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訊(記者 高靈靈)2018 年 4 月,深圳市光明區華光大門診(下稱"華光大")5 樓傳出陣陣鍵盤敲擊的聲音。60 多臺電腦擺放得整整齊齊,電腦前的人神情自若,與普通的上班族似乎沒有什麼區別。

  在不知道他們工作內容的人眼中,這些人確實沒什麼特別。他們的公司叫深圳中順集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順公司"),他們的職位有些是客服,有些是新媒體小編,有些是美工,甚至還有技術維護人員。他們每天正常上班打卡,遲到了會扣工資,做得好也會有獎勵。

  然而,這樣的"正常生活"在 6 月 21 日戛然而止。據深圳晚報 9 月 20 日報道,光明警方經過兩個月的偵查,聯合各區相關部門,將包括華光大門診在內的 9 家強迫交易的黑診所全部查封,現已逮捕 34 人,凍結涉案資金 70 萬元。實際負責人與華光大門診相同的中順公司,也在這次收網行動中浮出水面。

  線上:客服全員化身資深醫生 網絡部各司其職

  2018 年 3 月 18 日,王春蘭(化名)在光明人民醫院檢查完後,得知自己肚子裏的小孩疑似患有腦瘤。一時沒了主意的她恍恍惚惚地回到家中,與丈夫商量着把小孩打掉。

  "想着公立醫院人多,排隊要排很久,我就上網搜索了一下。"王春蘭回想,沒想到這一搜,便"上了賊船"。某搜索引擎出現的搜索結果中,彈出一個聊天對話框,一名自稱華光大曹醫生的人問她是否需要幫助。想着諮詢一下又不花錢,王春蘭便跟對方聊了起來。曹醫生告訴她,華光大做檢查 + 人流最低只需要 680 元,一對一服務,沒有任何額外收費。見醫生描述得頭頭是道,王春蘭心動了,預約了去醫院的時間。

  "我們在現場沒收了很多劇本,患者怎麼說,客服怎麼應對,全都寫得一清二楚。"光明公安分局馬田派出所辦案民警胡警官說起收網那天的見聞,依舊有些氣憤。"因爲這家醫院主要是治婦科和男科,病情就是那幾類,這些客服跟着劇本應對,基本就能把病人唬住。"許多病人不知道的是,他們屏幕對面的"資深醫生",很有可能只是一個初中畢業的黃毛小子。

  相比王春蘭,蔡潔(化名)要更謹慎一些。今年 1 月,蔡潔忽感小腹墜痛,便在網上搜索相關問題。同樣有個對話框彈出來,對方稱自己是華光大的醫生,對蔡潔的症狀也進行了一些描述。蔡潔隱隱感到不妥,便搜索了一下華光大的名字。從網頁顯示的結果看,這家醫院好評挺多,醫院官網(現已關停)內容也很豐富詳盡,看似十分專業。最終,蔡潔同意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在後來的審訊中,中順公司網絡部負責人周立鋼(化名)對其部門的組織架構做了詳細供述。中順公司包含網絡部和新媒體部,後者主要由客服組成,他們的工作是在網上扮演醫生,按照劇本給醫院導流,將患者吸引到線下。而網絡部則包括諮詢部和網絡推广部,後者負責在多個搜索引擎上競價,保證患者搜索相關詞語時華光大門診能夠被患者看到;同時負責撰寫、推送廣告,製作宣傳圖片,聯繫各大網站平臺刪除不利於自己的貼子等。"他們還有專門維護網站安全的員工,從某種角度看,是一個組織架構很完善的公司。"胡警官說。

  根據這種操作,華光大負責人張某利等人在全市開設了 9 家黑診所。這 9 家門診的病源主要都由中順公司在線上導流。每個月,張某利等人都要花數百萬維持中順公司的運轉。在不斷非法斂財的情況下,華光大 5 樓已經容不下中順公司的發展,他們便又在門診對面的世峯大廈租了兩個個辦公室,讓客服們在裏面"辦公"。

  培訓:從客服到"醫生" 只有一個劇本的距離

  華光大網絡部有些人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會成爲"醫生"。他們在招聘平臺看到中順公司和華光大門診的招聘信息,不管是招護士,還是招客服或者招新媒體編輯,上面都寫着學歷要求不限,專業要求不限,工作經驗要求不限,只要是 18-45 歲之間的,都可以去面試。對於一些急於找工作的人來說,這看起來是個好差事。

  面試也沒有什麼難度,由於工資只有 3000 左右,來應聘的人不算多,華光大基本照單全收了。有人原本應聘到華光大門診,最後卻被安排到中順公司。負責面試的人會告訴這些應聘者:"中順公司相當於華光大的一個科室,在中順工作就是在華光大工作,工資也是由醫院發的。"有人在知道客服的工作內容後提出質疑,擔心違法,這時負責人也會十分"義氣"地跟他們說:"你們只管做,出了問題我們負責,跟你們沒關係。"聽到這樣的話,客服們便安心了不少。

  在成爲"醫生"的路上,也沒那麼容易。客服們到位後,需要由主管進行話術培訓,從如何跟人聊天,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到如何掌握患者心理,客服們都得學習一段時間。上崗後,客服們還要熟悉劇本,熟悉各種婦科病、男科病的症狀,好在聊天過程中"對症下藥"。爲了不讓客服們露出破綻,主管還得站在新上崗的客服後面,手把手教他們怎麼聊;看到客服聊天有錯字,他還會要求改正過來,十分嚴謹。在這樣的培訓下,一名客服 + 一本劇本,不到一個月就能成爲一名"資深醫生"了。

  被刑拘後,客服們當中有不少人忿忿不平。"我們只是把患者叫到醫院來檢查,後面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不清楚。"一名客服說道。在拘留所,他們似乎忘了自己的"醫生"身份,反而想起了自己的"客服"身份。

  "我知道這裏面可能有違法行爲,但我只是一個打工的,老闆叫做什麼就做什麼。"有悔罪的客服表示。

  從警方掌握的信息來看,這些客服年齡都在 20 出頭,文化程度不高。也許在他們看來,自己就是"混口飯喫",怎麼就犯法了呢?但在法律面前,留給他們思考的時間並不多。

  線下:進了醫院必須"有病" 上了手術檯必須加錢

  王春蘭到醫院時,導診臺的護士告訴她,已經爲她安排好醫生。按照最初的約定,王春蘭做完了檢查後,將檢查結果拿給醫生看。"重度宮頸糜爛,還有盆腔積液,不先把這些炎症處理好了,沒有辦法進行手術。"醫生嚴肅地說。

  根據醫生的說法,王春蘭的病已經嚴重到了必須立即手術的地步,治療合計需要 3 萬餘元。王春蘭稱沒有那麼多錢,醫生便讓她拿卡去刷。在確信王春蘭卡上只有 6000 元后,醫生讓護士在王春蘭的病歷上寫"欠款 24000 元"。最終,這次進醫院,王春蘭前前後後花了 4 萬餘元,與一開始的 680 元相去甚遠。

  "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患病時,心理是很脆弱的,對醫生都有種信賴感。"胡警官說,在後來對醫院受害者進行追蹤回訪時,他們發現很多病患都在得知自己患病後,同意了治療,基本都是奔着低價來,最終花了高價從這裏出去。

  華光大也經常出現不配合的患者。李彤(化名)今年 20 歲,意外懷孕後在線上看到華光大的人流套餐,完成檢查後同樣發現一堆毛病,手頭拮据的她堅決不願意出這部分意料之外的治療費。根據套餐內容,手術得繼續。主刀醫生便告訴她,不治療的話,手術過程會非常痛。手術檯上,李彤的手腳已被固定,說好的"無痛人流"卻讓她痛不欲生,只得流着淚答應加錢治療。

  事實上,許多患者並沒有這些醫生所說的病。"線上線下環環相扣,每一環的人都知道患者上一環說了什麼,很能拿捏他們的心理。"胡警官告訴記者,所謂的不治療就痛,只是在手術中故意不給患者打麻醉針,同時用鑷子等儀器將患者的手術部位弄疼,或將藥物塞進女性患者體內,以不交錢就不給患者止血或取藥爲手段,強迫患者接受高額醫藥費。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區另一家診所——真愛門診,負責人同樣是張某利。在多次被患者投訴後,真愛門診從今年 3 月起便只保留一個科室,其他人員陸續轉移到華光大門診。不管是真愛門診還是華光大門診,真正的取得醫師資格的醫生都只有 1-2 個,其他均爲假冒。這些真醫生流動性極大,一般幾個月就要換一輪,至於去向何方,胡警官說:"他們也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事情,可能就在民營醫院中流竄,反正不可能在一個地方久駐。"

  醫生的想法不得而知,但張某利卻是真的感到委屈:"那麼多民營醫院都這麼幹,你們爲什麼只抓我?"

  收網:全市 9 家黑診所被查封

  早在今年 3 月,就陸續有受害者到光明公安分局馬田派出所反映,稱自己在真愛門診和華光大門診就醫被騙。4 月下旬,光明公安分局又接到光明區衛生局反映,近年來已經多次收到關於真愛婦科門診部的投訴,比如在經營過程中存在誇大病情、威脅恐嚇患者、術中加價、小病大治、惡意加價等違規行爲。

  鑑於情況惡劣,光明警方迅速成立專案組。通過調查發現,張某利等人爲了引誘患者來自家門診就醫,專門開設了深圳中順集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客服人員冒充網絡諮詢醫生,將患者引導到團伙旗下的真愛婦科門診部"就診"。

  經過兩個月的偵查,光明警方摸清了張某利惡勢力犯罪團伙的組織架構和人員分工。然而,正當警方準備收網時,卻發現真愛門診已於今年 5 月 9 日徹底關停。曾經來真愛門診就診過的病人信息也已全部被銷燬,現場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一開始光明區掃黑辦移交線索給我們的時候,大多投訴都是真愛門診的,我們便沒有往華光大那邊去調查。"偵查遇到瓶頸,警方只得重新梳理相關線索。在此過程中,專案組發現華光大也有類似手段作案的行爲,於是順藤摸瓜,最終發現張某利是真愛門診和華光大的共同實際負責人,除此之外,張某利團伙在全市各個區還有 7 家黑診所!在相關部門的協助下,相關涉案人員信息被警方一一掌控。

  6 月 21 日,專案組決定收網。當天,光明警方共出動警力 20 餘名,現場刑拘 60 餘人,繳獲電腦 80 餘臺,涵蓋各類婦科、男科病情的劇本 30 餘本,用來註冊"醫生"微信號的手機卡數百張。通過審訊,光明警方發現,原來真愛門診並非真正關停,其內部人員絕大部分轉移到華光大,繼續之前的工作。而華光大原本也並非"黑診所",而是在 2017 年被張某利接手後,纔開始從事非法行爲。張某利接手華光大以後,便將自己的親戚安排在醫院的各個管理層,以家族式管理的模式開展運營,每年營業額超千萬元。目前,張某利團伙開設的 9 家黑診所已經全部被查封,相關涉案人員大多已抓捕歸案,張某利等 40 人已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

  在後來對受害者進行追蹤時,胡警官告訴記者,很多受害者都是家庭條件一般,工作比較辛苦的羣體,他們都希望警方能幫他們追回一些錢。最讓胡警官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在工廠工作的女性受害者,一天工作 12 小時,工資才 4000 多。在華光大看了一次"病",便花了她近一年的工資。

  "最終如何判決由法院決定,我們能做的就是多蒐集證據,讓這些人爲自己的所作所爲付出代價!。"胡警官說。他希望更多的受害者與警方聯繫,蒐集更多證據,從嚴懲處無醫德的違法犯罪分子。( 編輯 陳龍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