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歲的孩子喜歡幻想,認爲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任何會動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也會把事情的發生與自己的意願聯繫起來,相信物體和自然現象跟人一樣有情緒思維,會以神奇魔力來看待很多事情。父母要注意拓展孩子的興趣,增添幽默的情境,培養孩子的幽默能力,能夠爲他日後生活中排除緊張和困擾。

成長是孩子的必修課,而心理的健康成長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孩子心理的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瞭解孩子心理的成長規律,做出合理又合時宜的干預,是每個父母所必須瞭解的。

下面我們一同來看一下孩子心理成長都有哪些“黃金時期”?

一歲:培養安全感

一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雖然此時孩子尚不會表達,但他們的感覺和感受是十分敏感的。而此時父母該做的是在他們身邊,注意他們的舉動,逗他們開心,和他們說話,以及給予孩子擁抱,撫摸等刺激。讓他感知到自己是安全的,是有人疼愛。培養起他的信賴感和幸福感。

二歲:培養幽默感

“幽默感”能夠彰顯人格的魅力,兩歲半是培養孩幽默感的最佳時期。此時孩子你能夠區分自我和他人,開始融入了人羣中。別人笑的時候,他也會跟着笑。當他和成人及小朋友們在一起時會主動向他人微笑,以此作爲和他人交流的方式。父母要注意拓展孩子的興趣,增添幽默的情境,培養孩子的幽默能力,能夠爲他日後生活中排除緊張和困擾。

三歲:培養創造力

孩子的創造力萌芽發生在他三歲時,他們的創造力就來源於好奇心和活潑好動特質,只要有合適的環境和機會啓發他,潛能就會得到最大的發揮。讓孩子去編故事、畫彩筆圖、揉泥巴,並給予他鼓勵是培養創造力的好方法。另外,可以給他講故事時故意不講結尾,讓他自己來編等都能很好地啓發孩子的創造力。

四歲:培養語言表達力

四歲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孩子變得愛說話,注意不要嘲笑孩子語言使用上的錯誤,否則孩子會因爲害怕說錯而感到焦慮,甚至會出現結巴或不肯說話的問題。你可以用正確的說法重述一遍他的話,但不要特意強調孩子的錯處。四歲也是一個愛問問題的年齡。孩子會有有着無窮無盡的“爲什麼”。這時的父母要有耐心,儘量滿足他們的求知慾。

五歲:培養親子關係

五歲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爲,格外愛戀媽媽,喜歡讓媽媽開心,聽媽媽的話,渴望得到媽媽的讚揚和肯定。認爲媽媽和自己心連心,有時候會誤以爲媽媽知道他的所思所想。當他跟媽媽說話的時候,常常沒有足夠的耐心把該說的話全都說出來,然後又倒過來生媽媽的氣,因爲媽媽沒有聽明白他想要說什麼。所以,此時媽媽要有足夠耐心,思維也要快。

六歲:關注內心矛盾

到了六歲時,孩子世界的中心變成了他自己。開始打破舊的平衡,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世界。一方面喜愛媽媽、需要媽媽,離不開媽媽的摯愛與接納;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自己能夠獨立起來,因此常常又會推開媽媽,搞得不管是自己還是媽媽都十分掙扎。當孩子大發脾氣或者母子間將要出現大麻煩的時候,爸爸就要登場亮相,往往能解救全家於水火。

七歲:培養抽象思維

七歲的孩子喜歡幻想,認爲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任何會動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也會把事情的發生與自己的意願聯繫起來,相信物體和自然現象跟人一樣有情緒思維,會以神奇魔力來看待很多事情。抽象思維的發展,使孩子既可以看到物體之間的相同之處,也可以看出它們的不同之處。能明白容器形狀的改變並不會造成量的改變,開始理解數量的意義。

八歲:注重思維、語言的活躍性

八歲的孩子思維和語言全面發展,判斷能力增強,能夠運用簡單的邏輯得出一定的結論,做簡單的演繹推理。另一思維層面的改變是:孩子不再像過去一樣相信萬物有靈,而是認識到大自然的客觀力量;在語言方面典型的八歲孩十分健談,且已經能夠分得清幻想和現實。

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與呵護,關注孩子心理成長的“黃金時期”,讓自己的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