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就来聊聊,不同时期宝宝们说话的特点,以及训练方法(建议转发和收藏),一解大家心中的疑惑。如何教宝宝说话。

前两天,好几个粉丝在后台发消息说:

我家宝宝2周岁还不会说话,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叫,看医生只说要等等,怎么办?愁死人了。

我儿子14个月了,不会叫人,正常吗?

如何教宝宝说话?说话晚是不是意味着宝宝智力不行?

尤其在这个焦虑的时代,很多父母都喜欢拿周围的宝宝和自家娃比较,一旦出现不同于其他孩子的情况,亚历山大。

这也难怪,婴儿开口说话确实跟大脑迅速发育有关系,也是婴儿发育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今天,就来聊聊,不同时期宝宝们说话的特点,以及训练方法(建议转发和收藏),一解大家心中的疑惑。

3个月前的宝宝

语言特点:会开口发声“啊”“额”“哦”。差不多到3个月的时候,很多宝宝会对妈妈(主要养育他的人)发声。这是宝宝开心或生气时,本能发出的一种声音,为了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这时候宝宝会更喜欢妈妈的声音,因为他还无法忘怀在子宫内听到的声音。

训练方法:

主动跟宝宝说话,比如:你是不是又拉臭臭了?妈妈爱你!怎么又捣蛋了......尤其在宝宝咿咿呀呀的时候回应,效果加倍。多让妈妈开口,宝宝会觉得特别亲切,同时也能抚慰情绪。

4-6个月宝宝

语言特点:会开口说“ ba-ba”或“ da-da”。

我女儿当时在6个月左右的时候叫爸爸,很惊喜,很意外,很多孩子都是先学会叫爸爸,后面才是妈妈。因为爸爸的发音更简单,容易。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说话,只是宝宝随机组成的音节。

到六月底的时候,很多宝宝已经能认人,甚至知道别人叫他,也能用自己的方式回应你。

训练方法:

抓住宝宝发音的机会,给予回应。比如,当他无意识喊ba-ba的时候,你就要说:对,我就是爸爸。如果家长经常沉默,宝宝得不到回应,说话的积极性会大大减少。

6-9个月的宝宝

语言特点:交流能力加强。比如:bu,da,ma...也能更广泛地使用元音(a,o,e),甚至发辅音,也能理解大人简单的词语。

训练方法:

添加辅食,对你没看错。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只知道6个月以后可以添加辅食,却不知道,吃食物能促进宝宝舌头的灵活性,也能加快宝宝嘴部肌肉的发育。

喂食的时候,尽量多跟宝宝说话,增加吃食物的趣味性,也能让宝宝感受到母爱,而不是例行公事,闷不吭声。

12-18个月的宝宝

语言特点:真正意义上的开口说话,妈妈,爸爸,饭饭,车车......词汇量越来越大。这个时间段,他们已经清楚自己在说什么,有的在1周岁以后,甚至能说句子。虽然大人无法听懂他们的外星语,但对宝宝而言,确实开始表达自己了。

训练方法:

将实物与语言联系起来,尽量说叠字,当然也可以说全称。比如,指着桌子说“桌桌”,看见小狗说:“狗狗”。你会发现,孩子的学习能力惊人,重复几次就学会了。

2岁左右的宝宝

语言特点:除了叠词,有的宝宝已经能说2-4个字的短句。比如妈妈再见,我喝奶奶。这个阶段的宝宝,会简单地鹦鹉学舌,但对抽象概念的词语还无法理解。

训练方法:

这个时候可以和宝宝一起看绘本,讲简单的睡前故事。多听儿歌,做游戏,总之尽一切能力,让宝宝接触有韵律性的节奏。多让宝宝接触其他亲人,比如,爷爷,奶奶,舅舅...也可让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耍。因为每个人说话的角度,语气都不一样,宝宝学习对象会更丰富。

3岁左右的宝宝

语言特点:宝宝的词汇量迅速膨胀,大部分都能做到和家人对话。这个时期的宝宝对符号,抽象语言(现在),感觉(悲伤)和空间概念(上下左右)还不是真正理解。

训练方法:

大声朗读绘本,鼓励孩子在人群中表演。看完动画片或一个故事,可以让宝宝复述一下刚刚看过的故事。尽管他未必说的那么全面,但只要开始了,就有助于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将来的写作能力。

沟通时,尽量用短句,而非复杂的长句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