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這一點,作爲現場監督組組長的徐朋深有感觸:“現場監督員是國家核安全局在覈電廠現場的窗口,我們的監督如果‘寬、松、軟’,那麼核安全權威、核安全理念和核安全文化就難以生根發芽。2016年初,徐朋調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建造現場,並擔任現場監督組組長,負責國家自主技術第三代核電機組、國家示範工程“華龍一號”機組和4臺運行機組的現場監督工作。

圖爲徐鵬(左一)帶新同事熟悉“華龍一號”監督現場。

中國環境報見習記者 李玲玉

徐朋是一名“藍精靈”般的八零後。自從2009年進入生態環境部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華東監督站”),當同齡人在城市穿行的時候,他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駐守核電現場,守望星辰大海,爲華東地區核與輻射安全保駕護航。這樣安靜的日子,一晃,就是十年。

不僅忙着現場巡視,還不斷改進工作方法

“是因爲核很神祕,‘高大上’。”說起當初報考華東監督站的原因,徐朋不好意思地笑了。他沒想到,進入華東監督站後,自己很快就被派到現場,成爲一名常駐核電廠的現場監督員。

在一線,永遠在線。徐朋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從寧德到福清,三千多個日夜裏,廠房巡視、文件審查、訪談對話、實地核查,都是徐朋的日常。他全程參與8臺核電機組的土建、安裝、調試和運行監督,把足跡印在覈電廠的每個角落。除了例行工作,凌晨討論、黎明夜查以及通宵達旦的現場見證也都有他的身影。

在現場只是第一步,取得監督實效還要講方法。徐朋處處留心,不斷改進工作方法。

核電廠24小時生產,實行三班倒。“凌晨那一班容易犯困,打個瞌睡可能並不會立刻造成什麼後果,但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核安全文化的弱化始於點滴,監督員要常敲警鐘、提神上弦。”徐朋說。

經過細心觀察,他發現,三、四點鐘是值班人員最困的時候。徐朋眼睛一亮:“夜查也基本在這個時間結束,剛好可以把二者結合起來。”

爲了防止檢查之後值班人員鬆懈下來,他還開展“回頭看”,一夜連續巡查兩次,用“回馬槍”推動營運單位轉變思維慣性。

2019年的春節是徐朋在現場值守中度過的第五個春節,325、296、310、325是近幾年他在覈電現場監督的天數。當駐紮核電現場成爲他的標配後,偶爾在上海本部出現的他反而會被同事笑問:“咦,今天你回上海開會?”

十年現場監督,不僅意味着幾百次現場對話和專項檢查、上千次現場巡視、幾百萬字資料審查,還意味着年過而立的他無法陪伴愛人,無法照顧父母。

徐朋凝視着擺在案頭的家人照片說,“最大的收穫就是核電機組的安全,最大的榮耀是監督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機組全球首堆建設,最大的幸福則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略有凝滯的言語中隱藏的是對家人的愧疚。

不負韶華,護航“華龍一號”出海

堅守者必有所悟,求索者必有所長,實幹者必有所得。十年砥礪,昔日“新兵”如今已經成長爲敢監督、善監督、能“傳幫帶”的優秀現場監督員。

2016年初,徐朋調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建造現場,並擔任現場監督組組長,負責國家自主技術第三代核電機組、國家示範工程“華龍一號”機組和4臺運行機組的現場監督工作。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在“華龍一號”建造階段,徐朋把任務細化分解,落實到監督組的每個監督員。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主泵等十幾項核心設備、設施是重中之重,徐朋帶領監督組全過程緊盯。

福清6號機組穹頂吊裝時,初春三月的海風仍然凜冽刺骨。吊裝前夜,徐朋仍在反覆覈實每一份材料,雖然材料早已被翻看到邊角髮捲,但他每覈實一遍,心裏就多一分安心。凌晨4點,他再次奔赴吊裝現場,抽查人員到位情況、覈查關鍵崗位安全技術交底、巡視重要設備現場,確認現場所有條件滿足要求。早晨6時30分,“華龍一號”的“加冠禮”正式開始。

9時21分,穹頂吊裝完成。這個山東漢子的眼眶也溼潤了:“看着‘華龍一號’穩步推進,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長大一樣。”

“孩子身上任何一點細微變化,我們都要全方位關注。”談到接踵而至的調試監督,徐朋說。

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徐朋提前一年就開始審查技術資料,研究監督模式和監督選點,研討監督難點。

徐朋就像一本行走的監督“百科全書”。針對“華龍一號”建造、調試監督工作,他總結經驗,建言獻策,形成了深度研究報告。2016年以來,他每年都會編寫上萬字的年度評估報告,積累監督經驗。

工作久了,駕輕就熟,人往往會比最初放鬆。徐朋的感受卻是,監督員做久了,更理解核安全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更明白核安全是核事業發展的生命線,也更加如履薄冰,生怕漏掉任何一個點。

重任在肩,徐朋片刻不敢鬆懈。“有時他說夢話都是工作問題。”徐朋的同事補充道,“問題不解決,睡覺都不踏實。”

面對遊說,堅持原則,寸步不讓

徐朋是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出身,“剛到華東監督站的時候,對核安全是心存疑惑的。”徐朋坦言,“經過學習,我認識到核電廠是可以做到安全運行的,更明白了這份安全背後,離不開監督員的守護。”

從“疑其安全”到“知其安全”,再到“憂其安全”,徐朋最終歸根於“守其安全”。

隨着《核安全法》的頒佈實施,核安全監督進入了新的生態,必須更嚴、更細、更慎重、更紮實,確保更有威懾力。同時核安全監督者的責任也更重大。

對於這一點,作爲現場監督組組長的徐朋深有感觸:“現場監督員是國家核安全局在覈電廠現場的窗口,我們的監督如果‘寬、松、軟’,那麼核安全權威、核安全理念和核安全文化就難以生根發芽。”

爲了一條焊縫,徐朋有多拼?有一次,他發現核電廠處理一條焊縫缺陷時缺少規定文件支持,進一步檢查發現還缺少設計的正式分析報告,他敏銳察覺可能存在隱患。

徐朋指出這個問題後,技術層面的辯解、以施工進度爲名義的遊說紛至沓來。他寸步不讓,雙方你來我往爭辯激烈,他幾乎要拍案而起。“當時我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堅決不能妥協。”他回憶道。

最終,徐朋的堅守不僅促使焊縫問題得到整改,還推動了營運單位優化管理。事後,一位設計代表說:“在關鍵時刻,質量與進度可能會成爲硬幣的兩面,來考驗覈電廠的建設者、運營者。此時在覈安全上的任何讓步,都會成爲‘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戶’,而現場監督員替我們守好了這扇窗。”

面對原則問題,徐朋寸土必爭,但生活中的他,是個溫和有趣的八零後。

“我做的烘焙特別好喫。”他笑吟吟地揭祕,“我的訣竅就是嚴格精準,食譜上要求放5克的,我一定不多不少,所以做出來的味道正合適。這個習慣,也是從事監督工作養成的。”

和不少年輕人一樣,徐朋也爲減肥問題所困,索性把減肥目標設置成了微信頭像。

他也有自己的夢想,那就是堅守安全底線、打造國家名片。“我只是成百上千名監督員中的普通一員。”徐朋說,“我們都是用行動守護核安全的追夢人,我們相信,強核強國、生態文明之路必將前途坦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