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可以很快消除,但是消除種族歧視的路還很長。困難固然艱鉅,但每個中國人都該做點什麼。


記 者 | 吳 雪

受訪者 | 艾米爾


我是黎巴嫩大學博士學院的中國訪問學者艾米爾,本科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阿拉伯語專業,去年9月份來到黎巴嫩時,和當地朋友一起住在舒夫縣的沙希姆鎮小鎮上。

半年來,我生活得一直很快樂。2月上旬,黎巴嫩媒體開始對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進行報道,並大肆渲染恐慌情緒,部分黎巴嫩民衆對像我一樣長着東亞面孔的人,都不是很友好。

記得有一次,我走在貝魯特的大街上,旁邊開車的人疾馳而過,看到我時竟然朝着我大喊了一句“Kurūnā”,這個詞在阿拉伯語中是新冠病毒的意思。出門遭遇這種歧視性的侮辱,我一開始並沒有放在心上,很生氣的話,會衝過去找他人當面對質,對方解釋說“自己在玩笑話,別當真”。我清楚這並不代表所有黎巴嫩人的想法。

我在海外 | 我製作的反歧視視頻引黎巴嫩議員關注,號召該國民衆支持中國抗疫

艾米爾在黎巴嫩留學 受訪者供圖

但讓我心寒的是,每當我找同學借東西,或走在路上碰到同學的時候,他們會不自覺地躲得遠遠的,並向我投來異樣的目光。我雖然能理解他們的害怕,但這種歧視三番五次地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我也不願意再沉默。

某天,我從貝魯特乘坐大巴車返回居住的黎巴嫩山省,在車裏剛剛坐定,一個黎巴嫩市民上了車,看了我一眼,用調侃的語氣講了一句話:“今天‘新冠病毒’和我們一起坐車回山上。”看到我和他一站下車,那人又不屑地講了一遍:“‘新冠病毒’和我們一起下車了。”

我當即找他對質:“你說誰是病毒?麻煩你再說一遍?”對方知道我會阿拉伯語後,嚇得不敢說話,我非常嚴肅地告訴他:“我們中國人不是病毒,請你不要再拿這件事開玩笑。”回到家後,當地朋友聽了事件的過程,對我表示抱歉,他說這不是黎巴嫩人的想法。

我在海外 | 我製作的反歧視視頻引黎巴嫩議員關注,號召該國民衆支持中國抗疫

黎巴嫩街頭的民衆

沙希姆鎮的人口不多,作爲唯一的中國人,當地居民肯定都已經認識我了。他們明知我與新冠病毒毫無瓜葛,還說出這樣歧視性的話語,我實在沒辦法接受。而在社交媒體上我也看到過許多華人朋友,多少都遭遇過類似的歧視。

2月27日,我有了一個初步的想法,準備錄製一段“反對新冠病毒歧視”的視頻,發佈在“臉書”上,爲中國人正名。拍攝視頻的地點就在我朋友家的屋頂。那天,我對着鏡頭,請黎巴嫩人將心比心,能夠正確看待新冠肺炎,不要僅僅出於焦慮和未知的恐懼,就對中國人抱有歧視。

艾米爾製作視頻破除偏見,“走紅”阿拉伯國家

我知道有些人會說“新冠病毒”是在開玩笑,但這並不好笑,爲了讓他們更加明白,我還打了一個比方,“如果你的母親生病了,我可以拿她開玩笑嗎?不可以。中國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母親,她現在生病了,我們希望她儘快痊癒”。

我做這個視頻的目的,第一是讓出門在外的中國人,不會被人說三道四;第二希望黎巴嫩等阿拉伯國家的民衆意識到,這些歧視性的話語只會損害民衆間的感情,不利於中黎兩國關係的發展。

視頻發出後,短短2天內我的臉書賬號就已經被瀏覽了5萬餘次。與此同時,幾位黎巴嫩人將它轉到了當地的一些小媒體上,之後一家總部在阿聯酋的媒體“Al-Hadath”在6點檔的晚間新聞播出了這段視頻。

我在海外 | 我製作的反歧視視頻引黎巴嫩議員關注,號召該國民衆支持中國抗疫

艾米爾接受Al-Jadeed電視臺採訪 受訪者供圖

之後,黎巴嫩三大主要電視頻道之一的Al-Jadeed以及幾家黎巴嫩新聞網站不僅採訪了我,還請我去錄製電視節目。

2月29日,黎巴嫩議會議員比拉勒·阿卜杜拉(Bilal Abdallah)看到這則視頻後,邀請我去他家做客,並一起錄製了訪談視頻。議員對我表示同情,並呼籲黎巴嫩民衆停止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歧視中國人,號召黎巴嫩支持中國抗擊新冠疫情。沙特阿拉比亞電視臺對這一互動事件進行了直播。

我在海外 | 我製作的反歧視視頻引黎巴嫩議員關注,號召該國民衆支持中國抗疫

阿拉比亞電視臺節目截圖 受訪者供圖

我在海外 | 我製作的反歧視視頻引黎巴嫩議員關注,號召該國民衆支持中國抗疫

王克儉大使與阿卜杜拉議員的互動 受訪者供圖

比拉勒·阿卜杜拉議員在黎巴嫩很有影響力,他拍了視頻傳到了推特上,很快引發了大量關注。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駐黎巴嫩大使王克儉也轉發了這一視頻,並感謝阿卜杜拉議員反對因新冠病毒歧視中國人的立場。包括之前埃及歧視中國人的事件,當地的電視臺也播出了我的視頻,我感覺他們把我當成了中東地區“反歧視第一人”。

我一下子成了“網紅”,被大衆所熟知。3月1日,我接到了一份特別的邀請,來自黎巴嫩青年Adham Alsayed,他是一位在武漢求學的華中科技大學在讀博士。他在中國生活了5年,接受過上百家國內外媒體的採訪。疫情暴發後,Adham Alsayed主動選擇留在武漢。用自己的所見所聞,向阿拉伯人和世界講述中國抗疫的能力和魄力,並向世界傳遞一個真實的中國。

我在海外 | 我製作的反歧視視頻引黎巴嫩議員關注,號召該國民衆支持中國抗疫

艾米爾受邀到黎巴嫩在華留學生Adham Alsayed家中做客 受訪者供圖

他打來電話,告訴我,想邀請我去自己在黎巴嫩的家中做客、共進午餐。Adham Alsayed的家人十分熱情好客,對中國人特別友好。我在Adham Alsayed家受到了熱情款待,還品嚐了炸魚、手抓雞肉飯等當地美食。他的家人對我受到歧視性的語言和不友好的行爲,表示抱歉,他們很難過,讓我不要放在心上,並對我的“反歧視行動”表示了支持。

事實上,黎巴嫩人民向來對中國客人非常友善。

後來我就讀的黎巴嫩大學,校長福阿德·阿尤布(Fouad Ayoub)也發表了聲明,就中國留學生因新冠肺炎疫情遭到該校學生或其他黎巴嫩民衆的歧視一事表示歉意,稱這些歧視性的舉動是個人行爲,不能反映全體黎巴嫩人民的道德水準。福阿德·阿尤布還接見了所有黎大的中國留學生和中文教師,支持中國抗疫。

此外,黎巴嫩最大在野黨——前總理薩阿德·哈里里領導的未來運動則號召民衆切勿將新冠病毒政治化。

我在海外 | 我製作的反歧視視頻引黎巴嫩議員關注,號召該國民衆支持中國抗疫

黎巴嫩大學校長福阿德·阿尤布接見黎大中國留學生和中文教師 受訪者供圖

這件事後,我發現自己的力量雖然渺小,但還是可以改變周圍人的。留學生和華人華僑的生活情況有所改變——首先我們對自己更有自信,敢於外出了;其次當地人對亞洲面孔也多了份尊重。

雖然黎巴嫩人在臉書上也表達過自己對疫情的恐慌,但現實中大家的防護意識還遠遠不夠。同住的當地朋友一家對新冠肺炎的態度就不是很重視,我讓他們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但在黎巴嫩人的文化理念裏,只有生病的人才戴口罩,所以街上戴口罩的人非常少。而且,正常的家庭聚會、週五穆斯林主麻禮拜和週日基督徒教會禮拜都還在正常進行。

我在海外 | 我製作的反歧視視頻引黎巴嫩議員關注,號召該國民衆支持中國抗疫

圍坐在公園裏曬太陽的人們,似乎並未受到影響

但最近幾天,有了一點變化,出門戴口罩的人比例多了一些,黎巴嫩手機運營商的標語改成“stay home”,貝魯特沿海的人行道,徒步的人羣,也被警察用大喇叭趕回家了。在黎巴嫩,只有一家公立醫院免費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其餘私立醫院都要自費15萬黎鎊(約合600元人民幣)核酸檢測費用,這對於民衆來說負擔挺大的。

原本我的公派是到5月份結束的,現在學業是否受影響或者延期,只能等通知。我現在大部分時間都在家看書、整理資料,爲研究課題做準備。我研究的課題是“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和黎巴嫩經貿關係發展研究,課題方面可能會被導師“催進度”。

我在海外 | 我製作的反歧視視頻引黎巴嫩議員關注,號召該國民衆支持中國抗疫

艾米爾接受黎巴嫩最大網絡媒體Yasour的採訪 受訪者供圖

當地時間21日黎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卜確認,黎巴嫩新冠肺炎確診總人數已上升爲230人,當天晚間,黎巴嫩安全部隊介入並採取強制措施,禁止居民外出和集會。黎巴嫩進入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

這場疫情暴露出來了很多問題,比如種族主義,對華歧視等。病毒可以很快消除,但是消除種族歧視的路還很長。困難固然艱鉅,但每個中國人都該做點什麼。


我在海外 | 我製作的反歧視視頻引黎巴嫩議員關注,號召該國民衆支持中國抗疫

我在海外 | 我製作的反歧視視頻引黎巴嫩議員關注,號召該國民衆支持中國抗疫


我在海外 | 我製作的反歧視視頻引黎巴嫩議員關注,號召該國民衆支持中國抗疫


· 直擊浦東機場|有女子企圖用“網約房”矇混過關逃避隔離

· 口述實錄 | 中國援外抗疫包機MU7041機長:加油,意大利!請照顧好我們的醫生

· 我在海外 | 眼睜睜地看着巴伐利亞州的“新冠確診”包圍圈對我家越縮越小

新民週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

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

與新民週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爲,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