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君說

每日時評!

“超級錦鯉”,一場互聯網表演狂歡

作者:朱昌俊

近日,一條“超級錦鯉”的故事在朋友圈熱傳,作者通過微信公號發文敘述了自己從小到大的幸運經歷,引得讀者紛紛轉發,一時呈刷屏之勢。上個月,某平臺的“尋找中國錦鯉”活動可謂轟動網絡——網友@信小呆以三百萬分之一的概率,抽中了年度大獎,總價值據估算超過300萬元。此後,各路商家紛紛跟風,“高校錦鯉”“美妝錦鯉”層出不窮……

“轉發又不要錢,不轉白不轉。”“動動手轉發又不要錢,萬一中獎了呢!”這或是絕大多數人蔘與這場“錦鯉”狂歡的心理初衷。一定程度上說,超級錦鯉式營銷能夠成功,就在於它深度熨帖了人性——買彩票都還需要花上2塊錢,但轉發錦鯉,只需“動動手”就可能“中獎”,這符合基本的人性驅動。事實上,一切成功的營銷,都可謂對人性最大限度的順應和激發。

網絡時代,病毒式營銷對於人性的利用和挑撥就更爲充分了。在朋友圈,轉發、參與錦鯉營銷,已經不僅僅是想佔中獎、佔便宜這麼簡單,而是自帶了自我表演的性質。換言之,當大家都在參與某項活動時,這個活動就無形中具有了軟性裹挾的效果,不參與者或者冷眼旁觀者反倒成了相對的異類。

另外,這場嚴格意義上並不算新玩法的錦鯉營銷,之所以能夠迅速引發新的參與狂潮,也有人認爲其中有更深刻的社會背景。比如,錦鯉營銷走紅,可能預示着年輕人越來越追求“天上掉餡餅”式的成功捷徑;也有分析認爲,人們之所以追捧錦鯉,是源自一種心裏層面的補償需要,正因爲在現實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太多,或者說暫時看不到解決路徑,那麼即便轉發錦鯉不一定能讓人心想事成,卻可能讓人有無助感和失控感減少的幻覺,所以,跟風者衆。

上述隱蔽的心理原因到底是屬於過度解讀,還是確有其事,很難有定論。但毫無疑問,從媒體調查來看,“錦鯉轉發”確實是一種低成本高收益的營銷。如有的商家花十萬元,吸引了上百萬粉絲,人均成本只有一毛。這是社羣網絡化時代,營銷邊界的再次拓展。談到網絡營銷,我們時常只注意到它背後商家的動機,但對於網絡受衆來說,今天其實已經很難區分真正純粹的信息傳播和營銷的邊界。一者,很多純粹的信息傳播在過程中本身會發生變異,被營銷力量利用;二者,習慣了網絡信息的傳播方式,用戶對於網絡營銷的排斥感,並不是天然的,而更多是取決於其形式是否足夠討巧。比如,錦鯉轉發,相信沒人不知道它是營銷,但它並不影響參與者的興趣。

當然,越是成功的網絡營銷,越不可複製。就以錦鯉轉發爲例,它一旦到達一定的熱度,受衆的關注度和興趣就開始衰減,並逐漸產生“審視疲勞”,想要持續複製很難;另一方面,一種營銷模式火起來後也可能再被其他力量利用,如超級錦鯉後期就迅速出現了打着“錦鯉”抽獎旗號的短信詐騙。這提醒網絡營銷的發起者,需要有足夠的風險管控意識,也啓示監管應與時俱進,避免因管理漏洞帶來失範。

總體來看,我們可以把超級錦鯉營銷的走紅,看作是互聯網時代的一種表演狂歡——對於發起者來說,它在傳播過程中不斷強化“XX錦鯉”的暗示,並對活動進行賦義,營造儀式感,將參與者視爲潛在的“幸運兒”,以試圖弱化營銷的屬性;而對於受衆而言,互動、轉發,更多是爲了展示自己的存在感和參與熱情。超級錦鯉或許在規模和熱度上創造了新的標杆,但這種互聯網場域內的大型表演活動,註定會不斷更替,迎來新的“爆款”。

《風味人間》中的順德魚生:藝術創作也要講倫理

作者:李勤餘

原《舌尖上的中國》拍攝團隊出品,在全球視野裏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開啓一場美食文化之旅。光憑上述介紹詞,就足以讓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備受矚目。不出所料,創作團隊的走心,讓這部紀錄片中介紹的不少美食都受到追捧,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

不過,該紀錄片11月4日晚最新播出的一集中,介紹了使用淡水魚製作的“順德魚生”,引起一些爭議。與此前頻頻引發質疑的虹鱒魚道理相同,淡水環境下魚類攜帶的寄生蟲,很容易在人體內寄生下來。而順德是中國寄生蟲感染髮生率最高的地區之一,跟喫魚生的習慣不無關係。不可否認,《風味人間》拍得越成功、越受歡迎,不明真相的觀衆對魚生趨之若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一面是極爲誘人又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中國傳統美食,一面是容不得半點馬虎的食品安全問題,到底該如何取捨?

5日,《風味人間》首席科學顧問、知名博主“松鼠雲無心”在微博上發文表示,其曾經嚮導演組提出過建議,應該在介紹“順德魚生”的同時提醒觀衆注意食品安全風險。不過,他隨即話鋒一轉,認爲“在欣賞美食的時候討論食品安全,是一件很煞風景的事情。”這種想法有其道理,畢竟《風味人間》是一部美食紀錄片,而不是一部食品安全科教片。於是,據“松鼠雲無心”介紹,最後採取的辦法是在解說詞中進行委婉的提醒——“總有人貪戀固有的風味,熱衷保留這道中國飲食的‘活化石’。”

不過,這個提醒,未免也太過“委婉”。儘管“松鼠雲無心”認爲,在安全健康與傳統美味之間如何選擇,《風味人間》沒有給出明確的推薦。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紀錄片的傾向性到底落在了哪裏。“松鼠雲無心”爲節目作出的解釋,和他的“顧問”身份不無關係。同樣,《風味人間》未能盡到提醒義務的原因,也和它的立場密不可分。深入走訪當地美食,向全社會推薦地方風情風景,離不開方方面面的幫助。《風味人間》的解說詞之所以“委婉”到了讓觀衆不明就裏的原因,就在這裏。

藝術創作雖然是自由的,但不能不講倫理。表面上看,紀錄片拍攝追求的是真實呈現,《風味人間》對“順德魚生”的介紹,大體採用的也是白描手法,並無過多的煽情和渲染。只是,絕對客觀、中立的文藝創作也是不存在的。哪怕是以真實反映世界的現實主義創作,都會從選材、取捨等環節中體現它的立場和傾向。何況,藝術創作的主體終究是人。只要是人,又怎麼可能不食人間煙火呢?正因如此,藝術創作中的倫理道德,從來不是一個可以被忽視的問題。藝術能感染人、鼓舞人,也有可能傷害人,所以,作爲藝術創作者,應該把社會責任放在重要位置。回過頭來看,食品安全和誘人美食,哪一個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更大?答案,應該不言而喻。

當然,我們也不必苛責《風味人間》。作爲一部美食紀錄片,它的屬性決定了它所受到的限制。毋寧說,“順德魚生”所引發的爭議,既說明人們在食品安全方面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也是在提醒所有觀衆,面對極具感染力的藝術作品時應該保有一份冷靜。眼下,《風味人間》製作方不該忽視順德魚生以及類似美食存在的現實問題,不妨從正面進行回應,表明立場,相信大多數觀衆和網友也能夠比較寬容、全面地認識這一問題。(李勤餘)

小尾

編輯丨作文君

來源丨網絡

我們尊重原創,因無法查明原出處,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 推 薦 閱 讀 —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掃碼關注,每天都有知識乾貨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