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夕 編輯/燕子 圖源/丘夕 網絡
什麼是沒骨法?
沒骨法又有哪些技法?
爲何每學期國畫裏的沒骨技法能成爲本期的人氣課?
甚至有的同學能利用自己所學的沒骨技法把學費給賺回來,下面我們一一來解答。
一、沒骨法的定義
沒骨畫,顧名思義就是把骨隱沒在其皮肉之內,在中國畫繪製技法中,用墨勾勒出輪廓線稱之爲骨法,所謂的“骨”也就是墨線,而不用墨筆勾勒出輪廓線,而是完全用墨或者顏色暈染而成,就稱之爲沒骨法。古代常用這種方法繪製山水、花鳥。
二、沒骨法的特點
沒骨法最基本的特點就是“直以彩色圖之”,就是不用墨線勾勒,直接用色點、色線和色彩的暈染去塑造畫面形象。沒骨畫作作爲傳統中國畫的表現技法之一,它的特點是介於寫意與工筆之間。
《春花圖冊之鳶尾花》 清 惲壽平
歷代沒骨畫的重要畫家有南北朝的張僧繇,唐代的揚升、王洽,宋代的黃荃、徐崇嗣、趙昌,元代的王冕,明代的徐渭、董其昌、蘭瑛,清代的惲壽平、任伯年、吳昌碩等。沒骨法在明代有了新的發展,從接近雙鉤填彩的渲染畫法發展爲放筆點染的畫法,講究用色有乾溼濃淡、冷暖的變化。形象生動,用筆揮灑自如是沒骨法技法趨於成熟的標誌。
《牡丹圖》 明 徐渭
清代沒骨畫成就最高的應該是惲壽平,他繼承了歷代沒骨畫技法的精髓,在這些基礎上開創了具有時代特色的繪畫風格,並發展成新的畫派,他的主要作品以花卉爲主。
《桃花扇面》 清 惲壽平
三、沒骨法的分類
1. 按照畫種區分:從畫種上看,可以將沒骨畫分爲沒骨山水、沒骨人物、沒骨花鳥。如揚升、米友仁的畫多屬於沒骨山水;梁楷的潑墨仙人圖就是沒骨人物;黃荃、徐熙則擅長沒骨花鳥。
2. 按照着色來看,可將沒骨畫分爲水墨沒骨畫與五彩沒骨畫。梁楷的潑墨仙人圖、米友仁的水墨山水就是水墨沒骨畫,而黃荃、徐崇嗣及惲壽平等人則擅長五彩沒骨畫。
《雲山墨戲圖卷》局部 宋 米友仁
《潑墨仙人圖》 宋 梁楷
《寫生珍禽圖》局部 五代 黃荃
3. 按照繪畫的精細程度去區分
從繪畫的精細程度上看,還可以將沒骨分爲工筆沒骨、寫意沒骨和半工半寫沒骨畫。
4. 按照運用沒骨技法的程度區分
從運用沒骨技法的程度來看,又可以將沒骨畫分爲全沒骨和半沒骨畫。
《墨花九段圖卷》局部 明 徐渭
惲壽平 牡丹冊
四、沒骨法的技法
沒骨畫展現出來的畫面形態,對畫家在技法運用上有很高的要求。因爲沒骨畫不需要用傳統的線去勾勒,還要表現出物象的凹凸和明暗關係,所以渲染法是沒骨畫創作過程重的重要表現方法。
1. 渲染
沒骨渲染是指不勾輪廓,用層染或者混染法,通過多次着色來塑造物象的一種繪畫技法。在暈染的同時要把握物象的輪廓轉折關係,用色上儘量用水色。徐熙、徐崇嗣、林良、錢選、惲壽平等畫家在沒骨畫中常用到這種技法。
《八花圖》局部 元 錢選
2. 點染
沒骨點染是指先在筆上調好墨或者色的濃淡,然後通過一筆或者幾筆點出物象的一種繪畫技法。這種方法在蘸色的時候要考慮到表達物象顏色的過渡關係,根據物象的結構,手法利落地進行點染,這種畫法的突出特點是工寫結合,畫面形神兼備。
《秋塘雙浴》 清 惲壽平
3. 技法基礎
a.平塗
平塗是將一種顏色均勻地塗在畫面上,不區分濃淡深淺,不顯凹凸變化,力求平整光潔。
b.暈染,也稱分染
暈染是用兩支筆,色筆落色,水筆暈染。要染的乾淨,最關鍵的是要控制好兩支筆的水分。
C.接染
接染適合表現色澤鮮豔的物象。一般是調出兩至三種顏色,多爲同類色或類似色,分幾支筆將顏色鋪在紙上。
d.撞色
撞色是指用不同性質的顏色,調好囤積起來,然後用另外一種其他性質顏色自然融合,如石色與水色相撞,等顏色幹後效果就明顯了。
e.撞墨
撞墨是指在一種顏色繪製好之後,在其中點少許墨,使兩種顏色自然融合。
f.立粉
立粉就是用較渾厚的粉質,點成如浮雕般的色粉點、線、面的技法叫立粉法。花卉中常用立粉法來勾點花蕊。立粉時先用帶水分的筆畫出其形狀,再把最濃的顏色注入其中,水分揮發完後,中間部分就會幹出一個小坑,猶如真花蕊般突出。
沒骨法的技法有很多,沒骨相比於工筆,它的用時更短;相比寫意它的形和神都具備,這個也是大家喜歡的一點,利用短時間描繪出極佳的的作品。
看了這篇文章覺得還是有些難度的同學不要擔心,我會盡快出一套沒骨花卉的小視頻和大家見面哦,小白也能很好入手的一個技法,易懂、作畫快、效果好,這個也是大家喜歡沒骨課畫的原因之一啦!
此文章爲又畫的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