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迪斯與赫羅弗尼斯》這幅畫作被發現的過程令人感到驚奇,就在2014年的一天,一位圖盧茲本地住戶致電拍賣行Marc Labarbe,表示他於清理家中閣樓時,意外發現一幅油畫,後經Marc Labarbe初步迅速檢定後,認定其爲17世紀意大利大師卡拉瓦喬的重要作品。近日有消息公佈,於2014年在民宅閣樓被意外發現的至今消失了超過百年的畫作——卡拉瓦喬《朱迪斯與赫羅弗尼斯》(Judith BeheadingHolofernes)將於5月在紐約展出,並於6月27日在法國圖盧茲拍賣行上拍,估價爲1-1.5億歐元(約8-12億元人民幣)。

近日有消息公佈,於2014年在民宅閣樓被意外發現的至今消失了超過百年的畫作——卡拉瓦喬《朱迪斯與赫羅弗尼斯》(Judith BeheadingHolofernes)將於5月在紐約展出,並於6月27日在法國圖盧茲拍賣行上拍,估價爲1-1.5億歐元(約8-12億元人民幣)。

畫作展覽信息:

2019年4月30日結束,巴黎Cabinet Turquin(需預約)。

2019年5月10日至17日,紐約,大型春拍期間。

拍賣會信息:

2019年6月27日,法國圖盧茲Halle aux grains,Marc Labarbe拍賣行。

▲卡拉瓦喬《朱迪斯與赫羅弗尼斯》

如此高的估價迎來了媒體的關注。卡拉瓦喬是誰?爲什麼他的作品能值一架飛機的估價?

還記得2017年底,以4.5億美元拍出的達芬奇《救世主》嗎?此前估值也是1億美元。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級作品,幾乎都被藏於博物館中。在artprice的上拍記錄搜索條欄中,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級作品僅此一件,可見其罕見、珍貴程度,這也是爲什麼這幅作品一經上拍就被估價到如此高的價格。

卡拉瓦喬《朱迪斯與赫羅弗尼斯》重現

《朱迪斯與赫羅弗尼斯》這幅畫作被發現的過程令人感到驚奇,就在2014年的一天,一位圖盧茲本地住戶致電拍賣行Marc Labarbe,表示他於清理家中閣樓時,意外發現一幅油畫,後經Marc Labarbe初步迅速檢定後,認定其爲17世紀意大利大師卡拉瓦喬的重要作品。

這家人在發現此畫之前已經在圖盧茲市生活數十載,他們是一位曾於1808至1814年西班牙戰役參軍的拿破崙軍官之後人。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發現此畫作的閣樓曾遭多番盜竊,所幸他們匆忙之間並沒有注意到這幅依靠在牆邊、覆滿塵土的畫作。經歷了四百多年的風霜洗禮,《朱迪斯與赫羅弗尼斯》這幅作品以近乎完美的品相奇蹟般地保存了下來。

▲發現卡拉瓦喬油畫的圖盧茲民宅閣樓

《朱迪斯砍下霍洛芬斯的頭顱》取材於《舊約》中的《朱迪斯傳》,是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都承認並用於說教的宗教藝術題材。《朱迪斯傳》講述了猶太人受到亞述帝國侵略時,遇到敵人彪悍的主帥赫羅弗尼斯,猶太男人們都無計可施,蜷縮在城鎮中,只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寡婦朱迪斯利用美色騙取了赫羅弗尼斯的信任。她帶着一名僕人深入虎穴,進入霍洛芬斯的大帳,把他灌得酩酊大醉,然後拔刀砍下了他的頭顱,結果羣龍無首的亞述大軍隨之潰散,朱迪斯憑藉着女性的智謀拯救了自己的祖國。

▲卡拉瓦喬《朱迪斯與赫羅弗尼斯》局部

該畫作反映了典型的卡拉瓦喬式畫風:強烈的明暗變化、充滿血腥暴力的戲劇性、令人側目的寫實主義手法。深黑色的背景中只有紅色幕簾烘托出恢弘的史詩氣氛,與前景處身穿白色上衣的朱迪斯形成鮮明對比,使得觀衆的目光直接凝聚在主人公的表情和動作上。卡拉瓦喬在情節選擇上也獨樹一幟:他把畫面定格在了最爲血腥的,也最具視覺衝擊力的砍下頭顱的瞬間。

▲卡拉瓦喬《朱迪斯與赫羅弗尼斯》局部

同題材畫作還有哪些?

朱迪斯的故事可以說是較早期的‘美人計’故事,她的形象大量啓發了幾百年來的歐洲藝術家,是歷代歐洲藝術家所喜愛的角色,幾乎每一位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都有過以朱迪斯爲主題的創作,將這充滿緊張感的場景呈現於觀者眼前,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其他藝術家筆下的朱迪斯。

首先要介紹的這位藝術家是和卡拉瓦喬有緊密聯繫的,她就是卡拉瓦喬唯一女弟子、佛羅倫薩繪畫學院第一位女性成員---阿特米西亞·真蒂萊斯基,更是藝術史上第一位挺身站出來對性暴力說不的女性畫家。她的畫風接近老師卡拉瓦喬,畫面既有戲劇性張力又忠實於現實主義風格,但是二者關於朱迪斯主題的畫作展現出來的畫面意境卻大不相同。

▲阿特米西亞《朱迪斯斬殺赫羅弗尼斯》

阿特米西亞筆下關於朱迪斯最著名的畫作是《朱迪斯斬殺赫羅弗尼斯》,畫面裏仰面躺在牀上的男人一臉驚恐,相比之下,兩個正在殺人的女人面不改色,這彷彿形成了畫面情緒上的一種微妙平衡,女人們把袖子高高捲起,裸露的小臂和胸口也讓人感受到女性的肌肉力量。

▲卡拉瓦喬畫中的朱迪斯

在阿特米西亞的畫作,畫面裏朱迪思則是個渾身充滿力量感的女性,雙手用力地用劍刃刺穿赫羅弗尼斯的脖頸,表情堅定而兇狠,這個朱迪思的形象兼具女性的外形魅力和獨立而堅韌的品格特質,而旁邊的女僕同樣也顯現出那種勞動女性的力量感。

▲阿特米西亞筆下的朱迪斯

另外一位描繪朱迪斯出色的藝術家是大名鼎鼎的奧地利國寶級的藝術大師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在他大量描繪女性的作品中,有兩幅名爲朱迪斯的作品:《朱迪斯Ⅰ》和《朱迪斯Ⅱ》。在克里姆特的筆下朱迪斯不再以正面崇高的形象出現,而是變成了類似妖女莎樂美一樣迷人卻又帶有威脅性的危險女性。

《朱迪斯Ⅰ》創作於1901年,八年後,克里姆特創作了《朱迪斯Ⅱ》。在《朱迪斯Ⅰ》中,人物看起來妖豔迷人,朱迪斯目光充滿誘惑和挑逗,眼神彷彿在暗示着歡愉,黃金的項飾纏繞着她。作品描繪了朱迪斯的半身像,整體畫面採用暖色調,給觀者以祥和暖意。朱迪斯赤裸身體,身披紗衣,衣服上的金黃刺繡紋飾和黃金項圈以及身後的建築內飾,更加突出了朱迪斯的雍容華貴,她的雙手拿着一個滿臉鬍鬚雙眼緊閉的男性頭顱。作品僅僅描繪出朱迪斯的右手,男性頭顱也被隱去了一半。朱迪斯微微仰起頭,這個視角既像是充滿距離感的仰視,又像是充滿誘惑的伴侶的角度。

▲克里姆特《朱迪斯Ⅰ》

在《朱迪斯Ⅱ》中,人物裸露的肌膚與冷酷美豔的面龐仍然能讓人產生無限遐想,但她不再直面觀者的目光,眼神變得更加猙獰嚴厲,給人一種不可親近的感覺。兩幅畫作相比較,《朱迪斯Ⅰ》中朱迪斯好像很輕鬆地託舉着頭顱,而《朱迪斯Ⅱ》中則是用幾乎扭曲的手緊緊地抓着頭顱上的頭髮。在以往的同類主題作品中,朱迪斯殺敵的場景更爲激烈,臉上多是勇敢但又有些喫力的神情,而在克里姆特筆下,朱迪斯的表情是輕蔑不屑的,卻更加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克里姆特《朱迪斯Ⅱ》

卡拉瓦喬的時代影響

看了上面這麼多關於畫作的信息,現在我們把關注點聚焦到創作者卡拉瓦喬身上。

卡拉瓦喬的一生也是傳奇,他被公認爲有史以來世上最出衆的的繪畫巨匠之一。他生活在文藝復興最鼎盛的時期,最初讓人熟知的不是他的畫作,而是他火爆的脾氣。他經常提着劍,混跡街頭,常常成爲警局的常客,案底累累。1585-1588年他在提香的一個弟子的門下學習藝術。1592年,卡拉瓦喬去了羅馬,陸續地爲一些教堂或禮拜堂繪製委託作品。此後,卡拉瓦喬名聲鵲起,委託件源源不斷。

▲卡拉瓦喬《召喚聖馬太》

1599年通過德爾·蒙特的影響,卡拉瓦喬取得裝飾聖路易吉·迪·弗朗西斯教堂的肯塔瑞裏禮拜堂的合同。這一委託包括兩件作品,《聖馬太殉難》和《聖馬太蒙召》,1600年完成後立刻引起轟動。

在他的許多宗教題材作品中,人們往往能發現悲傷、苦難和死亡等。他將文藝復興以來的歐洲藝術從理想的視角轉向這樣的觀念:現實本身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即使是畫宗教題材的作品,也應是現實生活中的真人實景。在某種意義上,他是17世紀早期意大利藝術精神的化身。

▲卡拉瓦喬《捧果籃的男孩》

卡拉瓦喬增強的明暗對照法使得主題極富戲劇性,同時精確觀察帶來的寫實把情感的強度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現在人們把這種明暗對着法的增強形式稱作暗色調主義。

對於這種新畫法,同時代的畫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一些人公開指責他有各種的感覺缺陷,特別是他不講作畫章法,堅持寫生。但絕大多數人把他當作藝術的救主來歡迎,那時羅馬的畫家被這種新穎的畫風所吸引,特別是年輕畫家都聚集在卡拉瓦喬身邊,稱讚他是絕無僅有的自然模仿者,把他的作品視作奇蹟。

▲卡拉瓦喬《水果籃》

卡拉瓦喬也是第一個將靜物作爲畫面的主角來進行描繪的畫家,而不像以往只是用其對畫面進行點綴與裝飾。他通過對光影的靈活運用與開放式的構圖方式,將一籃水果真實還原,甚至分毫不差。他畫出正在枯萎和腐爛的水果,有些有明顯被昆蟲侵咬過的痕跡,用真實場景來呼喚人們留意萬物最終的結局。《水果籃》算是靜物畫中的先驅,被認爲是西方美術史中真正有意義的靜物畫。在中國上海2010年世博會上,意大利館展出了兩幅卡拉瓦喬的畫作——《捧水果籃的男孩》與《水果籃》。

雖然卡拉瓦喬在世時聲名顯赫,但並沒有被自己身處的那個時代牢牢記住。作家吉爾斯·蘭伯特(Gilles Lambert)曾在《卡拉瓦喬》一書中寫道“卡拉瓦喬的作品給人強勁而持久的衝擊,但他的聲譽卻與此相反。他的名字一度被埋沒,直到300年以後才得以正名。”

▲卡拉瓦喬《耶穌下葬》

“沒有他就沒有裏貝拉、弗美爾、拉·圖爾和倫勃朗。沒有他,德拉克羅瓦、庫爾貝和馬內將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

──畫評家羅伯託·隆吉

“卡拉瓦喬的畫風啓發了現代繪畫。”

──安德烈·貝恩·若夫魯瓦

“除了米開朗琪羅,沒有任何一個意大利畫家有如此大的影響。”

──伯納德·貝倫森

▲卡拉瓦喬《酒神》

如今市場上流通的關於卡拉瓦喬的作品並沒有多少,卡拉瓦喬的作品在意大利被很多教堂和博物館收藏,卡比託利博物館收藏了《女占卜者》、《施洗者聖約翰》;聖阿戈斯蒂諾教堂收藏了《洛萊託的聖母》;聖瑪利亞教堂收藏了《聖彼得被釘十字架》、《聖保羅之死》等;巴貝里尼宮收藏了《那喀索斯》、《猶迪殺死荷羅浮尼》、《聖佛朗西斯在冥想》;博爾蓋塞美術館收藏了《聖母、聖子和聖安妮》、《聖哲羅姆》、《扮作酒神的自畫像》、《施洗者聖約翰》和《手提歌利亞頭的大衛》等作品。

除了意大利外,卡拉瓦喬作品還被多個國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基督之死》收藏於梵蒂岡博物館、《勝利者丘比特》收藏於柏林國立美術館、《魯特琴演奏者》收藏於聖彼得堡冬宮、《聖母昇天》《女占卜師》和《阿羅夫·德·維格納科特及侍從》收藏於法國盧浮宮。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藝術市場通訊》,版權歸Arts & Collections Co. 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轉載合作請聯繫編輯(微信:ccy-13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