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結果公示 創新藥迎來重磅利好!

12月7日晚,4+7城市藥品集中帶量採購中選結果公示,31個參與競標的品種只有25箇中選。中標企業包括京新藥業、北京嘉林藥業、信立泰、正大天晴、華海藥業、成都倍特藥業、揚子江藥業、江蘇豪森藥業、海南先聲藥業、四川匯宇製藥等。

資料圖 中新經緯 攝

市場分析指出,中標企業有望獲得50%以上的市場份額,企業產品可以直接放量,減少了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對中標企業將是較大利好,非中標企業將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從政策面上看,國家對國產替代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外企的市場份額或將被壓縮。

中標企業有望獲得50%以上市場份額

中新經緯客戶端統計發現,25箇中標藥企中,23家都是國內企業。基業常青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李勇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這說明在政策面上,國家對國產替代的支持,外企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被壓縮,難以達到此前的規模。

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集團高級合夥人王宏志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帶量採購”和“批量作價”做出瞭解釋,他說,“批量作價”指買賣雙方事先商定不同購買數量對應的價格(階梯定價),事後根據實際購買數量確定結算價格;而“帶量採購”不僅有數量要求,還有時間限制,嚴格的帶量採購不僅要求按時完成當期的採購,還要求不影響下期的採購。因此,“帶量採購”依賴準確預測採購數量,預測失準的風險由買方承擔,反映的是“剛性的量價關係”,主要適用於由賣方占主導地位的市場。

“而此次帶量採購,每個品種中標企業限制在一家,同時由於是定價定量,中標企業基本可以將該品種的銷售團隊解散。”李勇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說。他認爲,中標企業有望獲得50%以上的市場份額,所以企業產品可以直接放量,減少了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對中標企業將是較大利好。但對非中標企業將有較大壓力,他們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集中採購利好創新藥企

據中新經緯客戶端了解,多數中標企業降價幅度大幅超過了預期,此前市場預期降價幅度在30%-40%,根據近日Insight統計數據顯示,在31個預中標品種中7個品種降價幅度超70%,降幅在40%-70%之間的有12個,降幅0-40%之間的有8個。

而在此次中標結果中,成都倍特的替諾福韋二吡呋酯減價幅度達95%;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韋降幅93%;心血管類藥物起步降幅60%-70%;京新藥業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一片僅有 0.15 元;華海藥業的利培酮片、厄貝沙坦片一片分別僅有 0.17 元和 0.2 元。

除此之外,自6日談判過程中流出預中標價格和企業名單後,資本市場已連續兩天走低,多隻醫藥股票大幅下跌。對此,李勇表示,帶量採購對醫藥行業來講是一種利空。

他認爲,首先,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後,市場預期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會得到政策面的紅利,但此次帶量採購並未滿足之前的預期,卻形成一致向下的預期;二是,由於未來市場份額有限,非中標藥企將進入慘烈的市場競爭,使得二級市場投資者對非中標企業的業績預期降低;三是,隨着帶量採購模式在全國逐漸鋪開,仿製藥企業利潤率將逐漸被壓縮,相關醫藥股的估值中樞也將隨之下降;四是,仿製藥企業的利潤將被壓縮,這也會使得仿製藥面臨轉型難的局面,難以有足夠的研發投入促使企業走上創新帶動發展的道路。

中泰證券認爲,過去的批文、定價、市場準入壁壘被打破以後,沒有壁壘的普通仿製藥將逐步迴歸製造業利潤水平,盈利空間將向具備成本優勢的企業和原料藥企業集中。未來仿製藥企業需要向首仿、難仿、改良型新藥發展,賺技術、專利的錢,而帶量採購激進的降價方式將倒逼企業加速轉型升級。

李勇說,目前帶量採購中,主要針對的是仿製藥,生產廠家多的品種降價壓力非常大,但是獨家品種的降價壓力會小得多,擁有獨家品種的企業會有相對優勢。同時,仿製藥市場的格局將逐漸迴歸本質,不需要那麼多的醫藥代表、帶金採購等,長期來看將有利於行業合法合規發展。醫藥市場的關注點將逐漸轉向創新藥,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創新藥企業將繼續受市場追捧。

華金證券分析師王馮認爲,雖然本次“帶量採購”僅以11個城市作爲試點,但政策落地後其他省份基於財政、醫保等方面的壓力也會陸續跟進。待更多地區實行“帶量採購”模式以後,國內仿製藥的市場格局將會發生較大變化,大部分企業非核心的品種會放棄進行一致性評價,聚焦於核心產品,同時之前普遍存在的大量“殭屍批號”將會消失,最終實現行業去產能的效果。

他認爲,每個品種的產能集中度會大幅提高,小企業的生存壓力加劇,甚至被淘汰出局。在一致性評價和“帶量採購”的背景下,傳統化學仿製藥將逐步變成標準品,行業拐入成熟期,板塊整體承壓較大,估值會首先下調。短期來看,目前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還不多,“帶量採購”政策向全國推廣也還需要時間,大部分化學仿製藥生產企業在這一兩年內業績還不至於發生大變臉;但長期來看,隨着每個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公司越來越多,國產仿製藥的價格將逐步下降,化學仿製藥行業最終會演變成普通製造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