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郭開貞在赴日本留學前,在四川老家已經娶妻,在享受五天新婚生活後,郭即離家出走,郭與張瓊華並沒有離異,上在此後的68年裏,張瓊華孤獨一人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直到1980年病逝。與魯迅不同的是,清朝末年的許多有志青年(或老年)爲尋求救世良藥,東渡扶桑,他們在求取真知的同時,多有個共同愛好,喜歡與日本女子交往,甚至娶下她們爲妻爲妾。

清末名流爲何衷情日本女子?看看百年前的日本妞多漂亮!百年前的PK:日本嬌娃與清宮秀女,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同近代一樣,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初,革新求變的中國人,也掀起一股留學熱潮。與如今大多傾向於歐美留學不同的是,當時的年輕人大多選擇留學日本。據不完全統計,在清末至民國的數十年間,就有數萬人到日本留學,其中湧現出一大批傑出人物。
比如魯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1月,魯迅從礦路學堂畢業,3月即獲公費赴日本留學。最早是進入弘文學院學習語言,兩年後結業。光緒三十年(1904年)9月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月,課間觀“日俄戰爭教育片”,深受刺激,決定棄醫從文,這才成就了一代影響世界的文豪。
與魯迅不同的是,清朝末年的許多有志青年(或老年)爲尋求救世良藥,東渡扶桑,他們在求取真知的同時,多有個共同愛好,喜歡與日本女子交往,甚至娶下她們爲妻爲妾。
比如孫先生,在學習與操勞之餘,就娶了兩位日本女子爲妾,其中一位名叫大月薰,日本橫濱人,她與孫先生結婚時,年僅15歲,當時,她還是橫濱高等女子學校三年生。因爲,那時的孫先生早已人過中年,所以,這樁老少戀並沒維持多久,就以孫先生的歸國而告終。
另外,未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在日本的安排下,也娶了個日本妻子——嵯峨浩。嵯峨浩是日本華族嵯峨實勝侯爵的長女,與日本皇室是近親。1961年5月12日,嵯峨浩重返中國,到達廣州與離別16年的丈夫團聚,並在中國定居1987年6月20日,嵯峨浩因腎病,病逝於北京友誼醫院,享年73歲。
再者,如郭開貞。郭開貞在赴日本留學前,在四川老家已經娶妻,在享受五天新婚生活後,郭即離家出走,郭與張瓊華並沒有離異,上在此後的68年裏,張瓊華孤獨一人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直到1980年病逝。
郭開貞到日本後不久,即與日本女子佐藤富子同居,佐藤富子爲此斷絕了與父母的關係,郭爲其取名“安娜”。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郭選擇了不辭而別,離開日本回到中國,與安娜斷絕了聯繫。此後,佐藤富子輾轉來到中國,但是,郭已另有新歡,在組織的安排下,她定居大連生活,並改名郭安娜,跟長子住在一起。1995年病逝於上海,享年101歲。
近中國名人如此迷戀日本女子,一是日本女子的異鄉情調不同於老家的黃臉婆,另外,日本女子很好了保持了漢文化圈的傳統“婦德”,還有一點就是,日本女子的長相大多比國內的女子要標緻。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們通過百年前的日本女性與清宮妃嬪的照片,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我們先來看一組那個時代的日本女子的老照片吧。
這個應該是藝妓,這表演還怪投入的。
和服美女,眼神有點抑鬱。
那時的日本女子也會扮酷啊——難道是俠女“十三妹”?
這是穿越啊,有不有點現代婚紗照的感覺。
這是傳說中的丹鳳眼嗎?
仍然抑鬱。是否,那個時代,日本女子的笑容都被弄丟了?
這是該叫郎才女貌吧?只是表情太嚴肅。
一個大眼妹,在想啥呢?
下面這組是清宮嬪妃的老照片。
珍妃,應該清宮裏宮花級的美女,可惜早早地就被慈禧給整死了。這正應了那句老話——紅顏薄命。
看看大清聖母皇太后身邊,與珍妃一比,就差遠了。
集體亮下相,中間那位是珍妃的姐姐瑾妃。
這些都是史上留名的腕兒,要不是沒有珍妃罩着,清宮的顏色就慘淡了。
這位應是一普通的旗人婦女,感覺比宮裏的有此面孔還要靚些啊。
清朝女子,相比於日本姑娘,在形象上,確實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所以,能夠東渡扶桑的中華男子,輕易被日本女孩兒所誘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