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1月23日武漢宣佈封城起,澳大利亞媒體開始集中報道新冠肺炎在中國的暴發情況,其中主要內容是針對武漢市民的發病以及中國政府在這場疫情中的各種處理措施。我的客人告訴我,他們普遍認爲戴口罩是一個人生病了,他可能會流鼻涕、打噴嚏,這時候需要戴上口罩,防止影響到其他人,或者影響環境。

在疫情爆發前,澳大利亞人寧願用貴一點的本國廁紙,也不會考慮中國品牌的。

文 | 張惠南

我是上海人,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定居已經一年了,經營着當地一家有着二十年曆史的社區便利店。每天都和客人聊聊天,喝喝茶,看看報紙,下午打打球、跑跑步,日子過得安靜、愜意。不承想,原本平靜日子被突如其來的這場新冠疫情打破了。

我在海外 | 在墨爾本開小店,正爲澳大利亞人團購中國廁紙


疫情初期,華人紛紛買口罩寄回國


從1月初偶爾看到武漢的相關信息到1月23日武漢宣佈封城,這段時間主要的消息來源於微信朋友圈和各個羣,澳大利亞媒體鮮有報道。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國內的疫情發展上了,關注疫情發展,關注物資緊缺。

當聽說國內的防護物資開始緊缺的時候,我開始去澳大利亞各大藥房採購口罩,支援國內,同時聯繫國內的朋友想辦法找一些口罩、防護服的資源,供應給家人和朋友。但是很遺憾兩條路都走得很艱難。澳大利亞藥店的口罩資源似乎非常少,僅有的一些華人就全部買光了,很快所有的大型連鎖藥店口罩都賣光了。營業員和你說這sorry的同時,看她們眼神就知道,這個事情離澳大利亞還遠着呢。國外網上口罩的價格也突然暴漲,3M公司的N95的防護口罩甚至要價上百澳元一個。最後還是通過日本的朋友組織了一批口罩做了定向的捐贈併爲家人郵寄了一些,心中稍微得到一點安慰。

當地媒體報道紛紛轉向


武漢封城之前,澳大利亞媒體對疫情都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報道,還都集中在伊美之間的摩擦,談論都是戰爭對澳大利亞可能帶來的影響。從1月23日武漢宣佈封城起,澳大利亞媒體開始集中報道新冠肺炎在中國的暴發情況,其中主要內容是針對武漢市民的發病以及中國政府在這場疫情中的各種處理措施。

我在海外 | 在墨爾本開小店,正爲澳大利亞人團購中國廁紙


個人感覺,大多數的報道還是比較客觀、中性的,大部分數據都是採用的中國官方發佈的數據,而不是像很多網絡***那樣,發佈一些來源不是特別可靠的數據。

2月5日以後,很多澳大利亞媒體開設專版,集中報道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影響,也有很多新冠病毒預防的科普文章出現。

我在海外 | 在墨爾本開小店,正爲澳大利亞人團購中國廁紙


同時,政府也開始採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在機場對有湖北經歷史的人員開展體溫檢測,並要求自我隔離。政府禁止入境的國家名單也愈來愈長——2月1日禁止中國旅行史的人員入境,2月29日開始禁止從伊朗來的人員入境、3月5日開始禁止韓國來的人員入境,3月11日開始禁止從意大利來的人員入境……


人人都在囤廁紙


由於經營小店,我需要對澳大利亞百姓的生活了解更多,所以關注他們的日常生活,也經常和客人聊天,久而久之不少成爲了好朋友。我經常會收到他們送來的賀卡、花以及在家裏種的瓜果、蔬菜等等。

但是這次疫情的出現,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那就是“囤廁紙”。大概在2月底,就有人開始搶購廁紙,一開始僅僅搶購打折的廁紙,幾乎所有的大型超市,打折的廁紙一搶而空。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只要是廁紙,就開始搶購,導致所有的超市Toilet Paper貨架一直處於空置狀態。

我在海外 | 在墨爾本開小店,正爲澳大利亞人團購中國廁紙


在網絡上也傳出了兩個爲了爭搶廁紙打架的視頻。每天早上7點鐘,在大型超市Costco門前,排起了幾公里的長隊;在批發商的倉庫裏,廁紙也是空空如也。

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兩週左右的時間。廁紙的生產商都是澳大利亞本地企業,而且廁紙的原材料也不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不知道是生產商的產能不夠還是物流企業的運輸能力問題,總之很多人買不到廁紙。我店裏的不少客戶一開始認爲搶廁紙的人是瘋了,爲什麼要搶購廁紙?但是接下來的時間,他們也開始加入搶購廁紙的隊伍了。我的小店大包廁紙一天內全部被賣光,只剩下小包裝的。我不得不開始實行限購,每個客人只能一次買一包,以備急需。所以感嘆在資源匱乏面前,不要指望人有高素質。網絡上、電視裏、電臺中都把搶廁紙作爲一種嘲諷的對象。

我在海外 | 在墨爾本開小店,正爲澳大利亞人團購中國廁紙


我現在和澳大利亞華人一起從中國團購廁紙到澳大利亞,海運大概15天就能到。算上運費等各種費用,國內廁紙仍比澳大利亞便宜。我這幾天把中國的廁紙放在小店裏免費給顧客試用,大家覺得價廉物美,也不斷感謝我。而在疫情暴發前,澳大利亞人寧願用貴一點的本國廁紙,也不會考慮中國品牌的。

隨着疫情的不斷嚴重,澳大利亞的輸入性病例越來越多,總理也發表了關於囤夠藥品和食品的言論,以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問題。民衆開始搶購越來越多的物資,包括意麪、方便麪、大米、糖、常溫牛奶等等。

我在海外 | 在墨爾本開小店,正爲澳大利亞人團購中國廁紙


不愛戴口罩


對於戴口罩,澳大利亞人和中國人的觀念截然不同。

首先商店裏都買不到口罩。前面提到,第一原本儲量就不大,第二前一階段華人瘋狂採購,或寄回國內,或自備。其次,除了東亞人(主要是中、日、韓三國),其他地區的人都沒有戴口罩的習慣。

我在海外 | 在墨爾本開小店,正爲澳大利亞人團購中國廁紙


我的客人告訴我,他們普遍認爲戴口罩是一個人生病了,他可能會流鼻涕、打噴嚏,這時候需要戴上口罩,防止影響到其他人,或者影響環境。但是這樣的人應該儘量避免去公共場合,包括公共交通、商場等等,應該待在家裏或者去醫院。只有在醫院,甚至是隻有發熱門診、口腔診所等醫療機構,醫生和護士纔會被要求戴口罩。健康的人出門是不需要戴口罩的,這個可能是他們長久以來形成的觀念。

我在海外 | 在墨爾本開小店,正爲澳大利亞人團購中國廁紙


3月11日,發熱門診前人們排隊檢測。在澳大利亞檢測新冠病毒是免費的。

所以在3月中旬,大部分的居民出門購物、在Shopping Center並不戴口罩。3月15日政府的公告中也沒有提及個人應加強防護,包括戴口罩。只是提到了三點:1、洗手;2、打噴嚏用紙遮擋;3、如果有症狀,要自我隔離。

我在海外 | 在墨爾本開小店,正爲澳大利亞人團購中國廁紙


剛開始澳大利亞政府對待新冠病毒的處理方式,重點放在輸入性的控制,但是隨着輸入病例的增多,幾場大型活動中都出現了新冠病毒的確診者,導致了更多人的隔離;兩所學校也發現從美國回來的確診病例,從而在民衆中引起一定恐慌。一小部分人開始戴上口罩,在檢測發熱門診處也開始排起了長隊。

3月13日起,澳大利亞政府宣佈取消大型活動,停辦2020年的F1墨爾本站的比賽。同時我家孩子所在的籃球俱樂部也停止了往常每週一次的比賽。據瞭解,應該是所有的比賽包括足球、橄欖球、籃球甚至於網球等俱樂部都停止了週末比賽。

截至3月21日,澳大利亞全國共有新冠肺炎感染確診病例1051例,包括7個死亡病例。

總體來說,澳大利亞人民還是比較安定的。他們積極面對未來,認爲此次疫情只是暫時的,很快就會過去。如果政府採取封城的措施,會帶來一些生活不便,所以民衆會先去超市囤積一些生活必需品。

疫情在澳大利亞剛剛開始,祝澳大利亞好運吧!

我在海外 | 在墨爾本開小店,正爲澳大利亞人團購中國廁紙


我在海外 | 在墨爾本開小店,正爲澳大利亞人團購中國廁紙


我在海外 | 在墨爾本開小店,正爲澳大利亞人團購中國廁紙


·專訪|坂本龍一:人類是稍微偏離自然軌道的、有點壞掉的猴子

·不顧世衛組織糾正,“中國病毒”成特朗普口頭禪,有陰謀!

·火線|幫新冠肺炎重病人“熬病程”——專訪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管向東教授

新民週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

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

與新民週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爲,違者必究

我在海外 | 在墨爾本開小店,正爲澳大利亞人團購中國廁紙


我在海外 | 在墨爾本開小店,正爲澳大利亞人團購中國廁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