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古人抽菸,我們就想到了張國立老師飾演的紀曉嵐,成天叼着個大煙鬥。大家肯定覺得大煙鬥跟雅字掛不上鉤,巧了,乾隆爺也這麼覺着,於是乎乾隆爺就把自己的煙具給了紀曉嵐,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據說,有一次,紀曉嵐進宮正遇見乾隆帝在嗅鼻菸,所用鼻菸壺非常精緻。乾隆見他進來,就拿着煙壺對他說,煙壺上有個上聯,你要是對得上來,這壺就賜給你了。紀昀湊近一看,壺上刻着“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一句,其壺樣式甚圓。紀應聲對道:“若周之赤道大訓,天球河圓”。乾隆聽了連連稱好,於是將煙壺賜給了紀昀。(清丁克柔《柳弧》)

  原來乾隆爺就有吸食鼻菸的習慣,從文人士大夫到黎民百姓爭相模仿,一時“京城煙貴”,難怪在當時吸菸能成爲一種風尚了。

  清《道光行樂圖》

  此圖足證道光皇帝喜嗜鼻菸壺,並隨身攜帶。看來吸鼻菸當時真的很流行呀。

  玻璃鼻菸壺

  清 葉仲三玻璃內畫嬰戲圖鼻菸壺

  玻璃製品在當時並不廉價,雖然我國生產玻璃的工藝有3000年的歷史,但玻璃器皿真正的發展還是在清初,由宮廷請傳教士和南北方工匠組成皇家玻璃廠。因此做出這種精緻的玻璃玩具並不容易,再結合中國畫和書法藝術品相和路份俱好的尤爲難得。

  陶瓷鼻菸壺

  清 白釉雕瓷獅子繡球鼻菸壺

  這個白釉的鼻菸壺雖說沒有右邊兩個龍紋的圖案高大上,但小編卻尤爲喜歡。獅子繡球是漢族的吉祥圖案,在明代空白期至成華、弘治的青花和彩瓷上尤爲多見,加上這個壺造型飽滿,釉質白地非常的瑩潤,實在難得。

  這對青花的髮色還是比較厚重,層次變化強烈。葫蘆瓶的造型在明代嘉靖時期由於皇帝“好道”大量生產,至康熙時期多爲外銷瓷生產,至雍正器形演變成葫蘆綬帶形狀。這一對小編斷代到清中期左右。

  玉石鼻菸壺

  清 翡翠鼻菸壺

  放大再放大看,碧璽蓋,翡翠瓶身。翡翠鼻菸壺在清代也較普遍。由於翡翠的硬度比一般玉料大,雕刻圖案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多以素面爲主。

  看了這麼多精美的鼻菸壺,來了解一下它的結構吧:

  一件完整的鼻菸壺由壺蓋、壺匙、壺身組成。

  鼻菸壺是文人雅士的玩具,吸鼻菸自然是高雅的“運動”,不然如此,它還是現在“分捲菸”這一社交方式的前身呢。想要炫富,比車?比蜜兒?太low了,不如比比手中的鼻菸壺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