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87版《倩女幽魂》乃是影史公認的經典。

什麼叫經典?溫故而知新是爲經典,情懷深沉難以超越是爲經典。

王祖賢之後再無聶小倩,張國榮之後再無寧採臣。

經典電影意味着經典角色,從彼時彼刻到此時此刻,總也是意難忘。

回望昔日港片黃金時代,這部《倩女幽魂》如同璀璨星辰,閃耀星空。

十里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對月形單望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當年詩詞一如剪不斷理還亂的人間情,當真是絲絲入扣。

多少影迷愛得深沉,聶小倩和寧採臣之間這段人鬼情未了,令人心馳神往。

王祖賢或嫵媚或清純或妖冶,張國榮或天真或深沉或爛漫。

這情宛若天雷勾地火,在虛虛實實之間,淡化了空間,亦冷卻了時光。

如今當我們翻來覆去回味時,亦會爲之魂牽夢縈,爲之如癡如醉。

所以當翻拍版橫空出世,自會有些小激動。

不禁唸叨一句:既然當年經典已然圓滿,今日所拍又是所爲何事呢?

故事還是那個故事,角色那是那些角色,只不過時光荏苒,難免物是人非。

城還是那座城,山還是那座山,蘭若寺依然還是那座寺,那麼人呢?

李凱馨終究不是王祖賢,陳星旭終究也不是寧採臣。

就像他們終然演繹不出人鬼情未了的纏綿悱惻,演不出一江春水向東流。

然,此間充沛一股子青春氣息,又純又欲。

一個99年小姑娘,一個96年小夥兒,可知曉幾許人間煙火?

這不就是年輕一輩電影人對87版經典一次致敬嗎?

既然是致敬,自然就不必糾結於是否超越原版。

翻拍經典與其說是爲了超越經典,不如說是爲了傳承,傳承一味情懷。

87版編劇阮繼志亦是新版核心編劇,這就很能說明情懷二字之傳承。

至於一種港片老戲骨,如元華、徐少華加入,何嘗不是爲了情懷二字呢?

所以故事主線不會大動干戈,寧採臣還是書生,得赴京趕考。

趕考路上於荒山野嶺邂逅小倩,並遇見燕赤霞等人,少不了一番降妖伏魔。

唯一說得上超越前作的,大約就是特效。

畢竟三十多年過去了,當時剛剛發軔的CG技術如今已經趨於爐火純青。

原著中那些光怪陸離,那些魑魅魍魎,那些千年老妖,都能視覺還原了。

作爲一部網大,其實能把特效做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實屬不易。

據說4000萬投資大多花在視覺效果上,如見看來誠不欺我。

這也是男女主角用新人的好處所在,價格不貴,經濟實惠,性價比賊高。

場景一幕幕,畫面一幅幅,似乎轉瞬即逝,好在精緻耐看。

什麼是波詭雲譎的東方奇幻色彩?這部電影至少從畫面上抓住了個人三昧。

在爲虛空環境歎爲觀止之餘,仍能被虛空的虛空所吸引。

介於虛實之間的快節奏敘事,將我們帶入頗具遊戲質感的虛擬世界。

在這個世界,你也許會嘆息一句:生逢亂世,做人還不如做鬼呢!

不再五毛特效的東方古裝奇幻片,代入感自然會強上一些。

情愛或許不是這般出彩之處,但正道邪道之間的決戰倒是值得一說。

縱使你黑山老妖魔高一丈又如何?

我燕赤霞有一劍,氣走六千里,可搬山,可倒海,遇不平事而虎嘯龍吟。

這就是仙俠題材裏纔有的氣吞山河九萬里的俠氣,這次第,怎一個爽字了得?

原版是由人間情入人間道,由淺入深,大道朝天。

聶小倩和寧採臣終究抵不過大哉天道,其愛情悲劇可說是悲壯亦不爲過。

就故事內核而言,新版相比大道朝天,更重視人間幾許香火情。

在精彩紛呈的視覺畫面裏,流淌着人間愁,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

雖不及原版來得悲壯與深沉,卻也是落點剛好,深入淺出溫情脈脈。

鍾情原版之人,許是會鐘意,許是不鐘意,倒也無妨,各有所愛嘛。

只是作爲一部致敬之作,《倩女幽魂·人間情》堪稱是誠意滿滿。

人生是,美夢與熱望,夢裏依稀,依稀有淚光。

何從何去,去覓我心中方向,風彷彿在夢中輕嘆,路和人茫茫……

黃霑這詞甚好,聽罷,依稀有淚光。

有道是,人生苦短,兒女情長,敢問天地茫茫,到底有多長?

相關文章