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營環保上市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碧水源)自去年引入國資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以下簡稱“中交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國城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起,再到近日“靴子落地”向後者移交公司控股權,與“中交系”的協同效應、資源互補效應初見端倪,並且已不侷限於膜技術領域,開始向其他環保業務延展。

近日,碧水源參股公司中興儀器(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興儀器)發佈消息稱,今年1月,經過激烈的角逐,公司從多家同行上市公司中脫穎而出,成功中標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振華重工)長興基地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建設項目。目前,由於受冬季施工和春節休假、疫情的雙重影響,項目工程師於2月15日趕赴上海,在完成定點隔離酒店居家隔離後,推進項目落實。

據瞭解,中興儀器自1999年進入自動監測行業,2017年由碧水源入股經營。振華重工是中交集團控股公司,長興基地位於上海市崇明區長興島,佔地約304萬平方米,其中約78萬平方米廠房,4.65公里岸線,每年可生產280臺岸橋和47萬噸鋼結構,職工28000人,是振華重工最大生產基地之一,也是世界規模最大的重型裝備製造生產基地。

碧水源與中交協同效應初顯 參股公司中興儀器中標中交系監測訂單

振華重工長興基地地圖 圖片來自振華重工官網

碧水源與中交協同效應初顯 參股公司中興儀器中標中交系監測訂單

4號總裝碼頭和拼裝場地 圖片來自振華重工官網

2019年8月,《中國環境報》曾持續關注振華重工長興基地因大氣污染問題屢遭環境投訴,被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通報批評的相關新聞。

當時通報稱,2016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以來,長興基地共被上海市、崇明區兩級生態環境部門立案處罰14次,羣衆對基地大氣污染反映強烈。據不完全統計,兩年中周邊羣衆對該基地環境問題投訴83次。

在長興基地廠區周邊300米內、距廠界僅隔一條小河,居住着197戶居民。由於基地內港機生產作業密集,生產工藝涉及熱浸鋅加工、噴漆塗裝、金屬表面打磨、金屬焊接等多道生產工序,對廠區周邊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

如通報中所指出的,羣衆反映最強烈的是長興基地大氣污染問題。該基地60%左右的噴漆是露天作業,每年露天噴漆使用240萬升左右的油漆和60萬升左右的稀釋劑,這些露天噴漆工序沒有任何污染防治設施,對周邊環境和羣衆生產生活造成危害。此外,長興基地僅有30臺焊接廢氣收集設備,只能收集處理全基地3%的焊接廢氣;現場檢查時,這些僅有的焊接廢氣收集設備閒置一旁,沒有正常使用。

被通報後,中交集團及振華重工上下高度重視,成立專項工作組督導整改。緊接着,自2019年9月起,振華重工官網顯示,多個環保設備採購、改造項目陸續發佈招標公告。據不完全統計,包括長興基地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項目在內,還有鍍鋅車間環保設備改造項目、箱梁智能車間10套焊接煙塵治理設備和3套打磨除塵設備採購項目、五個臨時油漆塗裝工棚(土建)建設項目監理、鍍鋅車間環保設備改造項目、250 米車間南跨焊接煙塵治理項目等。

具體到中興儀器本次中標的振華重工長興基地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項目,中興儀器官微消息稱,項目建設將根據振華重工長興基地大氣污染排放情況和上海市重點產業園VOCs組分監測因子要求,監測站點以點線相結合的方式,採用成熟的GC-FID/MS、DOAS、β射線、光譜等在線監測技術監測環境空氣中VOCs組分、非甲烷總烴、PM10、NOx/NO2/NO、NH3、HCl等特徵污染物,建設監控中心和綜合監控及預警平臺。監控中心包括監控中心硬件改造和應用支撐平臺、環境數據中心、廠區環境綜合管理平臺等軟件平臺建設。項目立足監測發現問題、評估分析問題、環保隱患排查等的閉環管理,實現“工業聚集區大氣污染防治“環保管家”服務新模式,建成後將爲地區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提供數據支撐。

今年3月16日,崇明區委書記、市長開辦主任李政,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吳啓洲一行來到振華重工長興基地,聽取了振華重工關於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以及羣衆工作的彙報,並現場調研了長興分公司250米鋼結構車間焊接煙塵處理、4號環境監測站和熱浸鋅車間。

碧水源與中交協同效應初顯 參股公司中興儀器中標中交系監測訂單

圖片來自上海崇明區人民政府網站。

來源:中國環境新聞

作者:徐衛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