生活方式,表现表达该阶级的社会荣誉和地位,向全社会释放属于该阶级特有的骄傲和特权。奢侈放纵是门阀士族彰显自己特权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基本状态,进而构成了这个时代这个阶级特有的病态标签。

①酗酒

饮酒是两晋的一种社会风尚,士大夫滥酒的现象更是常见。就比如“竹林七贤”中的刘伶与阮籍便是嗜酒如命的人而刘伶尤其是这样。

《世说新语》中描述:刘伶沉湎于酒,“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无思无虑,其乐陶陶”的任情放诞之状。

这种过度饮酒的现象,直接导致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因为在西晋,酒是一种十分奢侈的饮品,酒这种饮品本身并非生活中的必需品,酿酒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谷物以及大量的时间。在粮食本就不够多的时代,将粮食用于酿酒本就是一种浪费,更何况纵酒享乐,大量饮酒。从这可以看出酗酒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

醉酒之后,这些人不事生产,不能够为国家社会的进步出力,在精神上,醉酒使得人浑浑噩噩,不能清醒。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饮酒作为一种潮流,不仅造成粮食本身的浪费,还使得那些喝酒的人的财富浪费在纵酒享乐之上,不能够用于国家的建设。混沌的精神状态也使得他们不能够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精神财富。

②挥霍

士族们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及权力,唯一的办法便是炫耀性消费。通过奢侈的行为,来证明自身财力的雄厚。在这一过程中,就会出现许许多多的社会资源被浪费的现象。

饮食习惯上,这些豪门贵族们极力追求各种美味佳肴,力求能够“饮食滋味,尽其丰美”,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要说这些人究竟有多会吃?就比如晋武帝的女婿王济曾拿人乳来喂食小猪长大,再将小猪蒸熟作为美食。

“武帝尝降王武子家,武子供馔,并用琉璃器。……蒸豚肥美,异于常味。帝怪而问之。答曰:‘以人乳饮豚。’帝甚不平,食未毕,便去。王、石所未知作。”

服了,真的服了!对于这样一种行为,只想说,简直豪奢放纵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种种类似于这种的奢侈性消费,使得士族们的财力、精力无法投入到社会财富的创造上。反而是将大量的精力投注到如何才能更加奢侈享受的生活中,因此,也就不会分出精力想办法继续创造财富了。士族通常都是通过炫耀性消费来展示自身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有大量的财力用在不必要的地方,造成极度的浪费。

③斗富

斗富可以有很多种存在的形式,比如在饮食方面追求更奢华更稀有的食材。或者在出现方面,比较谁的车架更快。其中根据记载:石崇与王恺就曾比较过双方的车架究竟谁更快,为此为此智计百出。

他们在饮食调料,牛车以及办事速度上展开的争斗无比的费尽心思。王恺为了获取比富的胜利,高价买通了石崇的管家和驾车人,而石崇知道后,便把泄密者全都杀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为了证明自身的实力不止一次的进行斗富。足以见得这一行为对他们而言的重要性。

斗富这一行为加剧了统治阶级和门阀士族间的矛盾。通过比富,可以体现出一个家族或是一个人的实力。在这一过程中,想要证明谁的实力更强,谁的势力范围更广,必然会出现相应的矛盾冲突。两方势力在各种事情上展开争斗,比富使得这种争斗以更加具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了不同派别的实力。这一行为致使社会财富的浪费,加剧了晋王朝的腐朽。

斗富这一行为本身就使得社会财富流向奢侈性消费,而斗富所采用的方式往往非常出人意料,肆意消耗着大量民脂民膏。同时也使得矛盾会更加激化,不利于政权的稳定。

(二)“九品取士”的存在,进一步维护了“奢靡之风”的盛行

在这,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九品中正制”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又被称为九品官人法,将人分成九个等级。在一开始的时候,九品中正制是官员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品德和才能来取士。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在西晋时期,这一制度演变为官员通过出身来判断一个人应该获取怎样的官职。“九品取士,唯问中正”寒门学子,仕途无望。而一些本没有什么才能的世家大族的公子,在出生起便能够享受到比普通人多得多的特权。他们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及物质资源。

在当时,对于穷人家没权没势的孩子想要做官,简直比登天还要艰难!相反,门阀士族的子弟们,却可以不需要任何努力,便可以获得很好的特权。何来的公平可言呢?

门阀士族的子弟们从出生起,他们的命运就被所属的家族掌控。因此,一个家族拥有怎样的权力,就会拥有怎样的地位。不同地位的家族在权力的划分中拥有的话语权也是不同的。越是顶级的门阀士族,拥有的权力越多,话语权也越大。一个人出身的家族是怎样的地位,基本就确定了他今后的仕途能够走到哪一步。是分到一个清闲优质的官位还是无人问津的官位。

所以,这种不需要努力,完全凭借家庭背景来决定自己地位的情况存在,使得这些门阀子弟们毫无进取之心,这里我们可以理解,如果换做是你,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你今后的社会地位,你还会继续努力么?

由于他们的身份,使他们能够非常容易的获得许多官位。而越是容易获得的东西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士族子弟的意识里,这就是士族应得的权力。作为士族的一员,他们会自觉维护所在阶级的既得利益。九品中正制的发展,使得门阀士族能够稳定的获得权力,政权被各个家族垄断。为了使这样的优势延续下去,士族必定齐心协力,维护九品中正制以及这样的选官制度给他们带来的利益。

(三)“奢侈之风”的盛行造成社会财富的流失,并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①“奢侈之风”的盛行们造成大量社会财富的浪费

西晋“奢侈之风”的长期盛行,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在当时君主和大臣骄奢淫逸,贪取钱财,彼此之间还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种种的奢侈行为造成了当时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使得社会中的许多资源都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同时,奢靡之风使得士族的财富没有花在社会财富的再创造,也没有使得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