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常说吃蔬菜要吃新鲜菜,少吃咸菜。

咸菜含盐量高,营养价值低,不但促进高血压发生,还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但在拒绝咸菜的同时,酸菜同学莫名躺枪了。


酸菜也是腌制而成的蔬菜加工制品,也很自然而然的会觉得,营养素应该被破坏的挺严重的吧?致癌物亚硝酸盐含量也不低吧?

那咱们就仔细分析下酸菜,给爱吃酸菜白肉和酸菜鱼的朋友们来点儿靠谱的信息。


今天要聊的酸菜指的是那些用盐量并不多,需要天然发酵的菜。

国内两大酸菜:在东北用白菜腌制的酸菜,西南地区用芥菜腌制的酸菜。

国外比较经典的酸菜:韩国的泡菜,日本的渍物。



东北做酸菜动辄就能来个一百斤,用大缸腌。而南方酸菜几颗几颗的就开始弄了,用小坛子腌。

但本质方式都是一样的:选菜→晾晒脱水→搓盐(撒盐)→装缸→加水(大米水)→压石头→封缸→发酵。


东北酸菜当中的发酵菌主要是醋酸菌,除了白菜表面抹盐其他什么都不加了,一般在秋天腌制,要腌制1个月。

南方酸菜当中的发酵菌主要是乳酸菌,除了给菜抹盐,发酵要用大米水(或糯米水),还要加点白酒。不太挑日子,腌制十天左右就开吃了。

酒或盐都是为了抑制杂菌滋生,保障醋酸菌、乳酸菌安安静静的把食材变美味。

两者最终的成品酸味浓郁,咸味都不太重,两种酸菜制作食谱顺便整理完送给你。



韩国泡菜


韩国泡菜也是主要由乳酸菌发酵制作。因为家家户户都要做泡菜,以至于现在突破了时令季节的限制,有了专用的泡菜恒温发酵冷柜,制作泡菜更方便。

韩国泡菜不像国内的酸菜那么单一,不仅食材的选择多样,就连配料也非常丰富。


辣白菜制作流程大致是:将整棵白菜竖着劈成两半,再混合辣酱、蒜、葱、加上捣碎的虾、海鱼汁等调味料,将其均匀地涂抹在每片白菜上,再层层码好放入泡菜冰箱贮存发酵。

所以,电视剧里说韩国姑娘可以做一桌子泡菜,这真的是真的。

日本渍物


日本的渍物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经过发酵,虽然用来腌制食材用的糠床里也都生长着丰富的微生物。这种方式腌制的渍物用时并不长,一日半载就取出来食用了。

这样的浅渍,会改变食材的风味,也是味酸但并不咸,味道营养俱佳,作为开胃小菜搭配非常合适。


蔬菜是一种容易富集硝酸盐的食物,但硝酸盐并不是坏东西,不过硝酸盐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有名的致癌物,过量摄入会中毒。

其实,醋酸菌、乳酸菌的活动是不会使蔬菜产生亚硝酸盐的,这些有害的亚硝酸盐是由其他杂菌作用而产生。

食品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蔬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也是会变化的。

刚开始腌制几天时,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升高至巅峰,但一两个星期后就会开始下降,二十天左右就会降至安全水平。


不会画抛物线了,大概是这个意思哈,非标准示意图

所以,真正合格的酸菜,亚硝酸盐含量并不高,不用担心。

自然发酵的酸菜不仅保留了大量蔬菜原有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发酵后还新增了不少维生素、氨基酸和各类风味物质,酸爽开胃,鲜香但并不过咸,营养价值还是挺不错的。


空气中和食物表面的微生物组成非常复杂,所以天然发酵出品的酸菜风味各异。

当然啦,如果自己做泡菜的时候手法太粗糙,发酵过程中混入的杂菌数量太多,发酵就容易失败,成品发臭、有异味。

这些“味道不对”的酸菜,是质量不合格的酸菜。


这时工厂制作的酸菜就有优势了,工厂是直接将备料的食材灭菌后接种特定的乳酸菌,然后批量发酵,更安全、质量更稳定。

但这样商品化的酸菜发酵菌种太单调,成品的风味也就逊色多了。有些厂家为了酸菜的品质稳定和延长保质期,还需要额外加入添加剂,品质也变的参差不齐。


说完酸菜,感觉有一种想要冲去吃酸菜白肉和水煮鱼的冲动没?先别激动,我再泼一下冷水。

酸菜毕竟只是个食材,到最终入口还会经过烹饪。所以最终成品是不是健康其实也不能只盯着酸菜。

毕竟酸菜白肉当中的五花肉才是雷区,水煮鱼的问题是油太大呀,烹饪时多加的盐导致重口味也是健康隐患。


再者,新鲜蔬菜、吃成彩虹色这个大原则依然不变,我们还是要保证一天一斤新鲜蔬菜,发酵蔬菜偶尔做做嘉宾即可。

Q:发酵的乳酸菌、醋酸菌是哪儿来的?

田雪老师:工厂制作时候是直接接种的发酵菌,在自己家做酸菜的菌是大自然给的,来自空气、蔬菜表面等等。

通过加入的盐、大米水、白酒等物质营造出的环境可以抑制坏菌滋生,有利于乳酸菌、醋酸菌等优势菌生长发酵。

Q:蔬菜泡那么久,不会坏吗?

田雪老师:酸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类物质能够阻止蔬菜的腐烂变质,但是发酵时间太久的话,味道会越来越酸。

当然啦,做调研的时候发现,把酸菜泡烂的情况真是不在少数啊,啧啧!

今天的内容,是希望介绍一位总被大家误解的蔬菜小伙伴,再遇到它的时候,别太嫌弃噢。

每一种食物都是平凡人,合理的搭配,科学的份量才是最核心的要点。

全国各地也还有很多种的发酵酸菜、泡菜,如果你家也有这种“特产”,来评论区炫耀一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