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後來,舜帝向上天舉薦禹,做天子的繼承人。舜帝對禹說:“你也發表一下看法吧。

湯從監獄被桀放出來後,加緊修治自己的德政、諸侯都歸附到湯的名下,於是湯就領兵來討伐桀。湯趕走桀之後,就登臨天子之位,接受天下的朝拜。於是殷商時代開始了。

舜帝上朝,禹和皋陶在舜帝面前討論問題。

皋陶主張,只要能按照道德行事,加強自身的修養,就能使全國人民順從,使中央的政令貫徹下去,就能使全國都興盛發達。

可是禹不同意皋陶的觀點,禹說:“如果只要有道德,只要體察民情,就能夠治理好國家,那還擔心什麼灌兜之類的惡人,還迂徙什麼少數民族,還害怕什麼花言巧語、善於察顏觀色和諂媚的壞人呢?”

皋陶說:“你說的有道理。不過,行事要以品德爲引導,言論也要以品德作爲依據。考驗一個人的品德,要看他怎麼樣做事。性格寬宏大量又能嚴肅起來,柔和又能獨立行事,厚道而且待人恭敬,辦事有條理而且認真,性情柔順卻又剛毅,正直而且溫和,簡約卻不草率,堅強果決而且作風踏實,做事勇敢而且合乎義理,如果能經常修煉這九種品德,那麼就非常好。如果大夫們能每天修煉其中的三方面品德,那麼就肯定會保住自己的領地。如果諸侯們能每天修煉其中的六方面品德,那麼就會保住自己的封國。如果天子可以修煉九方面的品德,而且都付諸行動,那麼天下就會治理得很好。你們說,我的看法能得到實施嗎?”

禹這回表示同意:“你的看法,只要能夠施行,就能夠取得成績。”

皋陶自謙說:“我沒有什麼才智,只是想幫助治理天下。”

舜帝對禹說:“你也發表一下看法吧!”

禹拜謝說:“我沒有什麼可說的。我只想整天努力不懈地辦事。”

皋陶問禹說:“怎麼才叫努力不懈?”

禹說:“洪水滔天,浩浩蕩蕩,包圍了山崗,淹沒了丘陵,普天下的民衆都在努力治水。我在陸地上行進的時候坐着車,水面上行進的時候駕着船,泥灘上跋涉的時候乘着橇,山路上趕路的時候穿着帶鐵齒的鞋,翻山越嶺,用木杆做出標記。同益一起給民衆運送糧食和新鮮的肉食。引導九條河道,流通到四海;疏通田間大大小小的水溝,流通到江河。同稷一起,給民衆分發口糧。糧食少了,從有剩餘的地方調節出來,或者把民衆從糧食不足的地方遷徙出去。經過這樣的努力,萬千的民衆才安定下來,各諸侯國也都得到了治理。”



舜帝感慨說:“是啊!千萬不要像我的兒子丹朱那樣好喫懶做。他那個樣子,就像是在沒有水的陸地上划船,是無法前進的。因此,不能讓他通過父子相繼來登帝位。”

禹說:“是啊,不勤勞刻苦是做不了事的。當初,我一結婚就離家去治水,生下兒子啓,我卻沒有時間撫養他,所以才能夠完成平治水災的事業。後來,輔佐您建立行政制度,國土寬廣,達到了五千裏,一直開闢到了四方最爲荒遠的地方。不過,三苗部族性格兇頑,無利於國家,這恐怕值得舜帝您放在心上!”

皋陶敬重禹的功德,下令讓民衆都效法禹。不按照命令中的話來做,就用刑加以處罰。舜帝的德教因此而大加發揚。

於是夔奏起樂曲,祖先的神靈因此降臨,樂曲演奏九遍之後,鳳凰被召來了,百獸也都跳起舞來,諸侯互相禮讓,百官也都和諧相處,場面非常熱烈。

後來,舜帝向上天舉薦禹,做天子的繼承人。十七年後,舜帝逝世。三年的喪禮結束,禹把天子的位置讓位給舜的兒子商均,自己住到了陽城。天下的諸侯都不理睬商均,而去朝見禹。禹於是就登上天子之位,坐北向南接受諸侯的朝拜,國號叫做夏後,姓姒。

禹帝登上天子位之後,就提拔皋陶,並推薦他做繼承人。可惜,皋陶沒等到繼位就去世了。

十年之後,禹帝到東部地區去巡察,死在了會稽。天下傳給了益。三年的喪禮結束,益讓位給禹帝的兒子啓,住到了別處。禹的兒子啓德才兼備,天下歸心於他。所以諸侯都去朝拜啓,於是啓就登上了天子之位,這就是夏後國的啓帝。

啓帝逝世後,兒子太康帝即位。太康帝因爲沉溺在遊樂和田獵當中不理國政,後來被羿驅逐,失去國位。之後,成爲天子的分別是仲康帝、相帝、少康帝、予帝、槐帝、芒帝等等。

到了孔甲帝時代,夏后氏的道德和威望已經衰落了,諸侯都背叛它。再後來,到了桀帝的時候,自從孔甲在位以來的諸侯大多數都已經背叛夏朝。可是桀不去致力建立德政,卻用暴力傷害百官貴族,貴族們已經忍無可忍了。

桀召來自己的手下湯,把他囚禁在監獄中,但不久又釋放了湯。湯修治自己的德政,諸侯都歸附到湯的名下,於是湯就領兵來討伐桀。桀失敗逃跑,不久死去。桀在臨死之前曾對人說:“真後悔當初沒有殺掉湯,以致落到這種地步!”

湯趕走桀之後,就登臨天子之位,接受天下的朝拜。於是殷商時代開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