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层意思,“保义”的内涵侧重在一个“义”字上,宋江虽然和一干兄弟落草为寇,但依然时刻希望得到朝廷的招安,任何时候不能忘了作为大宋子民的朝廷“忠义”二字。正因为如此,宋江才一直对招安念念不忘,以至于最后自己入坑了不说,还连累了一干兄弟,死的死,伤的伤,为了“保义”两个字,一百零八名好汉几乎全部凋零殆尽。

在《水浒传》中,宋江是核心灵魂人物,整个水浒,其中大半篇幅都和宋江有关。而作为梁山聚义的首脑人物,宋江之所以能够降服群雄,除了一定的恩威并施手段之外,还和他早年间的侠义行为有关。仅从他的绰号上,我们就可以管窥一斑,如及时雨、孝义黑三郎等等。

在《水浒传》中,对于“及时雨”这一绰号,作者是这样介绍的: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如土!人向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危。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作‘及时雨’”

说白了,仗义疏财,挥金如土,扶危济困,甘愿为朋友两肋插刀,因此宋江才有了及时雨这样的一个绰号。

而“孝义黑三郎”这一绰号也不难理解。宋江不是白面书生,同时对父母也非常孝敬,这一绰号,是对宋江个人品德的一种赞美。除此诸如宋公明、宋押司的称呼, 一个是他的字,一个是他的官职,不难理解。

不过最让人费解的是宋江“呼保义”的这一绰号。什么是“保义”呢?

《职官志》记载:

“政和二年,易武阶官以新名,以旧官右班殿直为保义郎。”

从这份记载中可以看出,“保义”是一种武官官职,如果套用职级,相当于一个九品的武官。从级别上看,是一种职位最低的一种官职存在。久而久之,当时的人们就常常以“保义”二字来代表一种谦虚的说法。

显然宋江使用这样的自谦,并非是全部为了谦虚需要。在他的内心深处,还蕴含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保义”的内涵侧重在一个“义”字上,宋江虽然和一干兄弟落草为寇,但依然时刻希望得到朝廷的招安,任何时候不能忘了作为大宋子民的朝廷“忠义”二字。

正因为如此,宋江才一直对招安念念不忘,以至于最后自己入坑了不说,还连累了一干兄弟,死的死,伤的伤,为了“保义”两个字,一百零八名好汉几乎全部凋零殆尽。

第二层意思,在宋代民间,保义还有一层荣誉的意思。这里面的故事和宋徽宗有关。

《鸡肋编》卷中记载:

“金人南牧,上皇逊位,虏将及都城,乃与蔡攸一二近侍,微服乘花纲小舟东下,人皆莫知。至泗上。徒步于市中买鱼,酬价未谐,估人称为保义。上皇顾攸笑曰:这汉毒也。归犹赋诗,用就船鱼美故事,初不以为戚。”

这段记载什么意思呢?说是在宋徽宗还未亡国的时候,经常微服出宫,比如像野史记载中的那样,没事私会一下歌姬李师师一下。其他时间,宋徽宗也喜爱去市场买鱼,体验一把民间生活。

人们不认识宋江,但看他穿衣打扮,像是宫中出来的小武官,因此就以“保义”相称。宋徽宗也非常满意,所以宋江借用这一称呼,也自带一种荣耀,看看皇帝都这么平易近人,我宋江也是如此,天下好汉都可以被我笼络,为我所用。

参考资料:

【《水浒传》《鸡肋编》《职官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