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黃的別名又叫;桑上寄生、桑臣、樹雞、胡孫眼、桑黃菰、桑黃菇、針層孔菌、梅樹菌。

桑黃是生於多種樹上的硬質的大型真菌,爲多孔菌科真菌火木層孔菌的子實體。菌蓋木質,扁半球形或馬蹄形,淺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時常龜裂,無皮殼,幼期有細微絨毛,後變無毛,有同心環棱;邊緣鈍,淡咖啡色,下側無子實體;菌肉深咖啡色,木質;菌管多層,層次不明顯,年老的菌管層充滿白色菌絲;管口褐色;孢子近球形,光滑,菌絲不分枝,無橫隔。

據《本草圖經》“信州桑黃”圖呈不規則塊狀,有毛,並參考現代有關文獻考證,認爲其代表種即指多孔菌科的火木層孔菌。又唐代《西陽雜俎》裁:“代地(今河北尉縣)有樹雞如桮棬,呼爲胡孫眼。”其形態描述亦爲本種。

正品桑黃如果生長在雨水的地區藥效挺好的. 全年均可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用時搗碎。

性味微苦,性寒。歸肝、腎經。有活血,止血,化飲,止瀉的作用。

民間便方;如果遇到了心肺受熱,受暑而吐血:可以用真桑黃每用9至15克煎湯服,以好爲度。

臍腹及陰莖澀痛以及血淋是一種疑難雜症:可以用崗谷樹根皮45克,,桑黃45克(微炙)。上藥,搗粗羅爲散。每服9克,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療脫肛瀉血不止: 可以用香附30克(焙),桑黃30克(微炙)。上藥,搗羅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二十丸。

治療婦人勞損,月水不斷,血竭暫止,小勞輒劇:用桑黃搗羅爲末,每於食前,以熱酒調下6克。

瘰癧潰爛:可以用桑黃15克,水紅豆30克,百草霜6克,青苔6克,片腦0,3克。爲末,雞子白調敷;以車前、艾葉、桑皮煎湯洗之。

發背就是背部的紅腫熱痛:可以用厚朴(姜制)、陳皮(去白)各9克,蒼朮(米泔浸)15克,甘草(炙)6克,入桑黃15克同爲末。瘡潰幹摻,未潰油調塗。

如果您對中醫草藥感興趣,加《認識是寶》私信,我們可以發電子中醫書100本給您!

《認識是寶>>正在徵集劉寄奴圖片和視頻,歡迎投稿。請看這裏;中國風動漫本草故事:劉寄奴每天來這裏共同進步,共同成長!歡迎關注,收藏,轉發,評論!

本文由”認識是寶”賬號發佈,2018年11月3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