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喜歡悲春傷秋,只要到了春天,看到處處繁花似錦,這個時候就要生長許多的悲傷來,而到了秋天之後,大地又是一片肅殺,此時又是傷感。古代的詩人對於春天和秋天的感悟,可以說是完全一樣,他們在這兩個季節創作出來的作品,那也是別具一格,往往都是無比的傷感,寫出了最悲痛的春天,還有最傷感的秋天。

唐朝詩人王駕的《社日》卻又是別具一格,整首詩生動有趣,沒有以往的悲傷,更多的還是描寫了春天獨特的美景,還有自己對於春天的喜愛,如此唯美的一首詩,也最是能夠體現出詩人獨特的才情,還有他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所謂的社日也是指古人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是分爲春社和春社,每當到了社日這一天,人們都會聚集在一起,集體歡宴,還有各種表演,主要還是祈求在新的一年可以風調雨順,會有一個好的收成。

當然古代的社日有很多種的形式,南方和北方的表達方式也不一樣,但是其意思是一樣,無非就是表達了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而王駕這首《社日》,正是描寫了人們如何慶祝秋社。當時詩人棄官歸隱,生活在江西鉛山,過着悠然自得的生活,見到人們慶祝春社,所以寫下了這麼一首唯美的詩,短短的幾句,寫得很唯美,寫出了最美的春天。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王駕,字大用,今天山西永濟人氏,唐朝著名的詩人,自小就才華橫溢,還登進士第,官至禮部員外郎,但是由於不喜歡官場,於是選擇棄官歸隱;那這首詩寫於晚年,時間大約是公元900年,此時詩人洗盡鉛華,獨自在鄉間過着隱居式的生活,每天無非是讀讀書,做一些簡單的農活,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寫下了如此唯美的一首詩。

儘管王駕的名氣並不是很大,流傳下來的詩作也不是很多,但是每一首都是精品,而這首《社日》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整首詩沒有高超的表現手法,也沒有引用典故,更加沒有使用生僻的字,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卻是寫得很唯美,讀來也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開篇就寫得很有趣,一句“鵝湖山下稻粱肥”,便是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意境,寫得活靈活現,這鵝湖山稻子長得很肥碩(那麼鵝湖山在今天的江西省鉛山縣),眼看豐收在望,每個人都喜笑顏開,牲畜圈裏的豬和雞同樣也長肥了,門也是半天半合。短短的兩句,便是把當地人們的生活情形描寫得活靈活現,讀來讓人拍案叫絕。

那最後兩句又是重點描寫了人們如何過春社,還有表達出了一種美好的願望,“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太陽眼看就要落山了,還將桑柘樹林拉出了長長影子,看上去非常的漂亮,也非常的壯觀,春社就這麼結束了,家家戶戶的人都攙扶着醉倒的人歸去,這一天也就真正結束了,人們又要開始新的生活。

王駕在這首詩中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同時也把日常生活的本真描寫得活靈活現,正是如此細膩的描寫,才使得這首詩成爲了一首經典之作,把古人如何過春社的情形描寫得很是傳神,雖然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農村這種習俗,但是從這首詩中,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人們當時喜悅的心情,還有對於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