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戴軒)記者從北京市疾控中心瞭解到,近期據北京呼吸道多病原監測顯示,肺炎支原體檢測陽性率有所升高;截至2018年11月1日,2018年北京共接到4起由肺炎支原體導致的集中發熱疫情報告。

什麼是肺炎支原體?據介紹,肺炎支原體是介於細菌與病毒間的微生物,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引起氣管及支氣管炎、喉炎、肺炎等。肺炎支原體也是小兒肺炎常見及易感的一種病原體,佔小兒肺炎發生率的20%左右。傳染源多爲感染肺炎支原體的患者、病原攜帶者,病原體經過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主要通過飛沫傳播。

肺炎支原體感染高發季節一般在秋冬季,但也可在夏季引起發病。人羣對肺炎支原體普遍易感,易導致聚集性流行,目前無疫苗可預防。

近年病原學監測數據顯示:8-12月爲北京肺炎支原體感染流行高發季節,10-12月爲流行高峯,12月以後顯著下降,以6~14歲中小學生組陽性率最高。發病年齡多爲學齡兒童,且在家庭成員和班級學生中發生傳播的風險較大。

肺炎支原體感染潛伏期長, 約1-3周。臨牀表現輕重不一, 發熱、咳嗽是最常見的表現。初期爲乾咳, 後期有黃色或白色黏痰, 偶見痰中帶血絲,部分患兒有喘息症狀,可導致支氣管炎、肺炎。肺炎支原體也可引起肺外其他系統器官的功能損害,如消化系統、心肌、肝臟。支原體肺炎肺外併發症是其遷延不愈或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

肺炎支原體感染治療療程大約2-3周, 療程不足也可導致其遷延不愈或復發,應及時就醫並遵醫囑按療程治療。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肺炎支原體感染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在疾病高發季節應儘量減少到人羣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儘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應居家休息,及早就醫。

新京報記者 戴軒 見習編輯 馬瑾倩 校對 郭利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