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歐陽修寫這首詞時正好是在西京留守推官任滿離洛之際,於是他與心上人不得不分別,於是傷感之餘,寫下了這麼一首有感人的詞,字裏行間也是充滿了無盡的憂愁,可見當時的歐陽修也是愛得很深沉,而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令這首詞顯得別具一格,使得我們在讀了這首詞之後,也是立馬能夠感受到他的一片深情。歐陽修在這首《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中,以一種極爲細膩的筆觸寫下了內心的悲痛之苦,還有骨子裏的感傷之懷,雖然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字裏行間卻又是充滿了憂愁,使得我們在讀了這樣的作品之後,立馬能夠感受到詞人的一片深情,以及那份感傷之懷。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裏地位僅次於韓愈,兩人都把散文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是韓愈是開拓者,那麼歐陽修就是後來集大成者,可謂是王不見;整個北宋時期那是人才濟濟,不過歐陽修卻又是特立獨行,不僅文章寫得好,詩歌和詞作那也是一絕;所以他也是當時的文壇領袖,即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蘇軾和王安石,那也是要叫他一聲:“老師。”

整個北宋時期有許多著名的文學大師,而歐陽修無疑是其中最具有魅力,也最有才華的一位,另外他品德高尚,特別是對於後輩的提攜,可謂是不遺餘力,而當時的蘇軾和王安石還都沒有什麼名氣,但是歐陽修作爲當時的文壇領袖,則是處處提攜他們,最終使得他們日後也是在文壇大放異彩,這也正是歐陽修最爲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歐陽修除了對於後輩很照顧之外,他對待愛情同樣真誠,特別是一首《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更是充滿了濃濃的愛意,也讓我們感受到他的一片深情,正是由於愛得深沉,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那自然而然地充滿了愛。而這首詞也是被後世無數的詞人爭相模仿,即使是李清照對於這首詞,那也是極爲欣賞,還特意模仿過,但是並沒有超越這原作。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歐陽修寫這首詞時正好是在西京留守推官任滿離洛之際,於是他與心上人不得不分別,於是傷感之餘,寫下了這麼一首有感人的詞,字裏行間也是充滿了無盡的憂愁,可見當時的歐陽修也是愛得很深沉,而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令這首詞顯得別具一格,使得我們在讀了這首詞之後,也是立馬能夠感受到他的一片深情;畢竟愛情有的時候就是如此,當我們面對分別時,骨子裏自然而然地會流露出憂愁,同時也是會傷感。

詞的上片寫得極爲傷感,一開篇便是直抒胸臆,寫到了分別之苦,在這離別的酒席上,總是想要告訴你歸期,喝正是了一杯酒之後,心中更是充滿了憂愁,也讓我無比的痛苦,剛要說的時候看到你早已是淚流滿面,你在那裏無聲地痛哭,這讓我看了很心痛。人生的多愁傷感那是與生俱來,這樣的一種情結,其實與風月是無關,而我們都是悲傷之人,特別是在這樣一個離別的場合,我們都彼此很悲痛。短短的幾句,卻是描寫得極爲悽美,也無比的傷感,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詞的下片顯然要更加的傷感,也更爲悲痛,在這麼一個時候我們還是不要唱離別的歌曲,還是填上一首新詞,有的時候即使是看到那歌詞,你只是輕輕吟唱,那也是讓人悲痛欲絕。走的時候一定要將這洛陽城中的牡丹花看盡,我們曾經共有過這春風,如果再不看的話,它們很快就會逝去,當時我們想看,那也是看不了。

歐陽修在這首《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中,以一種極爲細膩的筆觸寫下了內心的悲痛之苦,還有骨子裏的感傷之懷,雖然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字裏行間卻又是充滿了憂愁,使得我們在讀了這樣的作品之後,立馬能夠感受到詞人的一片深情,以及那份感傷之懷。而這首詞也是早已成爲千古名作,也是感動了無數的讀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