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確實,對於騰訊基金跟知名科學家攜手設立的科學探索獎,限定面向在中國大陸工作的全職科學家這一點,獲得很多網友點贊,認爲對於吸引人才歸國,應該是有作用的。這屆科學探索獎報名人數達到1335人,評審中有350多位專家參與,一百多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可見科技界對這件盛事的重視程度,真正做到了補唯出身、不唯帽子、不唯關係,爲每一位參選科學家創造最好的評審環境。

2019年11月2日,這對於中國科技界,是個值得記憶的日子。這一天,一項針對在中國大陸工作的科學家的獎項頒出了,共50人獲獎,每人300萬,獎金不限用途。這個獎項就是科學探索獎,由騰訊基金髮起人馬化騰與北大的饒毅教授,攜手楊振寧、施一公等著名科學家發起。科學探索獎面向在中國大陸全職工作的、45週歲以下的科技工作者。

這個獎項有一些不同於其他科技獎的特點,首先第一點是獎勵給科學家個人,而不是獎勵給單位或者團隊;其次是獎金分五年釋放,保持持續性,激勵科學家持續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探索和突破。第三是隻頒給在國內全職工作的科學家;第四是獎勵潛力,對於條件相同者,獎勵年輕者。

這次獲獎的50人中,35歲以下獲獎者達到9位,比例接近20%。這對於打破論資排輩,注重潛力挖掘,激勵青年科學家有着很現實的意義。正如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教授所說:這個科學探索獎,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計劃!

確實,對於騰訊基金跟知名科學家攜手設立的科學探索獎,限定面向在中國大陸工作的全職科學家這一點,獲得很多網友點贊,認爲對於吸引人才歸國,應該是有作用的。

這屆科學探索獎報名人數達到1335人,評審中有350多位專家參與,一百多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可見科技界對這件盛事的重視程度,真正做到了補唯出身、不唯帽子、不唯關係,爲每一位參選科學家創造最好的評審環境。

這樣的獎項,說真的,對於創設良好的科研環境,吸引科技精英到國內工作,真的太重要了,太有現實意義了。這樣的獎項,對於我們這個實現偉大復興征程中的大國來說,現在是太少了。我們有那麼多的世界性大企業,有那麼多的著名科學家,多多設立這樣的獎項,對於吸引人才回國,太重要了。

一直以來,不少人對騰訊頗有微詞,從這個科學探索獎的設立,我認爲馬化騰是一個有良心的企業家。不像有些企業家,在國內大賺特賺,把賺來的錢送給國外的大學,還狡辯說什麼“科學無國界”,是的,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應該有祖國!要我說,這樣的人不管怎麼狡辯,都改變不了其白眼狼的本質!

我們有很多成功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都這樣爲吸引人才而做出貢獻,我們何愁留學學子不歸國?

國內的科研環境,特別是科研的投入和對科學家的待遇必須大幅度地提高,不能停留在喊口號上,要爲科學家營造良好的科研和生活環境,用優厚的待遇吸引人才迴歸。一個不可迴避的現實時,我們的清華北大等國內頂級高校培養的人才,出國留學後,回來的很少,留在國外的很多。以至於社會上一直吐槽,清華北大就是爲美國培養人才的。

對於這種現象,我們不能一味地責怪留在國外的學子,國內的科研環境、物質條件,相比國外確實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們不能只要求科學家有愛國情懷,而應該首先有關愛科學家的實招。科學家也是有自己生活的,如果科學家都要爲五斗米折腰,怎麼可能全身心投入科研呢?

現在,美國還是世界人才的聚集地,自然也是人才高地,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靠的就是人才。只有我們成爲世界人才的嚮往之地,成爲人才高地時,纔會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在人才戰略上,花再多的錢再大的成本,都值得!

對於面向在國內工作的科學探索獎,對於我們人才外流及人才戰略,大家有何看法?歡迎留下您的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