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開始後,德軍一路勢不可擋,而蘇軍則在被動的防禦中節節敗退。
在明斯克的戰役中,蘇軍西方面軍遭到了德軍的合圍,共有數十萬蘇軍遭到俘虜。他們的裝備補給,也成了德軍的戰利品。
一個強大的方面軍,竟然只抵擋了德軍一個星期,這讓斯大林根本無法接受。爲了肅清軍容,斯大林以“驚慌失措,指揮無方,拋棄部隊,通敵叛國”的罪名,處死了包括大將巴甫洛夫在內的四名指揮官。
巴甫洛夫等人當然沒有通敵叛國。斯大林此舉,或多或少也有幾分推卸責任的因素。但巴甫洛夫等人畢竟戰敗了,無話可說,卻也只能無奈地背起這口黑鍋。

那麼,同樣是戰敗並導致軍隊大規模被俘虜,爲什麼科涅夫元帥卻可以毫髮無傷,甚至後來還得以晉升呢?
在1941年的莫斯科會戰前期,當時還是大將軍銜的科涅夫,也曾遭遇了慘敗。在維亞茲馬-布良斯克戰役中,科涅夫率領的西方面軍,面對德軍的大縱深合圍戰術,顯得無可奈何,最終導致幾十萬蘇軍被俘。
這場戰役之後,暴怒的斯大林專門派出了最高統帥調查組前來興師問罪。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痛斥科涅夫。但科涅夫卻據理力爭,他認爲自己早就向斯大林報告過西方面軍主力可能被包圍這一情況,但最高統帥部卻並沒有下達任何指令。並且蘇軍防禦的戰爭形態,實際上根本就存在嚴重的問題。
爲了這件事,科涅夫同伏羅希洛夫大吵了一架。最後伏羅希洛夫氣得要將科涅夫送上軍事法庭,要讓他爲這一次的失敗負責。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本來在列寧格勒進行防禦的朱可夫,來到了西方面軍中。朱可夫當着兩人的面與斯大林進行了通話。在他看來,儘管科涅夫確實是打了敗仗,但他最後能及時反應過來,調動部隊成功實施反突擊,也展現出了不俗的指揮能力。並且在莫斯科危機的局面之中,槍斃科涅夫,並不能改變如今的形勢。

最後,朱可夫告訴斯大林,他同科涅夫同在白俄羅斯軍區呆過一段時間,他認爲科涅夫是一位有才能的將才,並請求斯大林將科涅夫任命爲他的副手,協助他工作。
由於朱可夫在列寧格勒的神奇表現,斯大林還仰仗着朱可夫來防守莫斯科,因此在稍作考慮之後,斯大林最終答應了朱可夫的請求。而科涅夫也因此保得了性命。
實際上,除了朱可夫求情的原因之外。科涅夫的能力,其實也是受到斯大林認可的。
在蘇德戰爭剛剛爆發的一段時期,蘇軍各大部隊都不適應德軍閃電戰的攻勢,基本上都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但政治委員出身的科涅夫,卻帶着部隊在斯摩棱斯克地區,與德軍進行了頑強的作戰,他也因此被稱爲“永不退後的將軍”。從那個時候開始,科涅夫就開始引起了斯大林的注意。
而在科涅夫失敗的維亞茲馬-布良斯克戰役中,斯大林也確實收到過科涅夫的預警報告,但他自己卻沒能做出任何反應。
比起巴甫洛夫完全不清楚德軍情況,還跑到一個集團軍陣地上瞎指揮的行爲,相比之下,科涅夫實在是優秀的多。
有了朱可夫求情,斯大林也就順水推舟。他知道,這樣一來,他還可以同時收穫朱可夫和科涅夫的感激,這筆買賣當然是十分划算的。

科涅夫也沒有讓斯大林失望。在成爲朱可夫副手後不久,科涅夫就被斯大林調到了加里寧擔任方面軍司令。在莫斯科戰役後期,加里寧方面軍表現出色,成功擊潰了德軍的攻勢。
然而到了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斯大林又以科涅夫沒有能牽制住德軍爲理由,將他調爲了草原軍區,也就是預備軍的司令。
到1942年,朱可夫和瓦杜丁等人都因爲戰功晉升爲元帥,但科涅夫卻因爲缺少機會,仍是大將軍銜。
不過,科涅夫卻並沒有氣餒。到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時,科涅夫成功攻破哈爾科夫,他終於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到了反攻階段,科涅夫率領烏克蘭第二方面軍,一路殺得德軍丟盔棄甲。等瓦杜丁意外犧牲後,科涅夫又接手了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他的手中,烏克蘭第一、二方面軍成爲了德軍最恐懼的部隊。
科涅夫在1944年順利晉升元帥,而他也和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一起,被並稱爲蘇聯陸軍的“野戰三駕馬車”。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蘇聯偉大衛國戰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