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豐縣位於河南省西南部,位於平頂山市轄區,西、南、東三面環山。它北依汝河,南臨沙河,淨腸河、玉帶河穿城而過,因物寶源豐而得名。寶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極爲豐厚,酒文化、曲藝文化、魔術文化、觀音文化、汝窯文化等遍佈全縣各處。追溯寶豐的釀酒起源,有歷史根據的是儀狄造酒。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寶豐縣,先有酒祖儀狄,後有監酒程顥,寶豐酒以文化的形態向世人呈現出豐富着人們的生活,爲我國酒文化的綿延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隨着寶豐酒業的不斷發展,加之寶豐優美的自然風光,衆多名宦來此遊歷求官,而這些文人騷客的大力推崇又反過來促進了寶豐酒文化的發展。他們到了寶豐之後,飲酒作樂,把酒作詩,留下了不少的文字記錄。

“斗酒詩百篇”的“詩仙”李白對酒可謂是一往情深。他曾數次遊歷汝州龍興縣(寶豐縣古稱),還在《題元丹丘穎陽人居》一詩中表現出對寶豐酒“清香純正、綿甜柔和”的口味的喜愛:“元子合逸趣,而我飲清芳。”

唐代著名詩人劉希夷是汝州人,他在考中進士後,與好友宋之問、沈倫期結伴遊三峽,歸至故園,美酒盛情款待友人,並賦詩《故園置酒》,暢言“願逢千日醉,得緩百年憂”.詩人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家鄉美酒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北宋以後的寶豐酒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汝州監酒程顥的影響。金朝著名文學家、詩人元好問曾路過寶豐,在甘羅寨的庵羅寺品嚐了寶豐酒,即興寫下《送戈唐山佐還平陽》,留下了“春風着人不覺醉,快卷更須三百杯”的佳句。

明代詩人曹珍的《酒務春風》詩中描寫到:“百尺樓臺數里環,醉鄉深處酒賢關。千家春散陶巾裏,萬戶愁消畢甕間。遠近旆簾如上箬,依稀風景似中山。我思監正因過此,分得餘春上笑顏。既讚美了寶豐酒,又表達了對程顥的敬慕之情,我們也可從中看到寶豐酒業的興盛景況。

《歧路燈》的作者清代文學家李海觀作爲土生土長的寶豐人,對春風亭也大加讚美:“中州伊洛會,聖域二難同。鄒魯淵源接,關閩統緒通。一時門外雪,千古座間風。友誼敦朝右,詩傳司馬公。”清代嘉慶年間,秦伯度因久慕程顥之名,在進京趕考途中,專程繞道寶豐縣商酒務鎮,拜謁程顥監酒講學故地,並品嚐了寶豐酒,他常對其友人說:“聞之寶豐酒,未飲心先醉也。”

秦伯度在考中進士後多次上奏朝廷要求到寶豐供職。壬申年朝廷准奏,委任伯度爲汝州寶豐縣知縣。他上任後,就號召百姓擴建酒館,大力發展釀酒業。又籌鉅款將春風亭、明道祠等修葺一新,從而使寶豐酒得以光大,寶豐酒的美名也越傳越遠。

著名書法藝術家溥傑也曾作詩讚美寶豐酒:“每愛銜杯醉寶豐,香飛白墮紹遺風。開往繼來傳佳釀,譽溢旗簾到處同”。

這麼多文人之所以如此喜愛寶豐酒,併爲之加以讚揚,是因爲寶豐酒是以優質高粱爲原料,大麥、小麥、豌豆混合制曲,陶瓷地缸發酵,採用“清蒸二次清”的釀造工藝,具有“清香純正、綿甜柔和、甘潤爽口、回味悠長”的特點,從糧食到成酒至少歷經三年,才能使飲者喝到一口純正綿柔的寶豐清香白酒。

酒祖儀狄所創造的釀酒技藝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的寶豐人,爲寶豐酒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礎,程顥的“酒務春風”又爲寶豐酒文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歷代文人雅士的推崇加深了寶豐酒的文化內涵,爲寶豐酒文化的豐富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文學作品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酒文化。

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