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起來,瑞雨並不熟悉智秀,也不熟悉阿源,她本是兩人逆旅中的匆匆過客。阿源的情傷需要治癒,智秀也是,瑞雨則在幫忙的過程中重新認識自己。

丁海寅真是個寶藏大男孩。

前年,和孫藝珍談了一場叫做《經常請喫飯的漂亮姐姐》的戀愛。

去年,又和韓智敏來了一場叫做《春夜》的愛情故事。

今年,則和蔡秀彬在新劇《半之半》中開始了另一場風花雪夜的事兒。

他以一年一部優質韓劇的節奏,面帶治癒系微笑,帶來別樣的愛和浪漫。

問題來了,《半之半》究竟是怎樣的浪漫故事呢?

阿源和智秀青梅竹馬,從初中到高中,他們幾乎形影不離。

一起在挪威的森林奔跑,一起在陰霾的天空下騎車,一起在小木屋裏發呆。

在那個滿腦子詩和遠方的青春時代,彼此是最好的依賴。

從兩小無猜到情竇初開,那些難忘的歲月,構成了人生中最珍貴的回憶。

空靈、純粹、唯美,如果給這段感情起一個名字的話,就叫它挪威的森林吧。

遺憾的是,如詩如畫的初戀並沒有開花結果。

多年以後,智秀嫁做人婦,但並不幸福,並患上了抑鬱症,痛不欲生。

阿源看起來依舊那麼陽光,並且成爲了IT工程師,人工智能界的精英。

但他依舊單身,對智秀念念不忘。

就連新開發的項目也和智秀息息相關,歲月在流逝,但思念有增無減。

瑞雨這位可愛的女生,不知不覺間,居然成了阿源和智秀重逢的橋樑。

起初,她只是想留在錄音棚,繼續自己音樂錄音師的工作。

沒想到,阿源買下了錄音棚,並且希望能錄下初戀女友的寶貴聲音。

對阿源來說,記錄的不只是聲音,也是一半的一半。

這話瑞雨並不能第一時間理解。但她還是想幫忙,只要是想幫智秀。

見過幾次面,聊過幾次天,她對眼前這位氣質美人頗有好感。

她似乎有種特殊的魅力,能讓自己深入靈魂的震撼。

聲音不是一個人生命的全部,卻能聽出此時此刻生命的精神狀態。

是亢奮還是消沉?是積極還是抑鬱?是陽光還是陰霾?飽含其中。

至少,以阿源和瑞雨對聲音的敏感度,完全可以聽得出來。

智秀的聲音隱含着生命力的脆弱不堪。

聊天時瑞雨就察覺到這一點,她有意識地給予安慰,消解不必要的尷尬。

原來,智秀過得並不好,阿源曾經生命的另一半,氣色堪憂。

她依舊有着對藝術對生活的審美,但困在圍城裏太久太久,隨時準備逃避。

讓智秀和阿源見面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呢?

說起來,瑞雨並不熟悉智秀,也不熟悉阿源,她本是兩人逆旅中的匆匆過客。

一個不喜歡多管閒事的女生,卻因爲工作的緣故,越陷越深。

禮貌、甜美、陽光,這是瑞雨給觀衆的第一印象,同時也散發着藝術氣質。

她熱愛音樂,準確說是古典音樂,就像熱愛自己的生命。

每每聽到喜愛的古典樂,她會笑得跟花兒一樣,春光燦爛,碧波盪漾。

這並不代表,她不會失眠,她不會憂鬱,她不會輾轉反側。其實,誰都會。

第一集,關於瑞雨最關鍵的細節是,睡前必聽的關於母親的一段錄音。

日復一日的重複,她百聽不厭。

空間逼仄的出租屋裏,只要有母親的錄音,她似乎就能平靜下來,心無旁騖。

記錄親人的聲音,也一種寄託思念的方式。

對於很多漂泊在外的人來說,內心深處,總有一個回不去的家鄉。

瑞雨的家鄉,此刻只活在母親的錄音中,始終如一,就像初心不改的自己。

當熟悉的聲音在耳畔響起,熟悉的記憶迎面撲來,疲憊也就煙消雲散。

這麼說來,瑞雨和阿源,倒是有些同病相憐。

難得的精神共鳴,讓她很快進入狀態,試圖幫助這對多年不見的初戀。

一個在苦苦追尋,一個在不斷迴避,愛的碰撞,一個巴掌拍不響。

爲什麼原本命中註定的人沒能最終走進婚姻的殿堂?

爲什麼多年以後掙扎的人還是不願意直面過去的是非?

只要這道鴻溝依然橫亙在阿源和智秀之間,誰都沒法從這段過往中走出來。

走不出來的話,又如何開啓真正屬於自己的新生活呢?

從第一集看來,女主角瑞雨的情商,非常值得欣賞。

二十九歲的她,同樣困在家庭的創傷中難以自拔,但依然試圖堅持人生。

在幫智秀和阿源的同時,她也儘量保持着一段柔軟的距離,不去過多介入。

理性告訴她兩個人應該見上一面,但感性又告訴她不該操之過急。

因爲愛,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是一門講究微妙平衡的藝術。

阿源呢?他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想抓住智秀的手,但又不敢用力過猛。

就這麼擦肩而過嗎?當然不可以。

阿源的情傷需要治癒,智秀也是,瑞雨則在幫忙的過程中重新認識自己。

曾經美好的物事,曾經溫暖的愛人,都在時光飛逝間物是人非。

然,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