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銀行接到央行通知,要求從三季度起擴大廣義信貸指標的統計範圍,在已有各項貸款、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買入返售資產、存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款項等五個項目的基礎上,增加表外理財資金運用項目。

截至2016年6月末,銀行理財餘額26.28萬億元,其中債券佔比40.42%,非標占比16.54%。

MPA考覈擴及表外理財,影響如何?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機構觀點如下。

中金公司固收團隊:關注理財監管方案的落地以及銀監會的態度

今日利率債尾盤收益率有所回升,主因市場傳聞“根據央行關於MPA的調控要求,爲進一步規範表外理財業務,從今年三季度起將表外理財業務納入“廣義信貸”測算”(華爾街見聞等有報道),對此,我們認爲:

1、首先明確監管的對象,報道中定義監管對象是“表外理財資金運用餘額=該表中的資產餘額-現金餘額-存款餘額”——“表外理財資金運用餘額”在內的表外理財規模(裏面投資於廣義信貸的部分,扣掉了現金及存款的部分),其實就是監管表外理財規模的增速。背景是15年至今的銀行理財規模快速發展,因此跟表內的廣義信貸資產一併考覈。從理財半年報數據來看,面向個人+機構+私人銀行客戶的理財規模約爲22.26萬億,同比增速33.6%(同業理財近年來快速發展,從15年年初的5000億到六月末的4萬億)。

2、其次,從MPA中對廣義信貸考覈的標準來看,要求廣義信貸增速與目標M2增速偏離不超過22%(M2增速±22%)。基於上市銀行的數據來看,廣義信貸的考覈對整個銀行業的約束有限,因爲行業的資產增速沒那麼快;但部分中小型銀行資產擴張較爲迅猛,從一季報、半年報來看,仍會有上市銀行超過這一標準。而又由於現階段MPA的獎懲機制是準備金利率(0.72%*1.1/1/0.9),因此,對銀行的實際約束較爲有限,出於業務發展需要暫不符合規定的銀行仍有。中小銀行通過同業業務或表外理財彎道超車的難度大增。

3、且也需看最終對銀行理財資金餘額(扣掉現金及存款)的評分標準,如果也是M2增速±22%,隨着理財規模基數的增大,全行業規模增速本來就會放緩(今年9月份的增速估計接近33.3%),對總量而言約束不大;但由於現階段部分中小型銀行在發展理財業務上較爲激進,因此會對一小部分銀行產生約束作用。

4、再次,這是一次“測算”,尚未正式施行,且16年MPA的施行對全體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約束有限。張曉慧行長也說“廣義信貸的概念,意指更大範圍的信貸,但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統計指標”。

5、總體來看,如果把銀行理財資金餘額扣除掉現金與存款部分納入MPA廣義信貸的考覈,事件本身的實質影響相對有限,短期只是市場在前期漲太多且背離基本面、資金面的背景下“藉機”調整。中期看市場還是會回到市場的主線調與主邏輯,高頻數據平穩、貨幣政策難松,但配置壓力仍非常大且居民加槓桿放緩倒逼表內變成新邊際變量。不過,事件也體現的監管部門防範風險、壓制金融過快加槓桿的意圖,往後銀行理財監管也將趨嚴,且理財的增速會放緩。仍需關注理財監管方案的落地以及銀監會的態度(特別需要關注房地產融資渠道收緊可能),這或是絕對理財發展最關鍵的部分,也將進一步影響到資金在銀行表內與表外的分佈,從而對資金分配、債券需求有所影響。

招商證券馬鯤鵬團隊:表外理財納入MPA:理財規模擴張放緩、收益率下行,但預計委外業務將更加重要

1、首先明確,通知只涉及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計算口徑,不存在“理財回表”,也不存在理財需要佔用風險資本、計提撥備,其影響在於約束理財產品規模擴張。理財納入廣義信貸後,將擴大廣義信貸規模本身,同時影響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中的逆週期資本緩衝項,從而影響銀行的MPA評分結果,進而對理財規模的進一步擴張形成約束。

2、但更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通知要求的僅僅是測算包含理財後的廣義信貸和當前不包含理財的廣義信貸之差,並不是立即執行新口徑。此外,若部分銀行測算結果偏離過大,廣義信貸口徑會進行微調。

3、應把此通知與7月底流出的理財新規(其中最重要的是推行三方託管)合併理解,其最重要的方向是:理財收益率持續下行(並帶動全社會利率中樞下行),理財產品高速擴張階段結束。而銀行理財擴張速度放緩,對其他資產管理產品而言,則是顯著利好。

4、與市場看法相反,我們看好理財委外業務的發展:理財規模擴張放緩甚至收縮後,“新發產品以滾動彌補存量產品損失或利差倒掛”之路不復存在,“做好存量業務、提高存量業務收益”將成爲未來銀行理財業務的主要任務。作爲當前爲數不多的高收益資產運用方式,委外業務(不論是債券委外還是權益委外)都將成爲銀行理財更重要的高收益資產類別,將迎來更大發展,在理財總盤子中的佔比預計將持續提升。

5、對銀行板塊的影響:又一項“以短期利潤換取中長期風險預期改善”的利好政策,在當前的低利率時代,理財產品的高速擴張與投資壓力並存,過快的理財擴張已經對全行業形成了較爲顯著的風險隱患。對銀行板塊而言,任何潛在風險隱患對估值都是負面因素,決定銀行估值的不是短期利潤、而是風險因素和預期,因此,“犧牲利潤降風險”的任何政策,對銀行估值而言,都是利好。此外,理財收益率持續下行,對高股息、低估值的板塊持續利好,預計股息率策略將繼續深化。

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只是測算,談不上什麼影響

MPA考覈擴及表外理財,影響幾何?

MPA考覈擴及表外理財,影響幾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